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直入主题(2 / 2)
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时提出了他的政治观点,并写下了著名的一副对联,而这副对联后来也成了所谓东林党人的座右铭。
因为顾宪成的思想影响,后来赞同他政治观点的学子聚集在东林书院,谈论实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天下为己任,就此形成了后来的东林党。从这点来看,实际上东林党和普通学派没太大区别,所不同的是因为东林书院的巨大影响力和后来这些学子陆续迈入官场,围绕东林书院形成了一个新兴政治团体,相互报团取暖,这才演变成了后来的东林党。东林党的政治观点从本质来说并没问题,但再好的政治观点通过每个人的理解却又是不同。再加上人和人之间的区别,还有权利、利益各方面的缘故,几十年下来东林党内鱼龙混杂,真正为国为民的东林党人不是没有,而顶着东林党名头的人却是更多。
孙承宗说道:“以老臣之见,这天下实际并无什么东林或其他党,无非就是以地域、学派、籍贯等方面形成的团体罢了。其实这种情况早就有之,比如同乡、同窗、同年、师生等等,只是之后起了变化,以至政见不同,变成了现在这番。”
“呵呵,党同伐异。”朱慎锥笑着说了一句。
孙承宗默默点头,这点他不否认,正是党同伐异造成了后来的局面,而各党之人也因为争斗而争斗,早就脱离了最初的理念,对此孙承宗也是心中有所不满的。
“先生,朕想请教你一事。”
“不敢言请教,陛下所询,老臣自当尽力为陛下解答。”
“朕问的是,如朕要向东林党下手,彻底铲除此党,先生对此事如何看”朱慎锥以很平常的语气说出了一句让孙承宗犹如五雷轰顶的话来,孙承宗当即身子微微一震,脸色顿时就变了,看着朱慎锥的目光带着复杂,同时露出了惊愕,还有一丝茫然和无奈。
孙承宗起身,朝着朱慎锥拜下,言语带着略微的颤音道:“老臣向陛下请罪,如陛下要这样做,老臣万万不能答应,这无关老臣同东林,而是陛下如要对东林党下手等于挑起党锢之祸,此事一旦做了必然引起大变,天下大乱就在眼前,还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怎么你孙承宗是怕朕要对你动手惜命不成”朱慎锥冷眼打量着这位老臣,开口问道。
孙承宗苦笑道:“老臣已年近八十,活的够久了,陛下如对付老臣,老臣这条性命给了陛下也无妨。但老臣之所以反对陛下此举并非为了自己,更不是为了东林一脉,而是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着想啊!我大明好不容易有了陛下这等明君,如今解决了内患,辽东战场也趋向平稳,眼下正是国家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以至中兴的大好机会。”
“一旦陛下对东林党下手,必然掀起风波,这可不是小事。老臣知晓陛下对朝中党争不满,一直打算整顿朝纲,以固皇权。对此老臣心中是赞同的,可老臣也以为有些事绝对不能操之过急,为君者当以大局为重,行事更当稳重才对。老臣刚才也说了,东林一脉有弊不假,但东林中人也不都是如此,正直为国之士依旧不少,能臣也有,陛下不分青红皂白一并处置,哪怕陛下军权在握,可一旦这么做了引发的后果却极其严重。”
“为我大明江山,为陛下,老臣一人死不足惜,但老臣不愿让陛下因一己之念铸成大错,以至天下大乱啊!”
“孙承宗,你说的这些朕也明白,但如今局势想来你也清楚,朕登基已有年,北地还算安稳,但南方情况如何你也知道。尤其是东林党自持身份,结党为朋,拉拢地方,相互勾结,对朝廷阳奉阴违,如此下去大明还是朕的大明么如此,你教朕如何做难不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其分裂国家”
孙承宗心中暗暗叫苦,朱慎锥所说的也是事实,这点他不否认。
东林党在南方的根基的确庞大,而朱慎锥当了监国后到现在成为皇帝,大明南方对中枢的态度的确也是阳奉阴违,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朱慎锥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那个皇帝会愿意让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如果再过上几年,大明南北就实际形成分裂了,朝廷政令根本到不了南方,那么南方的大明还是大明的疆土么那些官员百姓还是大明的子民么如果孙承宗是朱慎锥,他也不会放任这种情况继续发生。
可问题在于一旦朱慎锥真的做了,那么就不是小事。直接以武力镇压南方,到时候腥风血雨无法避免,虽然东林党会因此被连根拔起,可东林党中也有忠君爱国之人啊!难不成让这些人也被一同陪葬
况且之后很可能会引发战争,如果南北对峙战火四起的话,大明又将陷入内乱,而辽东的皇太极依旧虎视眈眈,到时候甚至有亡国的可能,孙承宗怎能让这种情况出现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