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天子抵京(2 / 2)
毕竟大明户籍制度极其严格,虽说军户也不怎么样,可到底从军将士每月都有俸银。
对这些白衣将士,回乡只能耕地的百姓来说。
他们更愿意趁此机会一改户籍,成为军户,没准接下来还能杀敌立功,得些赏银回家娶妻生子。
所以眼下!
于妇女、老人之中,请求还朝的詹徽反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詹徽,带领新军先行登船。”
听到声音,詹徽抱拳领命后,便带领一队妇女、老人登上回京大船。
而此时。
朱标看向老朱有些不满道:“爹,詹徽不堪军阵辛苦,竟想还朝。若按儿子的脾气,就偏要他留在倭国战场,偏要他领兵冲锋!”
见此时朱标满是孩子话的语调,老朱轻笑一声,随意说道:“詹徽方才不也说了很明白了?”
“‘对倭之战,我军多有无奈。’这小子明摆着是要表忠心,要为三军将士担下屠戮倭人百姓的恶名!”
“儿子当然知道,可.....”朱标轻叹口气,道:“儿子是担心准詹徽还朝,影响军心。”
“怎会!”老朱大大咧咧,满不在乎道:“咱还在军中,军心无碍。”
“况且军中将士怎么可能愿意还朝,一倭抵三贼,如此巨功谁愿意错失良机?”
“就如蓝玉的先锋营以及新军将士一般,现在让他们离军还朝,他们自己都一百个不愿。”
待老朱说完,朱标默默点头,倒也不再纠结此事。
而此时,老朱轻轻拍了拍朱标的肩膀,愈发温声说道:“百万大军在外,朝中兵马短缺。回京之后不可太过冒失,稳妥为上。”
“有什么麻烦事,等咱回去一起操办。”
“父皇放心.....”
“还有.....”老朱上前一步,凑到朱标跟前愈发小声说道:“你娘见咱没有回去,必然大发雷霆,你小子也替咱好好劝劝。”
“您放心!”
语罢,老朱随意摆了摆手,示意朱标登船。
毕竟自家儿子几斤几两,他也是知道的,所以朱标还朝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
不多时。
当看到朱标登上船头,船队启航。
老朱心中自有些许难舍,特别是看到立于船头的朱标渐渐看不真切,此刻的老朱甚至想尽快扫平倭国南朝,早些回京。
“三军听令,开拔向南!”
.........
十几日海上颠簸,朱标所在的船队也于黎明抵达距应天皇城五十里的入海口。
不等船队靠岸,李善长、刘伯温、高启等人便整齐等候在港口,恭迎朱标。
只不过迎接队伍唯有他们几人,却也不见朝中官员。
“恭迎陛下凯旋!”
“恭迎陛下凯旋!”
看到朱标走下大船,几人齐齐开口。
而朱标也不磨迹,吩咐随行众人朝应天赶去的同时,冲李善长几人道:“登辇回话。”
闻言。
看着朱标的天子御辇,即便李善长也有些迟疑。
当听到朱标再次重复,三人这才小心登上车辇。
“朕离京后,朝中可有大事?”
“有!”李善长忙点头道:“回禀陛下,陛下刚一离京,蒋瓛便带锦衣卫清理朝中不法官员。”
“那蒋瓛将名单交由我几人一同审定,商议过后,方才带领锦衣卫处置不臣官员。”
“处置的官员有......”
“朕知道!”不等李善长说完,朱标微微点头应道。
需要处置的那些官员名单,朱标离京之前便看过了,所以倒也不需太过在意。
不过那蒋瓛倒也吸取了前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的前车之鉴,哪怕名单自己都曾看过,却还交给李善长几人一同审定后,方才处置。
“启禀陛下!”刘伯温也跟着说道:“国子监多日未曾讲学,学子期盼甚久.....”
刘伯温还未说完,朱标再次出声打断道:“太上皇统兵在外,不能讲学,学子们也能体谅!”
听两人说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朱标愈发确定应天城中必然有大乱子。
而且还是这几人都没法解决的乱子。
要不然这几人不可能先说这些个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连供给军中粮草,国库亏空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都丝毫不提。
不过朱标还当真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麻烦事,让他们几人都觉得头疼。
没有立即禀报,便也是并非太过要紧。
而三缄其口,却也说明此事甚大。
“可还有事?”
听到朱标再次追问,高启也跟着禀告道:“各个港口已经着手修建,不出半年海贸便能通畅。”
“朕要听的不是这些!”
朱标面色一沉,索性直接说道:“朕离京半年,难道尽数这些个鸡毛蒜皮的小事?”
“百万大军出征在外,粮草供给就没有半分困难?”
“将草原并为行省,朝廷也要出银安抚,国库就没有困难?”
听到朱标这话,三人相互对视,却依旧耷拉着脑袋不敢出声。
这副三缄其口的模样当真让朱标急的有些烦躁。
也就在朱标即将开口之时,李善长忙出声道:“詹同詹尚书主办政务,陛下方才所言,或许.....或许.....”
“朕知道了!”
明白他们三人是要将詹同推到前面,朱标应了一声便没有继续追问。
毕竟都是国朝老臣,加上自己同老朱离京半年,终究有些对不住这位老臣。
既然他们将詹同推到前面,那朱标自然不好多说什么。
如此也算是给这几个老臣的些许宽容罢了。
临夜之时,车入应天。
应天城门,百官相候,场面甚大。
只不过朱标自不喜这些排场,受了百官拜见后便命车辇直入皇城。
可也是龙辇入城的瞬间,城中景象却也让朱标略微有些意外。
天子还朝,街道百姓门前设有香案,供奉香炉。沿街百姓跪拜叩首,这些本是寻常。
然而让朱标意外的是。
印象中,这个时辰的应天城本该略显寂静,百姓寂寥,城中也应空阔几许。
可眼下却是许多百姓跪在街道两侧,而街道两旁的屋舍更是挂着彩灯,甚至就连路边的摊贩也多了许多。
并非是朱标错觉。
离京半年,应天城似乎比先前更加繁华了许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