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晋君周的行动(1 / 2)
因为单公朝假装昏迷的关系,所以归国的晋国君臣原地耽搁了下来。
“君上真的那么说吗?”郤至一脸的复杂。
楼令点头说道:“真的那么说了。”
什么事情?讲的是晋君周表态不再向周天子敬献礼器这么一回事。
在以前,晋国这边由韩氏负责跟周王室邦交。
晋国目前的外交部长是郤至,他肯定是要担负起跟周王室的邦交,之后不再向周天子敬献礼器的话,出现的影响可不止是周王室与晋国的关系,面对所有国家都将出现不一样的形势。
周公旦写出《周礼》本身就是在给天下制定秩序,并不是教人礼节那么简单。
《周礼》就是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什么样的等级遵守何等的礼节,包括都有一些什么限制,几乎就是周公旦所能想到的都写了进去。
诸侯给周天子敬献礼器便是《周礼》的一部分,本意就是用来削弱地方诸侯。
为什么给周天子敬献礼器会出现削弱诸侯的效果?因为受于工艺的限制,礼器可不是那么好制作,仅仅是寻找和储存足够多的蜂蜡就是一项大难事。
没有养殖蜜蜂的技术,单纯依靠寻找野外的蜂窝获得蜂蜡,地盘要足够大不说,需要使用到的人力也不少。
话说,制造礼器怎么跟蜂蜡扯上关系了?因为制作青铜器,尤其是大型青铜器需要上蜡这一个步骤,而蜡就是用蜂蜡制作而来。
所以了,春秋时期的诸侯喜欢筑鼎,不是他们真的喜欢大鼎,主要是抬出一个大鼎,可以起到震慑其他诸侯的效果。
大意上的效果就是:瞅瞅,寡人的国家有能力制作出这样的大鼎,说明地盘足够辽阔,养得起一帮收集蜂蜡的人。
有持有高超工艺的匠人,加上有余粮可以养寻找蜂蜡的人,其实就是国力的一种体现,意义上跟十九世纪初能够有一座整天被雾霾笼罩的城市一样。
雾霾笼罩的城市,它是因为各种烟囱不断吐出烟雾,其实就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工业城市。而十九世纪初那一会,有这种城市的国家根本不超过四个!
郤至与楼令聊得起劲,其他人听了好一会,变得蠢蠢欲动。
“这可就……”中行偃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什么都不说又难受,只能说道:“要尽快拿下洛於之地了。”
所谓的洛於之地就是三戎当前盘踞的地方,该地在战国时代被统称为商於之地。
士匄眨了眨眼睛,说道:“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使用国战的方式打三戎?那还不如死盯着楚国打。
再者说了,之前定下的战略目标是先兼并郑国,下一个兼并目标是卫国,先打三戎算怎么回事呢。
他们连续好几年没有得到休息的机会,讲好了安生几年的时间,马上启动攻打三戎的战事,岂不是之前白商量了。
最重要的情况是,范氏对洛於之地一点想法都没有,只想着赶快解决不断叛乱的各种狄人。
智罃看向郤至问道:“中军佐的意思呢?”
郤至立刻知道旬氏对洛於之地也有想法,笑呵呵地说道:“效仿楼氏针对秦国,一年出动一个‘师’来慢慢攻打三戎。你们也加入的话,两个‘师’就更有把握了。”
那一片地方很大,郤至再贪婪也没有全部吃下的想法。
变成郤氏与荀氏合作来经略洛於之地?两个家族各自出动一个“师”的兵力长期打,大不了后面各占一半就好了。
这一下轮到楼令眨了眨眼睛。
洛於之地在周王室边上,它又是秦地外出的通道之一。
晋国的西北部在楼氏的治理之下,秦地走白翟方向是通道之一,走桃林塞出去也行,剩下的一个通道便是洛於之地。
秦地走白翟或是桃林塞东出,其实都需要经过晋国的地界,才能与其他列国接触。
洛於之地那一边?秦地从这里外出,向北就是晋国,向南是楚国,向东则是周王室。
“也好……,暂时不与楚国直接接壤。有郤氏或荀氏盯在前面,我家可以更专注地来应对楼烦、义渠和乌氏。”楼令心想。
那三个势力中,乌氏看上去最为安分。反正他们没有过界放牧,暂时也就跟楼氏没有爆发冲突。
义渠近来跟楼氏爆发的冲突比较多,楼氏从明年开始就需要做出反应了。
至于楼烦?楼氏很久之前主动侵略楼烦,楼烦的反应却不是太大。
狐氏现在是楼氏的忠心跟班,并且狐氏主动邀请楼氏帮忙管理家族,由狐氏对付楼烦不会有什么问题,再不济楼氏也可以支援。
当前的多数游牧势力远比日后更加散装。
日后的游牧势力,有一个大部落的首领作为共主,王廷的军力远超其它部落,起码是能够使用武力威慑,迫使其他部落听命行事。
春秋中期的游牧势力,很多其实就是同一个族群,并不是同一个势力。叫同样名字的族群,不一定就是同属一个势力,有多少股势力的存在根本不好说,他们还各自有推举出来的首领。
因为多股势力并存的关系,游牧族裔又不像诸夏苗裔出现一个霸主,导致游牧族裔远比诸夏苗裔更加散装,互相之间不打出狗脑子就不错,别奢望能一致对外。
后面郤至跟智罃凑到一块聊了起来,更多没有说话的人在想自己的事情。
中军将郤锜并不在,他去看望单公朝了。
说到底,单公朝是作为使节而来,晋国这边该尽到的礼数不能缺失。
单公朝已经醒了过来,一点都没有离开的打算。
可以想象得出来,单公朝完全不知道回去该怎么叙职,没有想明白之前会一直躲避。
当然了,数量庞大的晋国军队不可能说一直逗留,哪怕单公朝是周天子的使节和晋君周的老师都不行。
要知道一点,出征的晋军已经两年在外,一个个盼着赶紧回家,谁阻止都会遭到他们的怨恨。
所以,一两天可能事情不大,耽搁三天以上的时间,沸腾的怨气连晋君周或一众卿大夫都顶不住,超过半个月就要发生哗变了。
因此,郤锜去看望单公朝也有另外一层意思,暗示单公朝赶紧离开,不然就跟着晋军去到晋国。
等郤锜过来,有在交谈的人停下来看过去,之前没有在聊天的当然也是进行注目。
“单公什么时候走?”郤至问道。
郤锜皱眉说道:“一点离开的意思都没有。”
郤至又问道:“那君上是什么意思?”
“君上邀请单公去‘新田’作客。”郤锜说道。
那就是有了一个处理方案了。
晋君周这样做挺好,照顾了一众臣下的情绪,也不至于让单公朝完全没了脸面。
有了结果,隔天晋军按照原计划撤军。
他们在半个月后来到“新田”的郊外。
因为逼迫楚国去掉王号,再加上灭了吴国一次,其它的战绩加起来,尽管是在外出征两年,无疑是取得了足以自傲的成绩。
晋君周需要大肆酬赏臣下,一般就是将新拿到手的封地分割,拿出其中的一部分赏赐下去。
钱财方面?作为一国之君可以分润到统帅拿去之后的四成,由于晋君周并未有部队参战,没有出现其它的耗费,讲实话基本就是白拿,懂得做人肯定要拿出其中一部分财货进行赏赐。
“郑国的西部六成划给了楼氏,北部九成变成郤氏治下,南部由范氏和荀氏瓜分其中的六成。”
“楚国方城之外的占领区设县,再由所有家族轮流看顾。”
“财货方面,君上拿出了六成,其中三成给卿族,三成给中小家族。”
楼小白刚从宫城出来,回家立刻找楼令阐述晋君周相关的安排。
多数的出征人员到“新田”之后,他们在城内没有落脚的地方,自然是居住在城外的营地里面。
在都城之内有落脚地的人,多数是回到城内了。
当前不讲究同甘共苦,只要平时不去瞎折腾,出征期间执法公正,他们对效忠对象的忠诚度就会很高。
事实上,春秋早期也讲究同甘共苦,只不过当时的情况是贵族带上人手去完全陌生的地方创业,肯定是想着法子收买人心,使得人心齐可以一致对外。
到了事业有成的阶段,跟随贵族外出创业的那些人,他们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成为一批又一批新贵族。
那是两三百年前的事情了,两三百年的时间过去,不用创业的贵族更加讲究地位有别。
“君上这是意识到只有中小家族可以拉拢了。”楼令问道:“知道君上想要怎么赏赐魏氏吗?”
不管哪个家族是哪个家族的附庸,他们都是晋君周的臣子,自然可以让晋君周进行赏赐。这是因为晋周乃是一国之君。
贵族却是不能乱搞,乱搞就代表在争夺附庸的归属权。
楼小白一点都不意外,要是自己的父亲不问才会显得意外:“君上对魏氏的赏赐很丰厚。给中小家族的三成中,魏氏占了一成。”
出征的中小家族有两三百个之多,魏氏占了晋君周赏赐给所有中小家族的一成,难道还显得不够多吗?
“父亲,君上这是要着力于扶持魏氏了啊。”楼小白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楼令点了点头,说道:“预料之中的事情。”
晋国当前可以视作中等的家族不少,以魏氏的实力最强。
魏氏强到什么程度?他们的实力一度超过几个卿位家族,等卿位家族变成只剩下郤氏、楼氏、范氏、荀氏才又被拉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