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是继续向北还是回凤阳?(1 / 2)
“给我豫州道的吧。”
朱允熥目光投向刘远。
刘远立刻向前几步,并举高手里的奏报。
朱允熥接过夹板后开始阅读。
石伟毅跟许星阑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
仅浏览了前面几句文字,朱允熥就皱紧了额头,表情变得严肃。
“河道出状况了,念。”
随后,他将手中奏报递给了石伟毅。
接过奏报,石伟毅同样严肃起来。
眼下想来也就明白了,为何这次是由两个衙门联名上书了。
治河一事,今年才算真正起步,这会就出了意外。
他心中不免有些担忧。
这项涉及大量资源投入的大计,在朝中究竟能否顺利推进下去?
与可能数十年才发生一次的大堤溃决相比,这些财政开销更适合用于更紧迫的需求。
究竟是在哪方面出现了问题呢?
怀着这样的疑问,石伟毅低头看着手中急件,在尽可能小声的情况下,以只有周围几人才能听见的声音逐字逐句朗读。
“臣豫州道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并大明河道总督衙门,谨具奏启,以禀太孙。洪武27年豫州道生乱,内政动荡,黄河泛滥。”
“幸得太孙亲临,局势渐稳,三司官员更替,新政推行,百姓生活改善。然近日豫州府、陕州境内新造拦水坝与减水坝突然崩溃,上游河水倾泻,造成两岸严重损毁。”
“工部尚书兼河道总督潘开朗,在柳园口河堤突逢水灾,情况危急。众多河工伤亡惨重,臣等对此深感痛心愧疚。黄河事关中原社稷稳定,臣等虽死罪难辞其咎,但不敢辜负天恩。”
“现恳请太孙速速驾临,查明真相,定夺处置。臣等甘愿受罚,只望能早日平息此事,恢复地方安宁。臣伏上奏。”
石伟毅一口气把急报念完,面色仍是阴沉如铁。
潘开朗的治河方案早已提交给了朝廷,并在内阁留有备案。
对于拦水坝跟减水坝的作用,石伟毅是知道的。
一场重大变故即将在河道上发生。
并非仅因这两座大坝被毁,此事可能在朝廷内外引发的连锁反应更为严重。
石伟毅尽力平复心情,侧目瞥了一眼身边的随行官员们。
这些人中大多数是朝堂上的老油条,亦或是近年来新晋的小将。
他说话时语调低沉,但每个字都掷地有声,众人无一例外都屏息聆听。
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沉重。
既然能够跟随朱允熥北巡,就证明了他们深受信任。
显然,新的风波又将在大明朝廷掀起。
所有人心照不宣。
石伟毅看向朱允熥。
“后面的签名,来自豫州道三司,河道总督的主要负责人,及手下的文武官吏,开封城中几乎所有相关人员,都留下了姓名。”
成千上万两白银化作泡影,与滚滚黄河一起东逝。
随之而来的是朝廷内部,难以避免的政治较量。
朱允熥眉头紧锁,片刻后又恢复镇定自若的态度。
面对忧心忡忡的下属们,他的声音显得尤为柔和。
“即便眼下遇到了阻碍,我们仍能筹措资源修复设施;无论多艰难险阻,在我看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治河是我们长久以来坚持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必须坚持到底。本宫不信命,只信人定胜天。”
随后他转向刘远。
石伟毅稍显轻松,尽管没有过多解释,但是问题核心已清晰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