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叶白去天庭,给阐教弟子讲的课(1 / 2)
伯邑考沉溺在美人的温柔乡之中,他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给了土行孙和敖丙,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当土行孙集结大军出发的时候,伯邑考甚至还在房中与美人温存,完全没有注意到麾下部队已经出发。
玉虚宫中,叶白还在给广成子等人讲课,始元道人需要一些时间来完成道心拷问,所以接下来的课就没有他的事情。
广成子等人也是头一次接触到叶白这种现代化的讲课,叶白给这些仙人讲课的方式,首先遵循了他们的习惯,就是以古文形式和玄学形式做出一个系统的课程,然后分解课程的时候,尽可能的用现代方式剖析问题。
“阐”者,开也,明也,通也。在玄门之中,阐乃是道之显化,是宇宙万物运行之理,是天机之启,是智慧之光。阐教之名,取其意,便是要开示道法,明悟真谛,通达无碍。
阐教弟子,当以“阐”为修行之本。一曰“开”,开启心灵之门,接纳天地之灵气,感应宇宙之脉动。开悟之人,心如明镜,不染尘埃,能洞察世间万象,洞悉生命之奥秘。
二曰“明”,明理,明道,明心。明理者,通晓天地之理,遵循自然之法;明道者,领悟道之真谛,行于道之中;明心者,清净本心,无欲无求,心如止水,映照万物。
三曰“通”,通晓古今,通达无我。通晓古今者,以史为鉴,知兴替,明得失;通达无我者,超脱自我,与道合一,达到无我之境。
阐教弟子,修行之时,当以“阐”为引,开启智慧之门,明悟生命之理,通达宇宙之道。在修炼中,要顺应自然,与天地同呼吸,与日月同辉映。在法术中,要运用“阐”之力,调动五行,驱使风雨,呼风唤雨,以道法之威,护佑众生。
“阐”之一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阐教弟子,当以此为修行之目标,不断探索,不断领悟,直至达到与道合一的至高境界。在这条修行之路上,我们不仅要修炼法术,更要修炼心性,以“阐”为镜,照见自己的本心,以“阐”为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叶云的讲解速度越来越快,他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中,这也是现代老师的一个通病,讲着讲着,似乎就忘记了自己是在讲课,自己越讲越高兴。
三霄在一旁,听到先生讲述“阐”理,不由的想到了先生在截教所讲的“截”理,难道先生是有意安排这些内容的?
阐理三霄是不明白的,也不愿意去明白,毕竟这跟截教的核心完全不同,是不一样的内容。
但是有一点,三霄有些无奈,就是十二金仙的资质,确实要比大部分截教弟子要好。
当初先生讲述截理的时候,到了中段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截教弟子已经无法跟得上,反观十二金仙以及南极仙翁和云中子,还沉浸在先生的课中,他们还能跟得上。
尤其是广成子和赤精子,还有文殊和普贤,还有慈航真人几人,即使先生讲述到疑难点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很快的反应过来。
“阐”字,不仅开示道法,更与宇宙同呼吸,与时间共流转。在宇宙的浩瀚中,“阐”是星辰运行的轨迹,是天地万物生长的规律,是过去与未来交织的纽带。阐教弟子,当以“阐”为钥,开启宇宙之门,洞察时间之秘。
过去,是“阐”的根基,是我们汲取智慧的源泉。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贤以“阐”为道,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修炼心得。我们当以“阐”为镜,反思过去,汲取教训,以史为鉴,知兴替。
现在,是“阐”的实践,是我们修行的道场。在当下的修炼中,我们要以“阐”为引,顺应宇宙的律动,调和阴阳,平衡五行,以道法之威,护佑众生,实现与道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