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拯救别人,先拯救自己(1 / 2)
大坝村总有一扇美丽的窗户,为郑雪慧开启,欣赏外面的风景。
她在观看油菜花,在光线折射下,油菜花呈现出梦幻般的金黄,仿佛上帝洒落到人间金黄色的金锭。
十六岁的年华,藏着多年不见的生活沧桑,她不负生活,不负舅舅刘世雨的托付。
有灵性的女孩惹不起,你不要看郑雪慧心地善良,想欺负她,苍天不会饶过你。
如果那次刘世雨开启欲望之火,金忠兄弟也不会在奈何桥,踢开贪欲之碗。
她是上天派来监督刘世雨的天使,她的通透,是生活磨难带给她的。
市长祁连雪掏出了一个红色的笔记本,然后滔滔不绝的,说了一段颜氏家训,
俗话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自己打伞,胜过鲁班建造的任何一个避雨走廊。
市长祁连雪是即兴发挥,“你们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他把考上大学说的很重,成为各行各业人才,即使不能增加个人的品行,也能改变农村的习俗。
考大学是一种才能,可以自食其力,父母是靠不住的,家乡也没有那么多岗位,你们要走出去····
宣传部长常明亮悄悄在祁连雪耳语了几句:“水木雪莲隧洞工程奠基仪式,中午十二点按时进行,道路崎岖难走,我们要提前出发到引水隧洞工程。”
市长祁连雪讲话戛然而止,我还有一个重要议程,参加水木雪莲隧洞入口奠基仪式,“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活水在什么地方,在冷龙岭雪山。”市长祁连雪即兴说了两句,离开了主席台·····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三千名学生,背后有上万个眼睛紧盯着三千名学生。
市长祁连雪以亲民的姿态,离开了西河县一中,这所学校,也是他第一步踏出故乡的地方。
此时在西河县一中教室,一位修长的身材,穿绛紫色的裙子,高傲的昂起头,黑色的头发飘逸的披在肩上,站在高中班的课堂上,她就是高中年级语文代课教师陆呦呦。
在课堂中间第二排,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洗的发白的蓝色校服,一双黑亮的眼睛,她还刚刚陶醉在得奖的喜悦当中,她就是学生郑雪慧。
陆呦呦环视了一下教室,然后说:“同学们,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
“哪一个同学能回答上来。”
学生面面相觑,都低下了头,
“郑雪慧。”
陆呦呦点了郑雪慧的名字。
郑雪慧站起来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郑雪慧回答的很完美。
突然陆陆呦呦又发问了,“假如你是诸葛亮的儿子,你做到了吗?”
郑雪慧茫然的望着课堂楼道,白色的墙壁,慧儿刚陶醉在得奖的喜悦中,课堂上突然一瓢冷水,就泼向了郑雪慧。
惠儿还是有点自知之明,非常干脆的回答:“老师,没有,我没有做到。”
“你做到了,你做的很完美。”
郑雪慧不知其意,很谦虚的说:“陆老师我还差的的很远。”
“我们高中班不是作家培训班,也不是慈善中心,你的那篇演讲稿,超过高考作文水平,有文学倾向,是抄的吧?”
陆呦呦刚说完,慧儿委屈的泪水就下来了。
十六岁的慧儿,对这堂课无法辩解,不知道怎么解释,也不知道该怎么倾诉,愚蠢的慧儿变聪明还有很长一段路可走。
不过愚蠢的慧儿有了隐忍的一面,站在那儿,任凭泪水下来。
陆呦呦机敏,她委婉的转了话题,用了一句伏尔泰的话,“我可能不会认可你做的事情,但我将誓死抗争,来扞卫你做事的权利。”
“什么身份做什么事情,郑雪慧你是高中班学生,你不是作家。”
“一个作家需要读大量文学作品博采众长,只有精专修习才能写出优秀作品,这样做仅仅还不够。”
“高考不是挑选作家,而是争取有一张上公交车的门票,到达彼岸。”
高考就是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但高考终身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
“不要做一个一无所知的智者。”
“真正的智者,不是炫耀自己知道多少,而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多少,永远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做学问者有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慧儿惊叹老师陆呦呦的学问,课堂上静悄悄的。
从无知转向心读,是一个心灵煎熬的过程,陆呦呦无法体会,她也讲不出来。
但是她知道,郑雪慧还没有达到第一境界,只是初始目标阶段,她需要一个大学的敲门砖,一张通行证。
我们的郑雪慧同学做着与身份不相符的事情,高中三年,如同白驹过隙。
“劝君莫栖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你把诸葛亮的《诫子书》读会有什么用?
“难道站在大坝村,在田野里播撒油菜花种子,用生命的单纯和温柔,就可以跳出落后闭塞的大坝村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那是诸葛亮当上宰相说的话,市长祁连雪可以侃侃而谈,那是一个市长的学识,风度。
而你郑雪慧就不能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银行行长说金库不缺黄金,我陆呦呦就不能说,对钱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