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阴诡(2 / 2)
密报很简单,将最近的信息简要了的说了一下,其一晋王李定国分兵,驻守了夷陵,准备进入天府行省;其二刘文秀占据了整个天府行省,开始在密谋什么;其三便是永历帝身边传来的,以内阁首辅吴贞毓为首的小团体,正策划针对晋王李定国。
吴三桂将密信递给了夏国相,夏国相细细看了一眼,分析道:“岳父大人,此番我等需要按兵不动,静观南明朝廷内讧即可。”
几人在一间密室之中,自然是防卫森严,只有吴三桂最为倚重的人,才能来到这里。
吴三桂点头称是,一旁的幕僚马玉也是献计道:“夏总兵说得极是,我估计北边马上就要派人与南边接触了。”
吴三桂如同听见了鬼话,不禁问道:“怎么可能?”
“平西王身处时局之中,自然有些迷,但对南北两个皇帝而言,眼前的这个晋王,都是最大的威胁,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合作?”马玉回道。
“不错,不错,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这个永历帝可是做的出来。”
吴三桂随即想了想,问道:“马先生,那依你看,这几人谁能获得最终胜利?”
马玉十分得意,自己的建议得到了谋主的赞赏,于是立刻回道:“以在下愚见,清廷最有可能,占据七成,而永历帝最没有可能,其余三成则是李定国,还有王爷,刘文秀等,这几人以我观之,王爷可能性最大。”
吴三桂第一次听见有人吹嘘自己,虽然知道是阿谀之词,但仍然问道:“先生此言何意?”
马玉自信的笑道:“王爷请听下官分析,李定国虽然占据了两湖行省大部,但是四面受敌,且其内部掣肘太多,不仅仅是永历帝,甚至是他的兄弟刘文秀,恐怕也会暗地里反他。”
他看着吴三桂和夏国相两人,继续道:“其二,刘文秀,此人的大部分部队均是李定国所赠,必然安排了大量人手,两虎相争,必然是一死一伤,死的那个自然是刘文秀了。”
夏国相激动道:“所以最有机会的反倒是岳父大人了?”
“不错,平西王居中,在清廷和南朝之间左右逢源,当然还是向着清廷。但也不可拒绝死南朝,自然可以将利益最大化。甚至在某些时候,将清廷的一些情报泄露给南朝,也不是不可以。双方越是势均力敌,对王爷越是有利。”
吴三桂道:“马先生一番高屋建瓴之言,让本王茅塞顿开!只是接下来,本王应该如何去做呢?”
“在下有上中下三策,下策自然是全力为清廷先驱,即使有所折损,也可以在清廷安安稳稳的坐下去;中策,自然是静观清廷与南明决战,一旦谁获胜,则全力助之。”
说完两侧,马玉这老学究竟然停了下来,看的夏国相有些着急,问道:“那上策呢?”
“上策自然是王爷坐山观虎斗,只是如果清廷要获胜,就不妨放几次水,让南朝可以继续存在,只要狡兔还在,走狗自然无事。如果南朝获胜,则应该全力攻击南朝,以便在清廷获取更大利益。只要自身实力壮大到一定程度,自然可以不看他人脸色了。”
吴三桂沉默许久,心底也逐渐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最好的策略。
于是便开始写奏折称病,言自己在从天府撤退到汉中途中,遭遇埋伏,身披数十创,差点死了,侥幸才逃脱一命。
这份奏折上去,立刻惹得顺治帝勃然大怒,清廷的密报早就告知他了,吴三桂军队撤离并没有受到刘文秀的追击。刘文秀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占据了整个天府行省。
清廷对待反复背叛的武将,一般都是处以极刑,但此刻吴三桂守住了天府进入陕甘行省的要道。而李国翰的八旗兵也退到了南阳一线,守备住襄阳方向的压力。整个西北,可以说只有吴三桂一支清军的主力,此刻如果逼反他,则陕甘危险。一旦陕甘出问题,则京师也不那么安全,毕竟前不久闯王才沿着这条道路,攻破了京师。
因而下发的诏书竟然是各种赏赐,以示恩宠。
吴三桂收到诏书后哈哈大笑,将朝廷所发的所有赏赐,全额赐给了所有将士。这年头只要有军饷,这帮明军的兵油子出身的,自然知道为谁效力。
然后吴三桂在汉中地区,开始扎根起来,不断招揽人口,扩充部属,慢慢发展到了四五万人,假以时日,必然也会成为这左右天下的一股重要力量。
而远在襄阳驻地的张勇,仿佛经历了一场梦境,自己又回到了原驻地,只是这次他成了这里的最高军事长官。他的副手竟然是战胜自己的原潭州总兵,王尚礼。这个任命,是在自己到达襄阳不久久接到的军令,他率领的先头部队五千余人,其中有不少是其旧部。而王尚礼则是率领后续部队,大约一万余步骑。本来是需要分兵前往天府行省,但刚到江陵时,就遇到了晋王的军令,让王尚礼收拢江陵的败兵,也就是左标李本深的残部后,前往襄阳,成为当地的行政长官。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