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起庙号确定法理,祖先扶苏为承祖(2 / 2)
秦皇嬴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龙椅,他坐定之后,目光缓缓扫过群臣。
群臣们纷纷下跪,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嬴复抬手示意群臣平身,然后用他那威严而又沉稳的声音说道:“朕昨日与皇后商讨,又经一夜深思熟虑,如今朕已决定为祖先扶苏追封庙号与谥号。”
群臣们都竖起耳朵,朝堂上安静得只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
嬴复继续说道:“朕追封祖先扶苏为‘承祖’,取其传承血脉,承前启后之意。此乃朕大秦复国的根基所在。朕的祖先扶苏虽未称帝,然其血脉与品德传承予朕,朕今日方能重建大秦帝国。”
文臣赵翔出列,恭敬地问道:“陛下,那谥号陛下又是如何定夺的呢?”
嬴复微微坐直身体,说道:“朕为祖先扶苏追封谥号为‘仁献’。‘仁’者,祖先扶苏向来以仁厚善良闻名,他心怀天下子民,此乃仁之体现;‘献’者,他奉献了自己的血脉传承,为朕今日之大业奠定了根基,故而朕取此二字为谥号。”
群臣听了,纷纷点头。文臣廖显芳上前说道:“陛下圣明,‘承祖’之庙号与‘仁献’之谥号,极为贴切地体现了扶苏公子对陛下大业的意义。此追封定能稳固我大秦的根基,彰显陛下的孝道与对祖先的敬重。”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陛下此举实乃明智之举,我大秦定能在陛下的统治下更加繁荣昌盛。”
嬴复看着群臣的反应,心中稍感欣慰。他说道:“朕希望朕之臣民,皆能知晓扶苏的品德,朕亦会以祖先扶苏为榜样,将我大秦治理得更加繁荣。”
“陛下圣明,陛下之仁德定能让大秦永享太平。”群臣再次高呼……
这时,文臣廖显芳奏道:“陛下,扶苏原本可为前秦二世帝。胡亥穷凶极恶,在位期间,大肆诛杀宗室,横征暴敛,使得民不聊生,从而彻底败坏大秦江山,致使大秦灭亡。
胡亥之恶行,实在是罄竹难书。陛下不若削其帝号,将其逐出宗庙,以正大秦之法统。”
廖显芳的话音一落,大臣们便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有的大臣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胡亥在位时的种种恶行对大秦造成的巨大伤害;而有的大臣则面露犹豫之色,毕竟这是对先帝的一种极大的处置方式。
嬴复坐在龙椅上,微微颔首,他似乎在思考着廖显芳的话。
紧接着,文臣赵翔也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廖大人之言有一定道理,但直接削其帝号逐出宗庙,或许过于严苛。
不若把其秦二世之名,贬为诸侯王,再赐以恶谥。不过,念在扶苏与胡亥兄弟之情,也可赐五户民为其守墓。
如此,既能体现陛下对胡亥恶行的批判,又能顾念些许旧情,彰显陛下之仁德。”
赵翔的话让朝堂上的议论声更加嘈杂了。
一位文臣皱着眉头说道:“陛下,此事关系重大。胡亥虽有恶行,但毕竟曾为帝君,若如此处置,恐引起一些前朝旧人的不满。”
另一位大臣则反驳道:“前朝旧人?如今是陛下的大秦帝国,胡亥之恶行让大秦遭受灭顶之灾,若不加以惩处,如何对得起大秦的列祖列宗?”
嬴复看着群臣们争论不休,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朝堂上瞬间安静了下来,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嬴复,等待着他的决定。
嬴复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道:“朕以为赵翔之言有几分道理。胡亥之恶行不可不惩,但朕也需考虑到诸多因素。
朕决定,将胡亥之帝号贬为诸侯王,赐恶谥‘炀’,此谥表示好内远礼、朋淫于家,足以体现其恶行。
同时,朕会念在祖先扶苏与胡亥的兄弟之情,赐五户民为其守墓。朕希望通过此举,既能纠正前朝之错,又能显示朕之公正与仁德。”
群臣听了嬴复的决定,纷纷下跪高呼:“陛下圣明。”
这时,又有一位文臣出列,他恭敬地行礼之后,说道:“陛下,秦王子婴在位时,大秦已处风雨飘摇之际,但他也曾尽力维持。
如今陛下追封扶苏为承祖,不若也给秦王子婴追封谥号,以显陛下之宽厚,亦全子婴在前秦末世的努力。”
嬴复听了,微微颔首,表示对这个提议的认可。
于是,群臣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大臣认为子婴在位时间短暂,且未能挽救大秦的颓势,谥号不应过高;而有的大臣则觉得子婴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诛杀赵高,试图整顿朝纲,应当给予较为正面的谥号。
一位文臣站出来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子婴有其无奈之处,他在大厦将倾之时,勇气可嘉。但大秦终究在他在位时灭亡,此乃事实。
微臣建议谥号可为‘哀’,‘哀’者,有悲哀、怜悯之意,既体现了子婴当时的悲哀境遇,也表达了陛下对子婴的怜悯之情。”
这个提议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赞同。大家纷纷点头,觉得这个谥号既符合子婴的情况,又能体现出秦皇的仁德。
嬴复坐在龙椅上,思考片刻后,说道:“朕觉得‘哀’字甚好。秦王子婴在那末世之中,奋力一搏,却无力回天,其命运令人悲哀。朕便追封他为‘秦哀帝’,希望他在九泉之下,能感受到朕对他的敬重。”
群臣听了,齐声高呼:“陛下圣明。”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