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虎狼纵暴互奔驰,狐魅纷纭擅肆欺(1 / 2)
第159章虎狼纵暴互奔驰,狐魅纷纭擅肆欺
谈及张绣问题,气氛一下变得紧张起来。
此时的曹操尚未知张绣已与徐州暗通款曲,只道李翊有此安排,是为战略考量。
李翊正色言道:
“今河北势大,若结河南之力,亦未见得有多少胜算。”
“张绣以骁武起凉州,麾下多健儿,若能引以为援,共据河北之兵。”
“乃为河南之幸事也。”
李翊正式向曹操提出拉张绣入抗袁同盟的建议。
尽管张绣与曹操有杀子之仇,但此刻曹操却并未马上提出反对意见。
到了这个年纪,曹操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了。
政治家思考问题,只讲利益,不讲感情。
张绣在淯水一战,展现出了自己杰出的武勇与指挥才能。
曹操亲眼见证,知道他与他的部曲战力如何。
若是真能拉他进抗袁同盟,那么对上袁绍的胜算又能增添几分。
“奉孝,此议如何”
曹操依旧先征询郭嘉的意见。
郭嘉为正色言道:
“张绣乃一边地武夫,苟全性命于乱世,徒有匹夫之雄,何足为虑”
“明公若能冰释前嫌,招降其部众,拉他共抗袁绍。”
“待袁绍灭后,尽袭河北之地。”
“南阳张绣存亡如何,全在明公一念之间耳。”
言外之意,袁绍是目前最大的敌人。
曹操应该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
只要灭了袁绍,侵吞了他的地盘和政治遗产,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到时候区区一个张绣又能构成什么样的威胁呢
有了郭嘉的保证,加上李翊的分析后,曹操乃道:
“……善,既然玄德与李先生都这么说了,那操又岂是小肚鸡肠之人”
“随后吾便上表朝廷,奏请张绣为扬武将军。”
“待到来年或者后年,真要与河北动兵,须得让张绣出兵渡黄河。”
有刘备及徐州作保,曹操相信张绣应该不敢背刺自己。
但依然要求张绣将来能够参与到抗袁的战争中来。
毕竟张绣离得不远,麾下又多为骑兵,赶到河北前线参战不是问题。
张绣问题既定。
曹操又与刘备商谈了加强兖徐二州合作的建议。
甚至提出了明年兖州、徐州在白马县搞一个联合军演,主要用于向河北示威。
……
与此同时,
就在曹刘已经秘密将北方、南方各方势力都安排了之后。
荆州刘表亦在加快自己的动作。
只要稍微有点政治敏锐度的诸侯,都能意识到近几年愈发不太平,将有大事发生。
前不久,他接到了庐江刘勋的举城投降的提议。
虽知刘勋为两面派,但刘表并不想放过这次染指扬州的机会。
他派遣江夏黄祖,向刘勋索要庐江的寻阳县,这个扼守荆、扬二州的重要门户。
而令刘表意外的是,刘勋答应的很痛快。
表示愿意割让寻阳县,但为表诚意,荆州须用三十万斛粮食来买。
刘表这才明白,感情刘勋是混不下去了,找自己来买地了。
但这却也再次印证了谋士蒯越的说法,“刘勋虽强于江、淮之间,然粮食稀少。”
刘勋拥兵甚重,却喂养不起,所以想抱上刘表的大腿,请求包养。
这对刘表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刘表最喜欢的事,就是自己的钱,买别人的血。
他已经在南阳包养了一个张绣,为自己看守荆州北门。
再包养一个刘勋,为自己看守荆州东门,又有何不可呢
不过刘表也不想当冤大头,他吃定刘勋缺粮,主动权在荆州。
所以先派人跟刘勋讨价还价,表示只愿意给粮十万斛。
并且需要先交割寻阳之后,才给粮。
刘勋也不傻,他知道自己的庐江最值钱的地方就是寻阳。
不是这个地方有多富,而是这个地方地理位置重要,尤其是对于荆州刘表而言。
于是两人又开始了讨价还价。
恰逢此时曹操的人跑来劝降刘勋,让他举城归附自己。
没错,曹操并不想动兵庐江。
一方面,是要为明年或后年备战袁绍做准备。
另一方面,曹操与刘勋有旧,且两人关系还算不错。
所以曹操想碰一碰运气,劝刘勋归顺自己。
毕竟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且曹操也有信心刘勋会归顺自己。
毕竟他势力太过弱小,占据了半个庐江,要么归顺刘备、要么归顺孙策。
但自己同样拥有半个庐江,且与刘勋有旧。
在三选一的情况下,刘勋没道理不选自己。
但令曹操万万没想到的是,刘勋选择了四——荆州刘表。
要按历史上来,刘勋确实是主动归顺了曹操。
但曹操却不是刘勋的第一选择。
刘勋的第一选择,一直都是刘表。
历史上他是因为干不赢孙策,所以决定抱刘表的大腿。
结果刘表派人来帮忙,依然没能干赢孙策。
刘勋这才无奈北上投靠曹操。
但这个位面的孙策远远没有历史上那么强势,且淮南周边势力也更加复杂多变。
这让刘勋产生了侥幸心理,或许他可以借力打力,在众诸侯中左右逢源,保全自己的庐江。
与人为奴,怎比自在为王。
曹操向刘勋主动抛来了橄榄枝,这让刘勋抓住了机会。
再度给刘表下达最后通牒,如果刘表不马上同意给粮,他就要去北方投靠曹操了。
并且还把曹操寄给他的书札,送去了荆州,拿给刘表看。
此举果然有效,刘表是真怕刘勋投靠曹操,毕竟他占了北面庐江,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遂再与刘勋商议,先给粮五万斛。
待拿到寻阳之后,且荆州兵完全入驻之后,再交割剩下的五万斛粮食。
刘勋知道这已是刘表的底限,遂不再继续往下试探。
两人意见终于达成一致,刘勋即南面庐江正式归顺荆州,成为了刘表的附庸。
刘表的扩张之路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成功在扬州扶植了自己的势力。
但接下来,却有一个更加令他感到头疼的问题。
刘勋是归降他了,庐江也成了他的势力范围。
可代价呢
朝廷可是亲封了夏侯惇为庐江太守,曹操也早已视庐江为自己的禁脔。
庐江是曹营的囊中之物,后之园。
刘勋也是曹操一直在招募的对象。
现在自己插手一脚,先一步纳了刘勋,曹操能够罢休吗
万一把曹操惹急了,发兵南庐江,刘勋肯定挡不住。
到时候,自己是救还是不救
救的话,就卷入了与曹操的战火之中。
这有违刘表不让“荆州下场参战”的对外方针。
不救的话,那自己就等于是白忙活一场。
好不容易扶植的扬州势力,再次拔除。
基于此,刘表即召荆州诸大臣,商议保庐江的后续战略方针。
“曹操视庐江为彀中之物,今吾接纳刘勋,必开罪于曹操。”
“此辈前不久兵败于淯水,我与曹氏已是水火不融。”
“须早做打算,诸公若有良策教我,可速发之。”
刘表目光逡巡一群,看向以蔡、蒯、庞、黄为首的荆州四大家族。
荆州的权柄基本掌握在这四家身上。
章陵太守黄射率先谏言道:
“保庐江所以保荆州,近闻孙策遣使入朝面见天子。”
“料其必求封于江东之地,孙策若并江东,则我荆州江夏有危。”
“今宜当外交好曹操、刘备,然后与刘勋合力对付孙氏,乃为荆州上策。”
黄射乃是江夏太守黄祖之子,同样出身于荆州大族黄氏。
父子俩一个任江夏太守,一个任章陵太守,且手中都握有兵权,实力不容小觑。
由于章陵毗邻襄阳,所以刘表也召了黄射来襄阳议事。
一来表明自己对黄家的尊重,二来章陵、江夏乃是荆州的重要战区。
刘表必须引起重视,并且他知道黄家对此肯定也是高度重视的。
命令一经发出,
黄射即代表黄家,自章陵出发,几乎是一日便到。
因为他的父亲黄祖曾射杀孙坚,与孙策有杀父之仇。
一旦孙策想攻荆州,位于荆州东面的江夏战区便是首当其冲。
这关乎到黄家的核心利益,黄射当然得高度重视,几乎是星夜兼程便赶来襄阳议事。
“吾当然知道孙策之威胁,只是此獬儿颇有勇力。”
“我又不欲使荆州卷入战火。”
刘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所以吾意,资刘勋以钱粮。”
“使他出兵,于彭泽湖,长江口处,截住孙策来兵。”
“使之不得渡江入荆州。”
“江夏方面可出战船水兵,辅庐江刘勋,训练艄公水手。”
“不知诸公以为如何”
依然是钱买血的套路,刘表的惯用手法。
他虽然面上问的是“诸公”有何看法,实则目光看向的却是黄射。
荆州各大世家,明面上虽没有大的矛盾,但却各自为政,互不相容。
当然了,这也是刘表希望看到的结果。
这样他才好借力打力,制衡各大家族,免得把他这个荆州之主给架空了。
既然庐江问题,关乎到黄家利益。
那刘表自然是与黄射商议。
谋士蒯越站出来,说道:
“若我们能资刘勋钱粮、水手,应能截住江东之兵。”
“只是黄府君提到的交好曹操、刘备一议,却着实难办。”
“刘备面上与我荆州通商,然则与曹操却有军事同盟。”
“庐江的归属权在曹氏,今无端纳了刘勋,曹操岂能罢休”
“若彼加兵于庐江,则同时与曹氏、孙氏开战,非荆州之福。”
“且徐州刘备,未必肯为了荆州,打破与曹操的盟约。”
蒯越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刘表与刘备的贸易同盟,怎么比的上曹操与刘备的军事同盟
人两家现在是穿一条裤子的,将来肯定是要一起对付袁绍的。
就荆州目前这个大环境,对徐州而言,战略价值肯定比不上曹操。
所以与其说解决曹刘问题,不如说是先解决曹操问题。
只要曹操同意了,刘备没理由不同意。
毕竟庐江本来就没刘备什么事儿。
可问题就在于曹操不可能同意。
他才跟刘表养的客将干了一仗,还死了长子和大将。
现在让他白白把庐江让给荆州,除非曹操脑子坏了。
“此事却难呐……”
刘表亲抚额头,面露愁容。
一时间找不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他本人还是更加期望用外交手段,解决庐江问题。
荆州能不下场,就不要下场。
黄射大声说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若曹操用兵于庐江,我黄家愿为荆州赴汤蹈火!”
关乎到自家家族利益,黄射表现地慷慨激昂。
“只是若同时御曹孙两路之兵,前线大为吃紧,须求襄阳供给些钱粮才好。”
最后这句话才是黄射的本意,找刘表要钱粮。
这个理由虽说名正言顺,毕竟黄家是在替刘表守土。
但现在还没说一定要开展,未来即便交战了,也不一定就真的同时和曹孙两家开战。
这就开始索要钱粮了,当然令刘表感到不悦。
他目光在诸大臣身上逡巡一圈,最后落在了侍中庞季的身上。
“庞侍中必有良言教我”
刘表点明庞季。
此人出身于荆州四大世家的襄阳庞氏。
当初刘表单骑入荆州时,就是通过借用庞家、蒯家的势力。
在诛杀了本地部分豪强,使自己扬威于荆州。
而庞季当年正是那位负责去单骑劝降张虎、陈生的人。
刘表知他有勇有谋,故而主动征询他的意见。
庞季迟疑一下,乃出列说道:
“今曹操势大,孙策骁勇。”
“只可择一而攻,万不可同时并两家。”
当这话说出来之后,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就是对付孙策。
虽然两人都跟曹操有仇,但孙策的仇恨明显更深。曹操的杀子之仇,刘表至少还可以甩锅到张绣身上去。
“既如此,庞侍中必有安抚曹操之策”
刘表再出言问。
庞季却摇了摇头,“此事却难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