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此为阳谋,两杯毒酒,任君择一(1 / 2)
第158章此为阳谋,两杯毒酒,任君择一
果然,
曹操听得李翊此言,面色微变。
但还是未做声张,任由李翊说去。
刘备微微一笑,又问:
“袁绍来陈地求封,当何以应对”
李翊不假思索,答:
“且先看袁使有何话说。”
于是,将袁使带上来,问他袁绍遣使入朝,欲求封何职。
袁使畏惧二人声势,心知若不经此二人之手,断难见到天子。
便将袁绍的述求,如实说了。
即袁绍欲求封大将军之位,假节,总督幽、并、青、冀军马。
唔……
听完袁绍的述求,曹操、刘备对视一眼,此辈野心着实不小。
大将军之位位列三公之上,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假节即代表天子出行,有便宜行事之权。
督幽、并、青、冀人马即是为了名义上获得支持,合法占据北方四州。
曹操、刘备听完袁绍的述求,俱是陷入了沉默。
俄顷,曹操先开口问:
“奉孝,汝以为如何”
郭嘉蹙眉,道:
“此必为袁绍试探,欲看我河南动作。”
刘备开口问身旁的李翊,道:
“袁本初野心勃勃,欲假节督四州兵马,子玉以为当如何应之”
李翊答道:
“总督幽、并、青、冀四州人马,并非没有先例。”
“前将军、易侯公孙瓒、亦是假节督此四州。”
言外之意,自是劝刘备不要把袁绍此次求封看得太重。
毕竟政治博弈到底是一场脸面游戏。
袁绍肯来朝廷走个过场,就是不想撕破脸。
你封不封给人家,人家都已经实控了四州。
其实,天子即汉室朝廷的作用,只对政治白痴有用。
比如说吕布。
遇上真正的政治家,基本上就只能是走个过场,求一个好的名分了。
像河北沮授就说了,“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
即大家都是出来争霸的,谁看不出你心里面那点小九九
周瑜也对孙权说,“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即你拥立天子想用政治名号压人家一头,人家照样会给你打上汉贼的旗号来反对你。
总之一句话,政治集团的博弈主打一个脸面。
脸面不要了,那是流氓集团的思维,不是政治人物的思维。
大家都知道汉室和天子是个什么情况,也知道大家都怀着什么样的心思。
只要大家不点破说出来,就相互做一做面子功夫便好。
在新三国里就有一个误导了许多人的历史误区。
即袁绍不接曹操发来的天子诏,虽然是恩诏,对他有利。
但理由是如果他接了,就等于是承认了天子是合法的。
明日来个恶诏他就得接,所以恩诏就不接。
这种蠢货逻辑居然还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接对自己有利的诏书,不接对自己不利的诏书,这不是政治人物的常规操作吗
因为历史上的诸侯就是这么干的。
曹操接到天子后,封自己为大将军,给袁绍封太尉,压了袁绍一头。
人家袁绍根本不认,一句此乱命也就挡回去了。
后来吓得曹操赶紧认错,把大将军之位让给了袁绍,给他假节,督四州兵马。
这是对袁绍有利的诏书,所以袁绍就认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天子及朝廷就是走个过场。
诸侯们想不接对自己不利的诏书,理由多了去了。
只要你面子功夫做到位,没有人会反对你。
包括曹操在拥立天子之后,别人上表求封,曹操基本上是能封就封。
因为他知道自己封不封,人家都是自己地盘上的地头蛇。
那还不如给他封了,卖他一个人情。
顺便还能提高汉室朝廷的权威,因为诸侯们求封进贡,就是间接地认可朝廷。
“既为袁绍试探之意,不如许之,以慢其心。”
“然后我等结连河南之势,以拒河北。”
郭嘉在旁侧建议曹操答应袁绍的述求。
反正你封不封人家都已经控了四州之地了。
至于什么假节也是走个过场,之前李傕、郭汜乱政的时候,就一堆人假节,早不值钱了。
嗯……
曹操一颔首,又看向刘备,问:
“玄德以为如何”
刘备眉宇间一川不平,分析道:
“袁绍势大,周无强敌能够制衡。”
“若冒然开战,诚难与之相抗。”
“今宜缓图,然后伺机而动。”
袁神之所以强大,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四世三公的背景,有着富饶的河北。
更重要的是,它地理位置好,周边没有强敌。
最北方的乌桓人还是他的盟友。
等于说袁绍只要一统北方,专心往南怼就行了,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就算把军队全部拉到前线去都没问题。
要不然生产力差距再大,官渡之战袁绍也不可能拉出数倍于曹操的兵力。
当时袁曹大战的情况就是,
袁绍只有一个对手,曹操只有一个队友。
曹操东南西北都有敌人,必须分兵去守。
所以一统河南的曹操,没办法爆兵去跟袁绍相抗。
这也是为什么李翊如此重视曹刘同盟的原因。
袁神太过强大,想玩儿远交近攻都没辙,只能硬打。
“虽然如此,也不好如此将大将军之位让给袁绍。”
李翊在一旁谏言。
曹操、刘备俱是将目光落在李翊身上,问他这是何意。
“袁绍既然上表朝廷,请求册封,就该遣使进贡。”
“缴纳赋税钱粮,以明其忠义之心。”
曹操、刘备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李翊的意思是让袁绍进贡缴赋,说白了就是钱买官呗。
这事儿曹操有经验啊,他爹就是了一亿钱买的太尉。
“……善,既如此,就照子玉之言所办。”
刘备欣然同意李翊的提议。
这个遣使进贡也是各地诸侯的常规操作了。
以袁绍的家大业大,不会舍不得这点钱的。
当然了,数目也不能开的太高,不然袁绍再有钱也不会当冤大头。
大战在即,能小赚一点就小赚一点吧。
在打发了袁绍使臣之后,曹刘又命孙策使者来见。
还是直接开门见山,问孙策想要什么。
比起袁绍,孙策可就更需要朝廷的认可了。
人袁神家大业大,四世三公,有直接不要天子的底气。
但孙策就一个“反贼”袁术封的殄寇将军,在没有诏命的前提下,跑到人江东去攻打人家的地盘。
直接被江东士族定义为了“造逆”。
用游戏的思维解释,就是孙策在没有“伪造宣称”的情况下开战,降“稳定”,加“厌战度”,大失人心。
所以孙策刚刚打下吴郡、会稽,就迫不及待地遣使入朝,请求册封。
朝贡的礼物,是寻常诸侯的两倍。
而这名孙吴使者,乃孙策帐下奉正都尉刘由也。
他向曹操、刘备躬身说道:
“曹司空,刘将军,吾主孙策此次平定江东叛乱有功,故而遣我来请求封赏。”
曹刘当然知道这是刘由的场面话,也不戳穿他,便问他具体的封赏内容。
刘由见此,非常识趣地先将贡品清单献上。
俱是江东的珍奇之物,还有不少粮秣。
虽然这些贡品对曹操、刘备这样的大诸侯而言,不够塞牙缝的。
但谁又会嫌口袋里钱多呢
二人看完清单之后,曹操先开口说道:
“我闻汝主孙策,擅杀朝廷大员,据江东之地,又不来向朝廷进贡。”
“该当何罪”
刘由喏喏道:
“此中必有误会,吾主在江东之地,所杀之人皆为叛逆。”
“大军所过之处,与民秋毫无犯,有口皆碑。”
“曹司空若是不信,可差人去探。”
这名孙吴使者玩了一个避重就轻的把戏。
孙策严明军纪,确实拉拢到了江东军民的支持。
但反对他的江东士族,都被他突突了。
现在就算让曹操去探查,也只能看到赞赏孙策的老百姓,哪里还会有反对他的士族发声
刘备则道:
“既然汝主有功于朝廷,就该向朝廷上贡,每年不可少。”
依然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恩威并施把戏。
刘由连连称是。
“刘将军教训的是,只因此前盗贼蜂起,路途艰难,不得通进,故而延了路程。”
“现在吾主扫平江东,已无盗贼。”
“以后每年都能向朝廷进贡了。”
刘备与曹操又对视一眼,旋即示意刘由把孙策请求册封的书札取上来。
其大致内容为,
孙策请封为会稽太守,吴景为丹阳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
同时,
孙策以江东西南多山越为由,为了更好的维护豫章郡的稳定。
请求将豫章一分为二,北面为豫章郡,南面为庐陵郡。
并请求册封孙贲弟弟孙辅为庐陵太守。
光看这个册封表,其实不难发现汉末诸侯用人的习惯,都是一律用宗室武将。
曹操用他的曹氏、夏侯氏。
孙策用他的孙氏。
袁绍也是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外甥各领北方一州。
不过孙策这个请封的表文,胃口未免就太大了。
若按历史线来看,孙策确实吞并了整个江东。
但现在的孙策,手中不过吴郡、会稽两地而已。
却把江东各郡给手下人封了个遍,等于是索要了整个江东的宣称。
那他之后攻打剩余郡县,就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了。
毫无疑问,此举几乎遭到了曹操、刘备的同时反对。
要是孙策真是只想要会稽、吴郡的话,那两人基本上就送他一个顺水人情了。
毕竟这两地本来就在他手里。
但孙策却还索要了豫章、丹阳的宣称,这是曹刘不能接受的。
站在刘备的利益角度讲,
靠着李翊纳袁氏女的建议,刘备也算是与四世三公有姻亲关系了。
此时的丹阳太守袁胤,就是袁氏女的从叔。
通过牵线搭桥,袁胤已经口头上归顺徐州,愿意成为徐州的附庸了。
之后河北大战之时,袁胤也可以输送骁勇善战的丹阳兵来前线助力,为徐州输血。
要是给吴景封丹阳太守,那不等于是直接把袁胤给卖了吗
而站在曹操的利益角度讲,
他在江南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庐江。
庐江虽然还没侵占完,但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把庐江全部吞下,就直接与豫章接壤了。
等于说,在不破坏曹刘同盟的前提条件下。
如果曹操想继续往江南扩张,就只能打豫章。
若是同意把豫章太守封给孙贲,甚至将之一分为二。
损害的无疑是曹营的利益。
“此举甚为不妥,孙策借父之名,并无大功于朝廷。”
“何等以封江东诸郡”
“曹某不同意!”
曹操率先出来反驳,拒绝了孙策这封表文。
刘备亦道:
“不错,曹司空所言有理。”
“今豫章太守华歆华子鱼乃是天子亲自任命的豫章太守,其在任时,为政清廉,不烦百姓。”
“吏民皆感而爱之,孙策无端略地江东,朝廷尚未罪责,怎敢求封豫章太守”
“至于丹阳太守袁胤,其在任时,亦无过错。”
“无端免其职务,恐有伤陛下赏罚之明。”
曹操、刘备意见一致,将孙策的请求直接驳回。
刘由也知道,若不得二人同意,孙策断不能得到朝廷认可。
所以他此次也是有备而来,又道:
“曹司空,刘将军,吾主此次遣由来,除向朝廷进贡之外。”
“另使我送两位一些礼物,权表我主心意。”
话落,又将两封礼物清单,分别交到曹操、刘备手中。
这清单上的礼物,比向朝廷进贡的物品还多。
古代是非常重视数量的,经常通过数量来彰显阶级地位上的差距。
孙策用倍数于进贡的礼物,献给曹刘。
其意思就等于是承认了曹刘两家的地位,是凌驾于朝廷之上的。
给你一份尊重,愿你也能还我一份尊重。
不过,仅是这些,很明显是难以打动两名政客的心的。
刘由见曹操、刘备脸色并无丝毫变化,知他二人并不满足于此。
于是又小声说道:
“吾主知曹司空与刘将军目前专注于河北之事,吾主愿为两位分忧。”
果然,此话一处,曹操、刘备俱是精神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