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184章 这般之数,如何好与朝廷交代?

第184章 这般之数,如何好与朝廷交代?(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84章这般之数,如何好与朝廷交代

童贯脸上已然有苦笑:“着实没想到谭稹那厮,已然心急至此……既是如此,不若就让他去争吧,沿着钱塘浙江水道而下,一路去,富阳城,新城,桐庐城,建德城,清溪城,皆是两浙之大城,听闻这些城池城防皆坚,那方腊之贼,困兽之斗也,那谭稹麾下,精锐不多,爬墙攻坚,哪有那么容易啊……”

童贯着实经验之谈。

苏武想得一想,却答:“枢相,虽然道理是这么道理,但……也不能放任谭稹屡战屡败,若真是官军屡战屡败,反倒让贼寇再起势头,再拢军心……”

这事,有点复杂了。

童贯闻言却也皱眉:“你心中如何作想”

苏武慢慢再说:“他谭稹要如此去抢,那咱们也拦不住,有些事情,去得早不如去得巧,咱们麾下,有的是马匹船只,陆路也快,水道而去,正是枢相所言之钱塘浙江水道,行军也快,补给也快,那就当派一支精锐跟着谭稹去,若是谭稹屡战不克,那咱们就得为他擦屁股,如此,既让谭稹那厮不能得偿所愿,又不让贼寇再拢军心……”

“你这是分兵之意”童贯便是来问。

苏武点点头:“枢相,无甚不可,咱们麾下,各部皆精锐也,人数也不算少,而今各地之贼皆是惊弓之鸟,分兵未尝不可……”

“细说!”童贯显然是听进去了。

苏武便来细说:“越州很近,水道通畅,杭州贼寇大败,越州二三日内必就得知,只管派一部精锐快去就是,那方腊真正主力,定然都在睦州老巢之处,越州兵力定然不强,一部精锐快下,定可肃清越州。”

“派谁去”童贯又问,话语言简意赅,已然就是对苏武这个提议的认可。

苏武想得一想:“关中姚平仲为主,并河东关胜,另拨八千辅兵,大船十艘,中小船若干。”

童贯认真一想,点头:“可!那婺州呢”

“婺州更是简单……”苏武如此笑言,便道:“王禀王荀,在婺州名望甚大,只待他带兵入婺州,大旗一举,定然从者如云,此番在杭州,缴获之战利甚多,只管给王禀甲胄兵刃之物,要多少给多少,粮草由浦阳江水路接济不停,不得多日,婺州就下。”

苏武此念,不仅是为了王禀快下婺州,更还为了给王禀一定的自主权,就是要让王禀在婺州真正拉起一支堪用之军,五千八千不嫌少,一万两万不嫌多。

王禀父子,将来必然有大用,婺州兵,不怕多,只怕少。

哪怕进度慢一点,苏武也能接受,但苏武也知道,一旦王禀去婺州,进度必然慢不了。

童贯只管点头:“如此甚好,那你呢”

苏武答道:“我自与刘总管,带大军沿着钱塘浙江水道,随着谭稹进睦州,他不是要抢功吗便让他在头前抢,我在旁边看着就是,他抢到算他的,他若没这个能耐……那也怪不得谁了……”

“哈哈……螳螂捕蝉,不过如此,甚好甚好,子卿啊,有你在,我真是可以放心下来了,这番谋划,已然成大器也!”

童贯脸上的欣慰不必多言,却是欣慰之外,童贯还有一种放松的情绪在其中,好似有一种山一样大的压力,陡然一轻……

苏武只管继续来说:“到时候,王禀下了婺州,再可往衢州、处州之地,那里贼人,更不必谈,皆乌合之众也,王禀之主力,兴许还可赶到睦州来汇合共剿贼寇主力。至于歙州,下官有两念,一念就是直接从杭州往东,入歙州去打,如此,也可直接切断睦州之退路。二念,便是先打睦州,最后来肃清歙州之贼,此,还请枢相拿个主意……”

苏武,也不知是情商在线,还是真自己拿不定主意,最后还要留一个决定让童贯来做……

所谓睦州,就是方腊起势之地,也是方腊大本营所在。

睦州东北就是杭州,西北就是歙州,西边也是歙州,西南是衢州,东南是婺州。也就是说,杭州、歙州、婺州、衢州,四州之地,就把睦州围在了中间。

战略上,如此就是合围之势。

童贯当真想得一想,只问一语:“还当再分兵”

“可分,也可不分……”苏武如此答,就是让童贯做最后一个决定。

童贯便说:“那就不分兵了,再分兵,有许多事,便也不好说……”

苏武也想,有什么事不好说

却是也想明白了,功勋之事,便也是竞争对手之事,童贯之意,方腊之功,定要在苏武手上,换句话说,往南往东可以分兵,那里没有方腊。

但往西之地,就不宜分兵了,只在一事,那就是避免有人比苏武先得到方腊,到时候论功行赏,苏武必然要居首。

哪怕是刘延庆分去了也不行。

这不是战略战术,这是政治!

其实这一点,刚才苏武并未想到,童贯是真想到了。

要问这种政治好不好有时候,自是挺好,但很多时候,这种战争之上,先考虑政治再考虑战略战术,那就是舍本逐末,那就是自寻死路。

所以苏武便问:“枢相,那若是睦州而下,那方腊往西逃窜如何是好”

童贯摆摆手:“若是连睦州都下了,那方腊即便去歙州,或者从歙州再往西去,也不过是丧家之犬,追就是了,丧家之犬,自是绝路,总归是要山穷水尽的……”

苏武倒也明白过来了,如今之局,官军比方腊,那真是强得太多,已然就是手拿把攥。

这般先考虑政治,再考虑战略战术的方法,倒也算不得什么冒险,其主要原因,还是方腊已然到了末路,但若是把这种方法,用在强敌身上,隐患不言自明……

但也兴许可能,要多苦一苦百姓了,若是方腊真的四处逃窜而去,丧家之犬仓惶而逃,岂能不是四处劫掠而去他路过之地,自是要苦一苦了。

童贯如此定夺,苏武倒也不多言什么,便是苏武知道,方腊最后,还真没有四处去逃窜,而是带着无数的粮食回到了帮源洞里,准备在洞中仗着地利,顽抗到底。

苏武点头:“自就遵照枢相之定计。”

“嗯,那你速去准备。”童贯点头挥手,示意苏武去忙,当也要赶快把杭州城里的事忙完,赶紧出发。

苏武拱手自去,再出府衙,这杭州城里的情况慢慢就不同了。

街面上已然不见贼寇身影,城外的军营里,那倒是贼寇装得满满,一批一批串绑驱赶而去,辅兵们手持兵刃,一个一个来搜身,便是贼寇身上但凡有一个铜板,也要搜出来。

街面上也开始有了百姓的身影,一个个面黄肌瘦,脸上的惊恐还有遗留,却也都是喜笑颜开,倒是穿着都很一致,满杭州,都是灰布麻衣之人,不见一身锦绣。

各处街头巷口,一车一车的粮食在分发,军汉们维持着秩序,点着府衙里搬出来的户籍……

苏武要去寻人,寻王禀王荀,城中各处,各军都有分区,苏武直寻去就是。

寻到王禀,正也在一个街口发粮,早已是人满为患,一张一张饥饿的嘴巴,等着一口粮食救命,这城中,便是连一只猫狗都看不到了,甚至连老鼠都没了踪影……

若是再围城二三十天去,其惨状不可想象……

王禀也是一脸悲伤,只与苏武来说:“方腊之贼,当真可恨!江南两浙,这杭州之地,生灵涂炭……也不知婺州又是个什么景象……”

苏武也知道,历史之残酷,着实难说,历史之美化亦然,也好比清朝太平军,对普通百姓的打击,死伤数千万不说,更是人相食,甚至还美其名曰“米肉”,那太平军下的南京城,其惨状,更是不可想像……

却说几千年历史里,但凡这种事,哪一次不是如此

便是最有仁义之名的三国刘备,其军中,人相食……也会发生……

这才是赤裸裸的古代战争。

也更坚定了苏武心中的一个念想,那就是万万不能把这大宋朝真给打个稀巴烂。

苏武叹一口气去,便道:“如此快破得杭州城,许也是你我之功德也。”

王禀点着头:“将军之功德也。”

“寻你有一事来说……”苏武直入主题。

“将军吩咐就是……”王禀拱手一礼。

“我与枢相商议,要派你部去打婺州之贼,兵刃甲胄粮草之物,但你开口,应有尽有……”

王禀面色一喜:“再好不过,还怕枢相与将军为大局计,会晚些时候再去婺州,既是当下就要去,那末将与麾下兵马,自当百死而战!”

保家卫国,保境安民,有时候对于军汉而言,家乡就代表一切,真是入家乡作战,那定是军心不必多言。

“我有大事交付与你……”苏武话音变轻了。

“将军吩咐!”王禀躬身拱手,心中之感激,不言而喻,没有什么比回婺州更让他激动了。

“便是要你在婺州拉一支强军,镇住江南两浙,钱粮甲胄之事,你不必愁,要多少给多少,便是要一支强军在手。只待朝廷大军班师,这江南两浙定不可再生乱事。”

苏武故意如此来言,自是也名正言顺,但苏武真正所想,这支婺州强军,来日是要出现在北方。

如今大宋强军太少,如此机会,若是不在婺州拉一支强军出来,那真是太浪费了,未雨绸缪,早早准备。

也是这两浙之地,生灵涂炭,经历如此生死劫难余生之人,心态自然大变,若是拢得这些人中的精壮为军,生死见惯,那军心战意,可不是一般可比。

王禀要做的就是一呼百应拉出队伍,一面搞定婺州衢州之贼,一面好好操练,来日顶上用场。

王禀自不会多言,只管答道:“将军所命,岂敢不从末将定当办妥此事,只是……不知将军所言之强军,当是多少”

苏武认真一想:“战兵,两万,此禁军之编制也,至于辅兵厢军,你自看着办。”

王禀闻言一惊:“这么多”

“就要这么多!”苏武笃定一语,这都是苏武按捺住了心中所想,若是苏武真正来想,那真是越多越好,五万八万都行,只是太多又操作不了。

王禀果然也问:“这般之数,如何好与朝廷交代”

大宋朝,不论军官的官职大小,实际里都是团长,最多旅长,陡然王禀当师长军长了,这不符合潜在的规制。

其实说到底也是编制问题。

苏武得给一个定心丸:“你只管这般干,待得战后,你当是两浙路兵马都总管,这两浙之军,早已名存实亡,到时候,各地名册你只管去编,枢密院里,好说的……”

苏武这招,童贯教的,学了就用。

王禀明白过来了,点头来答:“那末将就心中有数了,婺州两万精兵,定是一个不少,一个不差!”

王禀答得认真,便是心中已然在想这事如何去办,先进婺州境内,只管振臂去呼,再来遴选筛选,苏将军与枢相如此看重,那这件事,就一定要办得妥妥当当。

“嗯,此事,你知即可,大小事,不论是要钱粮还是要甲胄,亦或者其他,将来你只管书信与我一人就是,我来操办。”

这事,自是还要做得稍稍隐秘一些,虽然不必如何藏着,但也不必高调。

也就等于是苏武在婺州养了一支亲信兵马,到时候再把王荀带走,带在身边,这件事,也就妥当了。

王禀听得苏武之言,心中其实是感动,钱粮甲胄之事,苏武都替他解决,这般上官,怎么不好哪里不好

只管再是躬身拱手:“将军之看重,末将铭感五内,将军如此信任,末将定当不负!”

“好了,我走了,后日,军帐议事,这两天,你赶快把城中差事办妥。”苏武其实是催促,这杭州城的事,不能久拖,大军当快速行动起来。

也是这杭州府衙也好,差役也罢,整个行政系统都没了,苏武不得不为这些事来兜底。

苏武上马便走,那王禀还拱手来送,话语不用多言,婺州之军,与苏将军算是彻底绑定了,如此好的上官,王禀昔日何曾遇到过

昔日里,王禀不过一个小小的步军都虞侯,又哪里会想到有今日

说军汉建功立业,两浙路兵马都总管,这已然就是建功立业了。

王禀站在远处,看苏武远去,也看那人山人海在领粮食,一时之间,竟也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悲……

不免也想那古来之语,一将功成万骨枯,如今自己,算是那一将功成了,似也当真是站在死人堆里成的功业。

说那英雄事,横刀立马走天下,还是不打仗的好!

叹一口气,王禀再入人群,卖力干活,多救人!

苏武终于回到了自己的部曲,一个临时的指挥所在,在城中一处大户宅院,便也召来杜兴,自是一通安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