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中医药调理脱疽(二)(1 / 2)
脱疽(二)
[病案]杜某,男,23岁,于1981年7月15日来诊。患者自述一个月前,右足出现三处色紫黯,麻木,痒痛等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到了剧痛难忍的地步,尤其在晚间更是疼痛难忍。患者的身体也出现了歪斜,行走时呈现跛行姿态,触摸其肢端冰凉,身体倦怠,畏寒等症状。患者曾经多方求治,但未见明显效果,紫色症状逐渐蔓延至足背、踝关节处。经过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在诊察过程中,医生发现患者的足背动脉呈现濡弱状态,舌淡紫、滑腻,脉象沉缓。
[治则]温经祛寒,利湿通阳起痹。
[方药]薏仁90克,茯苓60克,肉桂3克,白术30克,车前子1?克。当归12克,延胡索12克,丹参15克,红花6克,川牛膝12克。外用鲜土蜂房(培干研末)以陈醋调药末适量涂敷患趾,每晚换药一次。如此内外用药,服药10剂后,患者,患肢紫色渐渐消失,肢末转温,痛止,尔后患趾结痂脱落痊愈
[评析]脱疽,又称脱骨疽或脱骨病,是一种中医病症,属于寒湿滞与血瘀阻滞在经脉所引起的病变。在《诸病源候论》中,对脱疽的症状和病因有详细描述:“发于趾,名脱疽,其状赤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