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天子抵京(1 / 2)
次日天明。
朱标刚走出营帐,李景隆便乖乖跪在朱标跟前,当即请罪道:“启禀陛下,昨夜城中倭人骤然反叛,末将同梁国公镇压之时,不知是否是倭人点燃大火,想要趁乱逃离。”
“末将救火不及,城中倭人无人幸免。”
“末将未能约束倭人百姓,未能等到陛下今日处置。末将有罪,还请陛下重责!”
“革五品将军衔,回朝留用!”
听到朱标这话的瞬间,李景隆眼前一亮,忙拱手遵命。
而在场的徐达、邓愈等人,自然也是心明眼亮,微微颔首。
五品将军衔算个屁啊!
经历倭国一战,今后若再有战事需要李景隆、徐允恭这些个娃娃,他们起步便也是一营统帅。
因此对于李景隆来说,那五品将军衔不过是每月多些俸禄罢了。
更重要的是,回朝留用,这也就代表着朱标返朝是要带上李景隆,回去以后也是要重用这李景隆。
徐达也是看的明白。
朱标当即开口,直接下令,似提前早有准备一般。
显然!
朱标这是见在场已无倭人,尽数大明将士,所以不愿在演什么戴罪立功的戏,更不愿扯重罚李景隆的淡。
“徐允恭、邓镇、汤鼎。”
“秦王、晋王、燕王。”
“今日同朕一并返朝!”
“蓝玉!”
听到朱标提及自己,蓝玉忙快步上前道:“陛下容禀,末将能护卫陛下,同陛下一并还朝乃是荣幸。”
“然末将麾下先锋营将士个个都是军中好手,还请陛下允他们留在倭国,听命太上皇。”
“还请陛下恩准他们,让他们继续效力倭国战场,斩杀倭寇,以报君恩!”
“准了!”
“多谢陛下!”
“谢陛下隆恩~”
蓝玉刚一开口,先锋营将士也齐齐跟着一并谢恩。
与此同时。
朱标看向在场众人,正色说道:“倭国北朝虽已铲除,可仍有南朝奸佞。”
“踏平倭国南朝,还需诸将同心,还要三军将士同心戮力。”
“臣等必不辱命!”
“臣等必不辱命~”
在三军将士齐齐高呼的同时,朱标同众人缓步朝营外走去,似是打算登船返程。
见此情形,昨夜才进城的詹徽忙挤到众人跟前。
确认朱标的返京名单上并没有他后,詹徽想了想还是上前跪拜道:“微臣詹徽,拜见陛下!”
“小詹大人?”
“蒙陛下准臣随军出征,全赖陛下天恩,全赖太上皇用兵如神。微臣幸不辱命,带领新军将士杀敌甚多。”
“昨日未得拜见陛下,臣心中仰慕之至。眼下唐突,还请陛下恕罪!”
“倒也无妨,倒也无妨。”朱标也只当詹徽是为了拜见自己,并未多想道:“詹卿虽是文臣,却也有统兵之能,朕心甚慰。”
“恰如朕先前所言,詹卿有能,你我君臣来日方长。”
“谢陛下隆恩。”詹徽说着便叩头谢恩,可等他抬起头时,却发现朱标已走出好远。
见状。
詹徽忙快步赶了上去道:“陛下,微臣.....微臣....”
当注意到徐达、冯胜等一些将帅见他再三求见,此刻眼中也露出些许不满。
甚至就连老朱也对他唐突求见有些不悦。
詹徽心下一定,忙开口道:“回禀陛下,微臣率领新军皆为先前被倭寇掳掠而来的我朝百姓。”
“营中将士思乡之情之甚,饶是微臣也不禁动容。”
“每每深夜,新军营中每每都能听到思亲啼哭之声。”
“臣统帅新军将士,不能体恤麾下兵卒,甚是惭愧。”
当听到詹徽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同自己一并还朝之时,周围将士眼中鄙夷更甚,而朱标也不由侧目,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詹徽。
不过不等朱标开口,詹徽忙继续道:“陛下容禀,臣乃文臣,于军阵本不擅长。”
“况且覆灭北朝之战中,我军多有无奈,臣亲眼所见,知之甚深。”
顿了下后,詹徽壮着胆子,索性直接说道:“臣无能,不敢忝列军中要职,些许才能唯愿侍奉陛下左右!”
“呵~”
话音刚落,邓愈一个没忍住,直接轻哼出声。
而在场的其他将帅,甚至军中士卒,如今对詹徽也是愈发的瞧不上眼。
眼下是什么场合?
朱标返朝,天家离别之时。
但凡有些分寸的臣子,便不会于此时打扰老朱、朱标。
就算有紧要之事,提前或者过后再议才最妥当。
然而这詹徽却在朱标即将登船之时,请命离开倭国,返回大明!
“真没出息!”邓愈、冯胜几名将帅心中嘀咕。
营中将士哪个不是抛家舍业,于家相隔千里?
而且詹徽带领的新军一直都在大军后方做些个善后收尾的工作,不似营中将士一般,还需亲冒矢石,与倭人生死相拼。
可就是这么好的差事,营地那些将士未有怯战之意,詹徽这王八羔子却争着抢着要同朱标回京。
也是听到詹徽这话,朱标眉头一紧,刚准备出声斥责。
老朱却也在此时出声道:“也好,新军将死不比营中将士,被掳来倭国也有数年之久。”
“标儿,你便带新军将士一并返京,途中他们还能担任护卫之责。”
“爹?”
当看到朱标有些不悦看向自己,老朱脸上笑容更盛,继续点头道:“詹徽到底还只是个文人,自吃不了军阵之苦,一并回去吧。”
“多谢太上皇恩典!”
“谢陛下隆恩!”
见状,朱标随即颔首,便也命詹徽一并返朝。
只不过同时老朱却冲新军将士道:“新军将士若有心留任军中,可留在倭国,斩敌建功。”
“若思亲之情已至极限,返朝之后,朕会准你等还乡。”
听到这话,位于军阵后方的新军兵卒忙扯着嗓子回道:“我等愿留在倭国,继续建功立业。”
“倭寇畜生行径,不报此仇,我等无颜回见家乡父老。”
除新军之中的几名女子、老人外,但凡正年男子无一愿意还朝。
对于此番结果,老朱还当真一点都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