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论文(1 / 2)
第132章论文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高价彩礼现象背后逻辑及其对粤西江北低彩礼地区适婚青年恋爱婚姻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江北地区211名22-32岁青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代青年婚恋压力严重溢出现象及其背后原因……”
“现适婚青年群体的主要矛盾,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残酷婚姻现实的恐惧之间的矛盾……”
“短视频的流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适婚青年的恋爱心理及婚姻价值观……”
“外来多元思想的涌入,对适婚青年在爱情、婚恋等方面的理解造成冲击……”
“……”
午觉睡醒后的陈景乐,打开电脑文档,噼里啪啦写了一大堆。
最后统计字数6000多。
这是中午去公园逛了一圈后的感悟。
姑且称得上一篇论文初稿,题目没敢取太大,而是限定在江北地区。后续如果想要投稿,还需要认真修改,字数增加到万字。
“能投吗”陈景乐陷入沉思。
他对这个课题挺感兴趣的。
之前写的几篇,自觉水平不够,都选择暂时保存待发,这篇则是近段时间以来的又一学习成果新汇总,质量感觉比之前几篇要高一些。
“能的话,投哪家期刊比较好呢”
论文投稿,选刊很关键。
普刊他不感兴趣,但核心期刊里头,接受本科生独作的,又少之又少。
他翻了一圈期刊导航,勉强找到几家没有硬性门槛的c扩。
所谓c扩,就是南大核心cssci扩展版的意思。
陈景乐皱眉沉思:“其实c扩也还行,同样是优秀期刊,同样是南大社科评价中心主办,虽然未达到国内顶尖c刊标准,学术地位相对c刊价值稍低,但仍具有高参考价值。”
饭要一口一口吃。
谁都想发核心,可有些事是急不得的,急也没用。
“先争取发一篇c扩吧。”
对比过后,他选择其中一家名为《青年社会研究》的c扩+ai核心,打算试试。(作者虚构的,莫要深究)
这是去年才新晋的c扩,由京大政管学院主办的双月刊,不收版面费,甚至还有稿费。
除了审稿时间稍长,没有其他缺点。
论人文社科认可度,南大核心系列是要高于北大核心的。
反之,自然科学领域则是北核更权威。
而京大,怎么说呢,人家作为新文化运动发源地,自从当年歧视过某图书管理员,被批评后,现在已经没有学历歧视了。
至少明面上不敢。
历届二本上岸京大研究生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专升本一路考上去的。
相比某些第一学历歧视严重的985院校,简直不可思议。
作为国内2级院校,可见京大的包容性还是很强的,很多老师教授都愿意给学生机会。
这种情况下,陈景乐觉得,可以尝试投搞。
“试试吧,试试又不会少块肉。万一过了呢”
他内心蠢蠢欲动。
下定决心后,陈景乐接下来又了一个多小时,甚至动用系统之力,查看人家期刊的收稿内容风格后,在初稿基础上反复修改,以求内容质量达到核心期刊的中上水平。
毕竟他没有什么学术地位可言,只能想方设法靠质量取胜。
只要质量达到要求,即便人家本来有各种门槛要求,也可能破格录用。
在完成论文修改后,陈景乐略作思考,又附上一份诚恳的自我介绍,同时希望得到评委老师的意见。
这是他能做到的极致。
最后找到投稿邮箱,咬咬牙,点击发送!
做完这一切,陈景乐长吁口气:“我尽力了,剩下的就看质量能不能打动审核编辑。”
老实说,他这种行为,如果传出去,怕是会引来外人讥笑:
“一个小小的二本仔,一个毕业多年的跨专业非在读生,妄想初稿就登上权威学刊,真是白日做梦!”
可陈景乐还是投了。
抛开学术身份不谈,他觉得自己这篇论文,够得上核心期刊标准。
如果不被录取……
“那一定是他们的问题。”
按照周曼琳的说法,与其内耗自己,不如甩锅别人。
这可是陈景乐汇聚自身学识,耗费精力,完成度最高的一篇论文,比很多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质量都要高。
而《青年社会研究》,不过是刚晋的c扩,于情于理,都应该能上。
如果这都过不了稿,除了对面编辑有眼无珠,他想不出别的理由。
真以为他投不了国际核心么
惹急了,他爆肝一年,狂啃各种文献,也要憋出几篇国际核心来,狠狠打国内这些学阀山头的脸。
……
搞定论文后,陈景乐又拿出先前没画完的工笔荷翠鸟。
先拍张照发给袁先生,看人甲方怎么说。
“袁先生,这是今天画的部分,您看可以接受不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果不其然,
袁先生对陈景乐的进度跟质量都很满意,但作为甲方,还是忍不住提了一些小要求。对陈景乐来说,无伤大雅,可以满足对方的要求。毕竟人家了钱的嘛,客户体验要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