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晋君周的行动(2 / 2)
之所以一下子又拉开差距,主要是几个卿位家族获得了大量原属于栾氏、赵氏、韩氏的财产,魏氏哪怕也有所获却是极少。
这么说吧?魏氏现在的实力真的不弱,乃至于比作为卿位家族的邯郸氏要强,应该是强个三到两成。
那是魏氏也有先祖在晋文公苦难的时候辅佐在侧,不是魏氏的运气实在是太差劲的话,他们早该获得卿位了。
所以了,魏氏执着于向卿位发起冲击,真不是他们贪心不足,乃至于可以说是想着得到应得的地位。
“邯郸氏现在并不危险。”楼令没打算牵头搞邯郸氏,其他家族也有各自亟需处理的事情,再加上邯郸氏自己低调不折腾。
楼小白问道:“那君上是什么意思?”
“很多卿大夫已经老迈,个别卿大夫的身子骨也不好。”楼令给了这个答案,又补充道:“魏氏也具备破局的实力。”
楼小白陷入了沉思。
魏氏的体量并不小,尤其是魏氏的私军很能打,谁要是敢小瞧,一定会吃大亏。
楼氏与魏氏有过多次的并肩而战,知道的情况比其他卿位家族更多。
“魏氏的重步兵战斗力很强,两千重步兵足以硬撼列国两万大军而不退;若是对上其他卿位家族?两千魏氏的重步兵对战一万大军也不会一下子溃败。”楼小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魏氏是先涉足制作各种甲胄的产业,进而玩起了重步兵。
当前还不是魏氏将重步兵玩明白的时间,真正成熟是在魏舒的时代。
魏氏也成了诸夏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抛弃战车,改玩纯步兵体系的家族。
“魏氏极度渴望获得卿位……”楼小白完全明白了晋君周的用意:“君上会利用这一点,诱使魏氏入局。”
“是啊,魏氏一定会入局。”楼令万般肯定这一点。
楼小白问道:“我们是阻止,还是跟魏氏撇清关系?”
阻止?该怎么来阻止呢?
让楼氏单独去做坏人?楼令很难接受这一点。
真的是楼氏单独对付魏氏的话,远比对付栾氏、赵氏、韩氏会更难,期间其他家族会做什么举动很难预料。
魏氏内部非常团结,团结到小宗取代大宗都没有爆发内乱,失去地位的那一支无怨无悔地帮助得位的宗主。
拉上所有卿位家族去打压或灭掉魏氏,先别说其他卿位家族愿不愿意,他们该使用什么名义去做?
没有丝毫理由的灭掉魏氏?晋国可不止魏氏这么一个家族,势必要让所有家族变得终日惶恐不安。
一个内部弥漫恐怖氛围的国家,不止别想着对外实施扩张,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
楼令要的是晋国从国家层次上进行扩张,相关的限制非常之多,需要兼顾的事项也是多到难以想象,玩法比单独壮大楼氏要更为困难。
当然不是楼令多么高尚,或是多么爱晋国,才想带着整个晋国起飞,因由是目前的楼氏在内战中无论是否成为赢家,最后的状况恐怕都不会太好。详细的理由之前提到过,不再进行赘述。
楼令所知道的情况是,魏氏有成功跻身为卿位家族,并且魏氏还是最后瓜分晋国的三个家族之一。
当然,楼令改变了很多的历史,赵氏和韩氏先后化为飞灰,郤氏也并未灭亡。
很多的历史惯性存在便是了。
例如说旬氏一副将会分裂的模样,不出意外最后也会分为中行氏、智氏,其他属于荀氏的小宗被两家收入羽翼之下。
“我们需要获得桃林塞。”楼令说道。
楼小白不是太清楚楼令为什么会执着于想要取得桃林塞的控制权,不是说没搞明白那边是秦地东出的要道,获得该地也可以卡住通道,主要是楼氏在晋国西北部有封地,秦地的外出通道并没有被卡死。
秦国是秦国,楼氏是楼氏,不对吗?
楼令看到楼小白不以为意,心里知道怎么回事。
确实是的。
楼氏本身是晋国的家族之一,尤其在晋国西北部有面积很庞大的封地,家族的都城“太原”经营得很好。
楼小白不以为意,不单单是楼氏掌控着至少一条东出的通道,跟他主观上认为秦地不是多么重要也有相当的关系。
“等秦地的水利工程建设完毕,你会明白为父的想法。”楼令说道。
有些格局的态势没有形成之前,不是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多数人光听别人讲压根就看不明白格局。
楼令不强求楼小白现在懂,也不会用显白的语言去教导,会跟随着的事态的改变,慢慢让事情来教楼小白弄明白怎么回事。
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而已,楼小白已经比同年龄的年轻人更加优秀,要是有中年人的深沉,该是让楼令害怕才对。
回到“新田”的人,能够入城的人好好的休息了三天。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面,晋君周派人搭建了高台以及棘门。
所谓“棘门”就是随便用荆棘柴草搭起来的一堵木门,它的作用类似现代的凯旋门。出征的士兵经过棘门后,等于自动解除了服役的责任。也就是说,通过棘门的士兵不再接受将领的指挥,他们可以回家了。
三日之后,入城的人重新出城,其中包括晋君周。
这一次的凯旋仪式被准备得很隆重。
倒不是高台或棘门被妆点成什么样,原因是该出席的人都在,准备拿出来的赏赐也堆积如山。
该出席的人,不是说晋国君臣,乃是在“新田”的他国代表。
晋国是霸主来着,长期有他国的代表待在“新田”进行社交。能够用“代表”这样的字眼,肯定不是私人性质,意味着要么是可以代表国家,不然就是代表着他国之君。
这一次,晋国绝对有嘚瑟的资本,因为晋国干成了之前没有人办到的事业。
什么事业?灭掉吴国的事情搬不上台面,帮助徐国和邗国也是小事,应该被拿出来大提特提的是攻入楚国本土并且逼迫楚君公开去掉王号。
“寡人比之桓公如何?”晋君周问列国的代表。
来自列国的代表,多数保持沉默,少数赶紧吹捧。
齐桓公做人有很多缺点,可是他统治下的齐国驱逐了各种戎人和狄人,功绩无疑是很大的。
楚国自成体系(文明),要是他们最终获得胜利,等于说属于姬周的文明失败。
所以,晋国压服了楚国,功绩能够与齐国相比。
那些保持沉默的代表,他们不是矜持才不对晋君周进行吹捧。
以前的晋国就已经很霸道。
现在的晋国不止是霸道,已经实际上在干兼并的行动。
曾经的齐国当然也有做兼并他国的事情,比如薛国就被齐国所吞并了。
可是,齐国已经不是霸主很多年,那么多年的时间过去,很难让这些代表有切肤之痛。
那些代表在担忧的事情是晋国不会停止兼并的脚步,害怕自己的母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哪有心思去吹捧,脑子里想的是找机会跟晋国君臣讲道理,至少劝说晋国君臣维持现状。
“寡人比之桓公略有不足啊。”晋君周不是在谦虚,他一直想要追上和超越齐桓公‘九合诸侯’的操作。
刚才进行吹捧的代表多少有些尴尬。
没有吹捧的代表神色上表现出一种挣扎,不太好判断是不是讲道理的好时机。
“如今,楚人屈服,刁蛮的吴人已经知错。”晋君周说着一阵“哈哈”大笑,讲出列国代表想听到的话:“往后,列国都能够享受太平了。”
与刚才不同,所有代表立刻附和起来。
“君上真的很喜欢跟列国相处啊。”中行偃凑到楼令身侧。
楼令笑呵呵地说道:“君上心心念念完成‘九合诸侯’的事业,哪有列国消停的时候。”
关于晋君周想要效仿齐桓公的事情,对于一众卿大夫并不是什么秘密。
中行偃跟楼令闲扯了一小会,再说道:“君上对待魏氏,你怎么看呢?”
楼令就知道中行偃凑过来是有事要说,答道:“你是知道的,魏氏先后挂靠几个家族,不会成为某个家族真正的附庸。”
没有正面回答,态度也比较模糊。
中行偃当然知道魏氏不可能成为其他家族真正的附庸:“君上已经成年了。”
成年?意味着卿大夫对待晋君周应该更加小心了。
楼令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有些事情总是会发生,不是吗?”
“不久之后,我家会跟魏氏解除关系。”楼令说道。
中行偃肃声说道:“上军将明智啊!”
哪怕魏氏不是楼氏真正的附庸,多少牵扯着一层附庸的关系,很容易借着那一层皮干很多事情。
楼令并不觉得中行偃是在威胁自己,其实中行偃这是过来提醒……,或者说是在示好。
“期望我投桃报李,不支持智氏吧?”楼令对此心里有数。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