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中医药调理多骨疽(2 / 2)
注:1去腐生肌药条(自拟习用方):草血竭30克,枯矾30克,硫黄30克,信石9克,龙骨30克,冰片9克,硼砂9克。共研极细末,用消毒蒸馏水拌和,搓成粗细不等之药条,阴干后,贮于广口瓶内备用。2生肌收口丹(自拟习用方):龙骨30克,象皮15克,乌贼骨30克,血余炭15克,草血竭30克。共研极细末,贮瓶中备用。
[评析]多骨疽属于祖国医学的附骨疽范畴,古代医学典籍《灵枢·痈疽篇》对附骨疽的描述非常详尽。文中提到,这种病症多发于大腿和胫部,名为股陉疽。其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但痈脓却深入骨骼。同时,《灵枢·痈疽篇》对“疽”的定义也作了详细阐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骨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下,痈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
《千金方》也提到,这种病症因患者体内正气不足,加之疲劳过度,以致在冷水中沐浴时寒湿邪气乘虚入侵。寒气侵入经脉,导致气血瘀滞,经络瘀滞加重,久病化腐。初时伤及皮肤肌肉,逐渐波及筋骨。根据医经所述,寒气化热,热盛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
肌肉与脾脏息息相关,筋骨与肝脏和肾脏息息相关。若脾肾虚弱,化源不足,则心肺无养分,肝脏无藏物。治疗的关键在于正气内虚,内致湿毒侵袭。治病求本,始终抓住“正虚”这个根本,以固本托邪为大法。治疗初期,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扶正为主,同时活血通络,解毒化腐,再辅以针灸通经脉,调和气血,隔蒜温灸以取陷骨,并使用局部清刨等方法以祛腐生新。
经过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将近半年后,患者终于摆脱了沉疴,重获健康。此案例再次证明,中医在治疗多骨疽这类病症时具有很高的疗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