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乡土大明!(1)(1 / 2)
1832年9月22日,大明帝国辽东大区黑河省富锦县新富村。
一缕炊烟缓缓的从一户寻常百姓家的厨房内升起,马上进入十月的黑河省气温已经下降了不少,完全没有暑期那30度以上的高温,白天最高温度也是在26度上下浮动。
只见在温暖的房间内,一张小方桌摆放在炕头上,在这张小方桌上摆放了不少辽东百姓传统的食物。
例如用玉米面制作的窝窝头、大碴粥、咸菜、茶叶蛋、烧地瓜、甜玉米等等。
房屋的主人赵福顺正在大口朵颐着早餐,他的老婆刘翠娥要送孩子们去上学。
“翠娥真是辛苦你了,你出门之前把桌子上的这碗豆浆给喝了,要不然回来这豆浆都要凉了!”
“今天我得到农业合作社报道,合作社的生产队长要分配收割任务了,我得早点到不能让大家等着我一个人!”
嘴里吃着窝窝头的赵福顺把一碗冒着热气的豆浆端给了自己的妻子,刘翠娥接过这热气腾腾的豆浆点点头。
“当家的,你去农业合作社报到把那双新鞋穿上,咱们老赵家也不穷了,新鞋子该穿还是得穿!”
“到时候生产队长分任务了,你可积极点,想当初你去省城的农业机械厂工作,家里的乡亲们可帮了咱们不少忙。”
“我听说今年合作社在朝廷的铺贴下又添购了4台重型收割机和2台拖拉机,我昨天在路上碰见了大队长,大队长还问你会开这收割机不。”
“我说你在省城农业机械厂上班,这收割机会开,到时候还得麻烦当家的去手把手的教教合作社里的乡亲们!”
刘翠娥端着豆浆指了指在炕头那边的一双劳保鞋,这是她前几天专门去集市上买的。
她的丈夫赵福顺平日里都是在省城的工厂内上班,只有农忙的时候才会回到家里务农。
这次赵福顺所在的鹤城农用机械厂给他们这些员工放了长达14天的农忙假,在这14天里,工资是照常发放的。
每当农忙的时候各大工厂里的工人都会回到合作社里忙活着收割、播种的事情,这时候工厂要么请人替班,要么干脆歇业。
如果在以前没有合作社的年代,像赵福顺这样的普通辽东农民根本没有出去务工的机会,自家耕地要时常照顾,他得关心农作物有没有害虫,每日给稻田浇水都成了他的生活日常。
可自从1814年辽东地区大规模推行农业合作社以后,他们的耕地就交给农业合作社统一管理,日常对农作物的照顾根本不需要他们操心,只需要收粮食的时候给农业合作社交一部分当“会费”以外,也不需要额外缴纳钱财。
基本上在加入农业合作社以后,他们这些辽东农民都成了“甩手掌柜”。
这生产方式的变化也是因为机械化播种的推行,之前一个人需要干几天的活,农业机械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够完成,哪怕是最基础的农用手扶拖拉机的耕地效率也比5个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