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1 / 2)
我们亟需解决隐患,免受威胁。
恰巧此刻,感觉脚边不对劲——原来有一个扁平物粘附在我的鞋面上,并且张口欲噬!幸而穿了厚牛皮制防滑靴,虽被咬却不至损伤。
出于恐惧将腿猛烈甩动,该物件顺势飞落至
元宵持电筒赶到,询问详情。
我答曰:“当心,此物可恶。”
正当探察周围情况时,忽然自下窜起阴影直逼元宵面门。
后者慌忙躲避不及用手挡架,随之被暗影缠住导致陷入黑暗。
我上前援救,但因对方纠缠激烈一时难解困局,只好暂时观望。
随后元宵重心不稳后仰撞破墙壁摔进其内的空间。
为避免更大风险,文墨快速跟进,我也立刻跳入其中查看情况。
文墨此时已在帮助倒下的伙伴脱身困境,开启手电光照发现一具类星形生物伏于友人脸庞之上,几支腕足紧密覆盖其呼吸通道,致元宵面色胀紫、意识模糊。
为防止进一步危害,我试图拽开触须救援,然而被文墨制止——因其结构含有棘钩,若强行剥离可能会撕裂肌肤。
听罢便不敢轻举妄动。
眼看朋友愈发痛苦,急促求策。
文墨遂取利刃割破外体组织继而用针精准**核心部位。
顿时,生物痉挛性收缩放开头部控制;同时元宵身体也随之颤搐。
经此行动容易很多取出那些缠绕在其头颅周围的软肢。
最终成功将其清除抛置远处,虽不知生死却不再具备攻击能力。
恢复清醒的元宵长吁一口浊气,随剧烈咳嗽不止,躺倒在旁喘息不已。\"天杀的好险差点丧命!”
脸上布满了红紫色淤痕如同麻点密集分布,看上去好似烧饼。
我调侃其外貌变化安慰受伤心灵,虽然实话并非如此。
询问其是否有伤口或不适。
他庆幸及时反应保住手掌并展示破损手套,提及照明工具意外护己之功
我们四下打量,发现这个地方并不简单,洞穴蜿蜒向前,不知通往何处。
当前位置明显留有大量人为活动的痕迹。
不远处有石桌和石椅,还有一些陶器和瓷器。
文博推测,这里可能是上古时代进行祭祀前准备的地方,包含祭品的准备工作和主祭人的筹备事项。
晓东听罢点头说道:“这就像明朝时期的中和殿。”
他这句话让我刮目相看,因为他能把历史联系起来,显示了他对那段历史有一定研究。
明清两代中和殿的用途确实有所区别。
似乎注意到我的表情,晓东微微一笑,“之前我有个女朋友在故宫做讲解员,所以对这些知识也了解一些。”
我心里感慨,看来一个人的学习途径多种多样,重要的是找到兴趣点。
这时,我见文博正专注地看着某块墙壁,心中不禁一凛,莫非又发现了类似之前袭击我们的东西?
###第二十五章:石壁上的巨蛇
走近细看,才发现在那面墙壁上竟有许多壁画,尽管岁月漫长,颜色早已脱落殆尽,只有线条还隐约可见。
为确保照明,此次特别准备了几台高续航专业LEd手电筒,调低亮度后能持续发光一百多小时。
我调整了手中的灯光,注视着石壁,终于辨认出画面上所描述的场景——那是关于当年祭祀兽类仪式的内容。
画面令人毛骨悚然,并非夸张,尽管色彩单一、线条简朴,仍传递着强烈的氛围感。
脚下的祭坛清晰地呈现在画中,上面有人绑着长条状物体,可能是绳索或锁链。
一个身着黑衣的人正在做某种特殊的动作。
祭坛下方是湍急的河流,人们纷纷将祭品投入水中,看起来都是食物等物品。
河水之中一条大动物张开巨口吞噬祭品,据画像形态推断,应该是一条巨大的蛇。
我不由疑惑,这条蛇是否正是我们在河边找到的那一条。
说出这一疑问,引起了晓东的兴趣。
他认为两者大小相似,年代久远,完全可能是指同一条蛇。
但我摇头不同意,“时间足够,它也可能变得更大了。”
这时,文博突然插话:“不,更大的那一头在这里!”
跟随他的手势看向靠近水边的部分,果然发现了隐约的黑色线条,形成了一只巨物。
可惜这一区域壁画损毁严重,无法看到全貌。
最上方的红圈标示出两只眼睛——毫无疑问,这确实是另一条更庞大的蛇。
若壁画中的小蛇即是我们发现的那一条,那么这只更大规模的怪物去哪儿了?会不会已离开,去了其他地方,比如祁连山?然而体型如此庞大,如果真的出现了外面,必将掀起波澜。
除非......
“别看了,没用!”
晓东打断思绪。\"壁画再好也只是个参考,不能带走就毫无价值。”
我想继续了解前面的通道状况:“这条路往前走能不能通行?”
晓东想了想,无奈道:“不确定!当时光线暗,我看不清。”
扶额无语后建议回到原路。
而晓东则认为新路说不定会更快捷。
争辩之际,文博突然低声说有声音。
我们立刻安静下来,仔细倾听。
听到一阵如铃铛般的清脆声音,“叮当”
。
元宵摇头表示未曾察觉,但我也确认到这声音存在。
为了探究声响来源,沿着倾斜上升的小径前进。
途中我观察到元宵四处搜寻松石,问起原因才知道这些珍贵之物嵌入墙内。
我也发现了类似的符号,圆圈中有颗蓝松石,外延隐约有其他图形。
清理了一些附着的粉末后,发现是纺锤形,构成一只眼睛图案。
“这是什么意思?”
晓东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