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千金不换:寡妇带娃王爷求二嫁 > 第271章 钰陨8

第271章 钰陨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留守京城的长公主,读着手中的信,皱起眉头,秦双宇居然早些日就离开了西北,说是回乡寻亲?

二十年都未提过家乡和亲属,怎么就在这紧要关头,把秦家军舍在西北驻地了?

长公主满心疑窦,但毫无头绪。

“殿下!皇宫来了许多人,还带了旨意,要您与长泰郡王进宫,或者…向新皇交代长泰郡王动向。”掌事婢女紧张禀告。

长公主放下信,靠在椅上,淡声道:“回话,本宫身子不适,不宜进宫。”

“另外,长泰追随父亲威宇回乡寻亲了,只余本宫和未满岁的独孙还在府中,还望之后少派些人来,否则出了什么事儿,怕是没人能劝住吾夫威宇呢…”

收到回话,褚时琪又是这些日的怒不可遏!

“岂有此理?!秦焘分明是和褚时环一道去宝定见了那些康王余孽!”

老丞相也是眉头紧锁,本该是杀掉康王就能了却的事,没想到一次次节外生枝,如今连原本置身事外的长公主也牵扯进来!

“派杀手!将公主府上下屠了!”褚时琪怒而下令!

“慢!不可杀!”

老丞相连忙制止,急声劝道:“长公主及秦家独孙活着,秦家父子还能有所顾忌,若是直接杀了,恐怕就肆无忌惮了!但与我方,就成了不死不休的血海深仇啊!”

闻言褚时琪也领悟到,所谓软肋,只有活着才能有用…但这口气实在咽不下!

“那便捉拿关押!打入天牢!威宇或长泰回京认罪,才可释放!”

老丞相思忖片刻,缓声道:“长泰将全部侍卫都留在了公主府,只带了城外亲兵出行,加上长公主原有侍从,以及秦家军在京的旧部,恐怕以现下的人手…活捉不了,还会闹得满城风雨…”

“碰!”

褚时琪怒火攻心!抄起一方砚台擦着老丞相的衣角,怒砸在地上!

“这也不可!那也不行!那朕当这皇帝到底在当什么?丞相一味反驳,倒是给个对策啊!”

这些日,褚时琪时常对老丞相有发怒举动,但都像那方砚台般擦身而过…

老丞相无奈也不计较,毕竟是自己的亲外孙,而他们稳固皇位的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处事之道的些许分歧罢了。

思虑了片刻,老丞相给出建议:“御驾南下,移京江南。”

“什么?”褚时琪顿住。

老丞相进而解释:“如今在北方京城,有兵部、刑部等旧臣,还有各方势力暗中掣肘,所以政令不通,人手难调!”

“若是把这些旧臣留在北方,陛下移至江南,自然是一呼百应,陛下可另起一套班子,待壮大成熟了,再逐一革去遗留在京城的旧臣!”

“这…”

褚时琪听着,明白这确实是当下可行的方法,可内心却充满抗拒:“这不行!这般岂不是将京城拱手让给他人来占?!”

老丞相躬身道:“天子之居才称京,陛下移驾南方,此城就不过是一座名为京城的城池。”

见外公态度诚恳恭敬,褚时琪也不由得放软了态度:“可是,这不是显得好像,是怕了他们,逃走一般?”

“还是那句话,成王败寇,一时的毁誉罢了。川蜀、湖广、豫省等地,即便陛下做得再好,只要未能收服,必是贬损居多。陛下去到南方广纳贤才,定会收获诸多赞誉。”

褚时琪认为此言不虚,但还是争辩着:“若只是缺少能打杀的人手,朕已调动以往养的几万人马北上,再过些时日就能到了…”

丞相又劝:“但若陛下出京,御林军便可以随行左右,随时调派了。并而江南周遭的壮丁,陛下也能召集、收拢为己用。”

褚时琪当即眼前一亮!他自然知道,偷摸养的私兵不可能比得过训练有素的御林军!而各地乡绅地主都会养家丁、农夫,素质可能参差不齐,但以江南的人口及富庶,人数上应当不会少!

褚时琪被说动了,只剩最后的一点计较:“那长公主和那秦家幼孙就不处置了?”

“自然不能放任,但威宇还是壮年,长泰更是年少,都能再有妻儿,遥相威胁,恐怕作用有限。若有兵戎相见之时,在阵前作为人质,才能起到最大作用。”老丞相殚精竭虑的谋划着。

“但这要往后人手充足再动作,现下可给兵部、刑部下旨,派人监管长公主府及秦家孙儿,副将以上需留父子或兄弟一人在京,是大夏的明文之律,兵部会遵守的。”

达成一致,老丞相疲惫出了皇宫,但在丞相府上,还不得清闲,忙着安排事务。

“汤大人前些日所说的,南方有兴盛之兆的卦象,明日在朝堂上禀奏一遍吧?”

清瘦的臣子躬身行礼:“下官领命。”

大夏疆域,与京城处于对角线的西南。

西南山脉连绵起伏,地势险恶,还有野兽、毒虫、瘴气等等自然因素,导致此地属于大夏常言的穷山恶水典范。

从人口分布来说,也是如此,人烟稀少不说,还有大夏盛世所不容的恶徒或败寇,躲藏进十万大山之中,在代代的繁衍生息后,逐渐忘却祖辈的事迹和姓名…

也因西南山高皇帝远,所以人们不太关心,也很少卷入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天下之争。

出身于西南的将军,似乎也是如此…

近来天下大事的消息,根本赶不上那归心似箭的马蹄!

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仅仅半个月就赶完了正常要两个月才能走完的崎岖山路!跟随而来的秦家军将士都差点吃不消!

但这是他们自己求着将军,要跟来的,除了叹息一声,适应这匆忙的步调,还有什么办法呢?

不过当行走到一处石崖边,走在那杂草丛生的荒路上,将军便慢下了步伐,几乎是原地踌躇的停滞不前…那坚毅的脸上,是未曾出现过的紧张和胆怯。

秦家军的将士们并不催促,安静等候将军调整心境,默默想着,大概,这就是那些读书人说的,近乡情更怯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