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轩辕弓至咸阳城,新年之际祭黄帝(2 / 2)
嬴安静静地听着李长离的话,陷入了沉思。他望着窗外随风飘动的宫纱,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母后所说的道理,在这个关键时刻,稳定民心是重中之重。但是要他轻易地接受这把可能是假的轩辕弓,嬴安的内心还是有些挣扎……
李长离看着嬴安犹豫不决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道:
“安儿,身为一国之君,有时候需要权衡利弊,做出一些妥协。你要以大局为重,民心才是国家的根本。顺应民意,才能让大秦上下团结一心,共度难关……”
嬴安缓缓低下头,沉默片刻后,说道:“母后,儿臣受教了。儿臣会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处理好此事。”
不久之后,龙方等率人风尘仆仆地将那把疑似轩辕弓的神弓送进了皇宫。
此时,嬴安正端坐在御书房中。他听闻神弓已至,即刻起身,快步赶往神弓放置的地方。
神弓放在锦盒里。锦盒由金丝楠木打造,盒身雕刻着精美的云纹图案,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
嬴安缓缓打开锦盒,那把神弓便呈现在他眼前。
神弓散发着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气息,弓身纹理奇特,显的十分神异。
嬴安轻轻伸出手,触摸着弓身,只觉触手温润,似有一股微弱的力量在指尖流转。他仔细地检查了一番,心中暗自惊叹着这神弓的神异……
但即便如此,嬴安依旧无法确定这就是传说中的轩辕弓。
随后,嬴安召来文武百官,让他们一同查看这把神弓。
未几,群臣围在神弓周围,纷纷露出惊叹之色。一名对古代历史和弓箭颇有研究的官员更是两眼放光,激动地说道:“陛下,此弓之神异,世间罕见,定是那轩辕弓无疑啊!”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有的说:“这弓历经沙暴大火而无损,定是有神明庇佑,祥瑞之兆啊!”有的官员则道:“陛下得此神弓,实乃我大秦之幸!”
然而,在一番赞叹之后,几位大臣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位老臣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如今民间皆认为此弓便是轩辕弓,将其视为祥瑞。若陛下能承认这把弓是轩辕弓,必能安定民心,让百姓对我大秦的未来充满信心。”
其他大臣也纷纷点头,暗中建议嬴安承认这一事实。
嬴安心中一阵无奈,他深知如今民心开始浮动,百姓们渴望着一个能带来希望的象征。而这把神弓,无论真假,已经成为了这样的象征。
嬴安沉默良久,最终缓缓开口说道:“众卿所言有理。如今大秦正值多事之秋,民心稳定至关重要。朕便顺应民意,这把弓便是传说中的轩辕弓……”
武进五年初,新年之际,秦皇宫内外,处处张灯结彩,彩旗飘飘,热闹非凡。
这一日,正是秦皇嬴安率领文武百官祭祀轩辕黄帝的日子,整个咸阳城都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之中。
皇宫的广场上,早已搭建起了一座高大的祭台。祭台用汉白玉砌成,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圣洁的光芒。
祭台中央,摆放着那把被认定为轩辕弓的神弓,神弓被红绸包裹着。神弓旁边摆着轩辕黄帝的雕像。雕像和神弓周围摆满了各种珍贵的祭品,有牛羊猪三牲,还有美酒。
嬴安身着龙袍,头戴冕旒,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祭台。他的身后,是文武百官,他们身着朝服,神情肃穆。
嬴安登上祭台,站在神弓前,他微微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心中默默诉说着自己对轩辕黄帝的敬意和对大秦未来的期许。
然后,嬴安缓缓睁开眼睛,双手抬起,向轩辕黄帝的雕像行了礼。
文武百官们也纷纷效仿,在祭台下整齐地跪下,行着大礼。整个广场上,只听得见人们行礼时衣服摩擦的声音和轻微的呼吸声。
礼毕,嬴安转过身,面向文武百官,声音洪亮地说道:“朕今日率领众卿祭祀轩辕黄帝,祈求黄帝庇佑我大秦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今有轩辕弓现世张掖,此乃上天赐予我大秦之祥瑞。朕定当率领我大秦臣民,不负昊天上帝之厚爱,不负轩辕黄帝之期待,将大秦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
台下的群臣听到嬴安的话,顿时高呼:“为秦皇陛下贺!为轩辕黄帝贺!为昊天上帝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