第203章(2 / 2)
面对谜题,我们更加意识到这个古老遗址的复杂与神秘。
接下来每一步都需要格外小心谨慎。
我轻轻地点了点头,“这些石壁上应该刻满了这样的‘眼睛’,但不知有何用途。”
我对晓妍说道:“你刚才挖出的松石,其实是这些眼睛的‘眼球’。”
晓妍看了看手里的松石,再用手仔细摸索了一下旁边墙上的一只眼睛,“你们看这个图案的眼睛,它的‘眼球’部分却是凹陷下去的,并没有镶嵌松石。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凑近观察后发现果然如此,这只刻在墙上的眼并没有松石镶嵌其中,取而代之的是大概一公分深的凹痕。
我们的疑惑更甚,不明所以然。
这时墨文在背后解释道:“这种就是传说中的‘虚境双眼’”
。
虚境双眼……这个词听上去熟悉,可是暂时我想不起来。
相比之下,晓妍的记忆显得更加敏锐,听完墨文的话后她面色一变。
我向晓妍问道:“什么叫‘虚境双眼’?”
晓妍望着我,“你听了这个名字就会想起来。”
“什么呢?”
我连忙追问道。
“阿力默格斯!”
晓妍清晰地说出了五个字。
“但是阿力默格斯有四只或六只眼睛啊!”
我瞬间懵圈,接着恍然大悟。\"难道这里的‘虚境双目’指的是……”
墨文没有回应,只是点点头,果不其然如此。
这个地方确实与祁连山遗址及敦煌古国存在某种神秘联系。
虚境让我再次联想起海岛古墓底下那巨大的眼睛。
想到这些,我不禁头疼。
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这些地方虽相距遥远且互无关联,却又有什么无形的纽带维系着它们?
沉浸思考中我忽略了旁边的讨论声。
直到晓妍拍了我一把我才回过神来——墨文早已走出很远,我们也加快步伐跟上了。
第二十七章暗夜中的棺木
接下来一段路程走得颇为不快。
从发现雕刻虚境双目的石刻开始,总感觉无数双眼窥视我们,令我如芒刺背,下意识加快脚步前行。
渐渐地,道路逐渐下倾出现些许阶梯。
上古人对修建工程的精细考量令人惊叹。
不远处有个不大出口仍黑不见光。
找到出路的感受却无法让我们高兴起来。
出了这条通道,原本水流动声都消逝了,环境静得出奇,仅有微风拂动。
我们在某个山体内的宽敞空间停了下来。
不知道是人工打造还是自然洞穴后期修整的,地面较为平坦。
没走几步,便看到一叠用大块岩石堆成的类似塔顶石堆。
它不同于藏传佛教常见的玛尼堆,没有雕刻佛经图案或其他花纹。
尽管意义难解,它依然传达出这是一个重要的地方。
小心绕过这座石堆时那种叮铃声响得格外清楚,在这片封闭的空间里难以辨别来源位置,也越发诡异。
不久元晓被一块半碎的板砖拌到。
低头细查这方整齐并饰有雕刻,显然是精制产物,但随意散落在这里令人迷惑。
除非
晓妍沉思半晌:“这看起来像个棺盖”
。
我将信将疑,“怎么会有单独一个盖,棺木在哪?”
墨文蹲下来检查地上碎片,我也俯身查看。
当手中接过一片石片,惊讶于其重量和质感。
借着手电光,看到边缘处的特殊槽设计显然来自封盖使用。
晓妍得意地提醒我们他的观察力非凡,然而关于此地单独留有一个棺材盖的缘由依旧迷雾重重。
我们并未在周边发现对应的棺木。
正当我们搜索周围的时候我又踩到了一条硬邦邦的东西——一段陈旧但仍坚实的铁链,未有生锈痕迹让人惊异。
为何此处会有一截遗落的锁链?
脑海涌起了疑惑,刚出现的“残缺”
物品接连引发思考:它们放在此的意义是什么?人为或是……
忽然间,一个念头划破思维,让我心跳骤升:我知道**可能是!
注释(原名转换对应新文中):
-“元宵”
->“晓妍”
-\"文墨\"->\"墨文\"
-阿娜朵:由于该角色仅一笔提及其去向未做具体描写,在这段重写的文字中直接处理为未知方向以保持情节完整。
-基本场景设置与行动逻辑保持一致,人物对白尽量保留原意。
这样改动后的文本既符合题目要求又能保证叙述的清晰流畅性。
听到我的声音,苏瑶和李博走了回来。
苏瑶问:“你知道了什么?”
我把手中的铁链递给他们看,“你们看看这个。”
苏瑶接过铁链,掂了掂,“铁链?这玩意儿怎么在这儿,从哪儿来的?”
我指了指脚下,“就在这儿,我不小心刚踩到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