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零三章中医药调理肠胃脂肪瘤(1 / 2)
肠胃脂肪瘤
[病案]李某,一名17岁的年轻男子,在1971年2月开始出现左腹部疼痛。起初,疼痛为阵发性,但随后逐渐演变为持续性疼痛。李某前往南通市某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为多发性小肠息肉,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3月27日,李某前往上海某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经检查发现,患者左下腹部有一个约6x8厘米的肿块,压痛明显。右上腹部也存在压痛,但无反跳痛现象,肠鸣音不亢进,且出现呕吐症状,大便不通。腹部透视检查显示,患者腹中部存在少量积液囊,可能是腹膜刺激现象所致。超声波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左下腹部存在实质性肿块。
李某的白细胞分类显示:白细胞计数17.5x109\/L(克方毫米),其中中性细胞占84%,淋巴细胞占14%,嗜酸性细胞占2%。血清检测结果显示:钾20毫克%,钠320.8毫克%,氯化物650毫克%。
3月31日,李某的白细胞计数降至4.2x109\/L(4200克方毫米),其中中性细胞占57%,淋巴细胞占33%,大单核细胞占1%,嗜酸性细胞占9%。4月6日,患者接受胃肠钡餐检查,结果显示胃及十二指肠显着扩张,十二指肠远端近屈氏曲处梗阻。尽管经过体位改变,仍未见钡剂进入空肠曲内。经6小时和24小时观察,钡剂均未进入小肠,提示患者存在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样病症。
4月12日,患者接受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医生发现患者左下腹部空肠套叠约14厘米,肠腔中有许多黄豆至鸽蛋大的脂肪瘤。医生在距离屈氏韧带10厘米处切断空肠(包括肠腔内脂肪瘤)10厘米,同时发现小肠腔内也存在散在的脂肪瘤,但无法切除。根据x线摄片及乙状结肠镜检查结果,医生发现在胃、结肠、乙状结肠内均存在“息肉”。
病理报告显示,患者小肠脂肪瘤伴粘膜溃破、出血及继发感染。鉴于病情复杂,医生认为目前无特殊疗法,遂决定让患者出院。患者出院时,表现为面容消瘦、体质羸弱、食欲不振、进食即呕吐、头昏腹胀、胸闷气逆、口干少饮等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沉细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