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这才是香江顶级大佬(1 / 2)
面对记者的尖锐提问,林浩然的脸色微微一沉,他目光锐利地直视那位提问的记者,显然察觉到了对方的不纯动机和恶意。
在一般情况下,公众人物面对媒体时往往会谨慎行事,以免得罪这些掌握话语权的记者。
然而,林浩然在香江却毫无此类顾虑。
香江的头号报刊媒体《东方日报》为林浩然所独有,而tvb——香江当前收视率领先的电视台,他也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中的关键股东。
再加上他在商界的实力,区区媒体界,他还真不在乎得罪某一家。
他的语气虽然平静,但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这位记者朋友,你的问题很有意思,但我建议你在提问之前,先搞清楚事实的真相,而不是道听途说,随意揣测。”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继续说道:“首先,关于所谓的‘财务危机’,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谣言,置地集团作为香江乃至全球知名的企业,财务状况一直非常健康。
至于抛售部份地产物业,这是集团正常的资产优化和战略调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聚焦核心业务,提升整体竞争力,如果你对置地集团的财务数据感兴趣,可以查阅我们公开的财报,一切都有据可查。”
说到这里,林浩然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语气也变得更为强硬:“至于你提到的‘对香江地产行业信心不足’,我想提醒你,置地集团在香江深耕多年,我们对香江的未来充满信心,任何质疑我们信心的人,要么是对我们的战略一无所知,要么是别有用心。”
他直视那位记者,冷冷地问道:“我想认识一下,你是哪家媒体的记者你的提问方式让我很感兴趣。”那位记者显然没料到林浩然会如此强势地回应,脸色顿时变得有些尴尬,支支吾吾地回答道:“我……我是《香江财经周刊》的记者。”
林浩然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讽刺:“《香江财经周刊》我记得你们一向以专业和客观著称,但今天你的提问让我有些失望,我希望你们能够秉持媒体的职业操守,而不是为了博眼球而提出一些毫无根据的问题。”
他的话音刚落,现场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
其他记者也被林浩然的强势回应所震慑,纷纷低头记录,不敢再轻易提出类似的问题。
林浩然的那番强势回应,无疑给在场的所有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商界巨擘不仅有着敏锐的商业头脑,更有着不容挑衅的威严。
若得罪了林浩然,未来是否能够顺利在香江混,也是一回事。
以林浩然如今的经济实力,想要搞掉一家媒体公司,真不是难事。
毕竟,如今就连英资财团,可都不敢轻易得罪林浩然,怡和洋行就是妥妥的
见现场逐渐安静下来,林浩然接着说道:“至于我个人,前段时间确实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但远未达到财务危机的地步,出售部分地皮和地产项目,主要是出于减少负债的考虑,我个人不喜欢背负过多的债务。
这段时间,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我前往了美国,并且在那边赚了不少钱,因此,目前我的资金状况已经大为改善,不再紧张,基于此,我旗下的公司目前也已经停止进一步的地产项目抛售。
关于香江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走向,我坦诚地说,我无法预知,我也不是未卜先知的神,但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我斥巨资收购了置地集团——这个香江历史悠久且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公司,这一行动本身便足以表明我对香江房地产未来前景的积极态度!”
马世民见状,适时地站出来打圆场:“感谢林先生的回答,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还有其他关于置地集团收购香江电话公司的问题,欢迎继续提问,但请大家务必围绕今天的主题,避免偏离核心议题。”
马世民的话语如同一剂缓和剂,让原本因林浩然强硬回应而略显紧张的氛围渐渐松弛下来。
他微笑着环视四周,眼神中显露出一种职业的从容与老练,显然对于如何处理这种场面早已驾轻就熟。
“林先生已经就大家关心的财务问题以及置地集团的战略方向做了详尽且明确的说明,”马世民接着说道,“置地集团作为地产界的佼佼者,一直以来都以稳健的经营和前瞻性的战略著称。
此次收购香江电话公司,标志着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我们希望通过资源整合和业务创新,不仅推动公司自身的成长,更为香江市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通信服务,造福一方,这也是我们收购香江电话公司的初衷与愿景。”
然而,正当还有记者跃跃欲试想要继续提问时,林浩然却适时地打断了他们:“今天的记者招待会到此为止吧。关于置地集团收购香江电话公司的所有相关信息,我们在场的公司高层都已经详尽地分享给了大家,没有必要再重复或深入其他细节了。”
说完,林浩然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直接走出这个临时搭建的记者招待会现场。
他的动作果断,丝毫没有犹豫,仿佛是在无声地宣告:这里的大门永远向有理有据的提问敞开,但无理的揣测和攻击,将在这里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