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187章 不是只有你曹刘会叫外援

第187章 不是只有你曹刘会叫外援(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87章不是只有你曹刘会叫外援

却说沮授恨袁绍不用自己的计谋,乃以染疾为由,辞官归乡。

将家财散尽,宗族之人皆不能解其缘故,纷纷问及缘由。

沮授乃长叹一声,说道:

“夫势在则威不加,势亡则不保一身,哀哉!”

说白了,就是沮授觉得袁绍此次南下完蛋了。

到时候袁氏一倒台,他们这些河北大族也会受到牵连。

之前说过,袁氏与河北士族的关系更像是一个利益联盟体。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就像后来沮授抵死不降曹操,原话说的就是,

——“叔父、母、弟、悬命袁氏。”

说白了,袁氏是利益联盟的盟主,底下人再怎么争权夺利。

但始终是需要袁氏这个骨架依附着的,一旦脱离,就啥也没有了。

现在沮授认定袁绍南下会失败,想着到时候输了,留着这么多钱也没用。

所以不如全部散了。

沮授的悲观主义,显然得不到宗族弟兄的认同。

毕竟现在河北强、河南弱,战争才刚刚开始,沮授下的结论未免太早。

沮授之弟沮宗便忍不住出言谏道:

“河南士马不敌,君何惧焉!”

沮授叹道:

“以曹兖州之明略,刘徐州之收拢人心,二人挟天子以为资。”

“我主虽克易京公孙,然军士疲敝,而将骄主忲。”

“军之破败,在此举也。”

“故扬雄有言,六国蚩蚩,为嬴弱姬。”

沮宗默然,沉吟半晌,才对沮授说道:

“兄长此话,需要少言。”

沮授这话啥意思呢

你袁绍不听我的计策,还削我的兵权,我就尽最大可能的祸乱军心。

只有你输了,才能证明是我赢了。

沮授是河北大族,势力盘根错节,后面还有本土势力。

从袁绍剥夺沮授兵权,将之交给郭图,然而郭图却完全指挥不动来看。

便能知道沮授这样的大族,为什么能够如此有恃无恐。

即便是袁绍此时也杀不动沮授。

这个时代基本上都是私兵,杀了沮授,这仗就没法打了。

袁绍打了那么多场仗,你会发现官渡之战,内部斗争是最为激烈的。

甚至出现了,沮授以辞官要挟,审配战时抓捕前线大员家属等诸多匪夷所思的事件。

之所以如此,

还是因为打河南这块蛋糕实在是太大了,还没打大家就已经争红了眼。

你要是不听我的,听了别人的意见。

那战后人家肯定是能够比你分到更大的蛋糕,这不符合自家派系的利益。

当然了,袁营内部斗争激烈,袁绍本人也需要背一些锅。

袁绍这人没有当皇帝的命,却得了当皇帝的病。

河北派系本就复杂,袁绍在没有宗室子弟可用的情况下,最应该做的就是扶持一个嫡系。

比如用河北兵,吃河北粮,完全可以培养河北豪族势力当自己的嫡系。

如果怕河北豪族把自己架空,那就应该选河南的汝颖派培养。

路虽然难走,但好歹有那么多谋主,不至于压不住其他派系。

总之,捆绑一派,借力专心压制另一派。

这是正常君主的常规操作。

但袁神是日常既要又要。

在没有核心力量的情况下,非要玩帝王心术。

比如初到河北,就“割剥富室,收考责钱。”

豪族被袁绍经济肉体双重剥削。

过后又怕把河北豪族剥削的太狠,转头就给了审配这种超级地主一个大甜枣,即委任为治中别驾。

微妙的端水操作被袁绍拿捏的妙到毫巅。

两派一直被袁绍维持在内耗状态。

可袁绍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

两派内耗的前提是,你得是一个大一统王朝。

但如今群雄割据,你死之后,局势会如何发展就没有人能知晓。

这边沮授虽然辞官归乡,但袁绍这个君主还是要面子的。

连派三人召沮授回来,让他陪自己南下出征。

不是因为袁绍需要沮授的才智,也不是忌惮他的家族势力。

只是单纯自己主公不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丢了面子。

他要让沮授亲眼看到,自己是如何平定河南的。

这边沮授见了袁绍派来的人,便顺着台阶下,重返袁营。

袁绍遂接着进军,继续南下。

袁绍的主要进攻方向,当然是曹操的兖州。

河北强大的情报系统,此时也探听清楚了兖州的防线。

曹仁进军冀州黎阳,屯兵约有三千到六千不等,此乃河南第一道防线。

于禁率步骑两、三千人,屯守于黄河南岸渡口延津。

徐州方面,派关羽为将,协助曹操扼守白马津。

河南层层布防,阻击袁军渡河南下。

袁绍坐镇大营之中,静静地听取哨骑所探知到的前线情报。

尽管袁军数量庞大,行军速度缓慢,尚未赶到黄河。

但袁绍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和曹刘交手了。

“曹操在黄河南岸布下层层防线,正是欲阻我渡河。”

袁绍目光如炬,用手轻轻磕着地图,为众人分析道:

“黄河以南,有济水、濮水、泗水。”

“此水系,连接兖、徐二州。”

“这也就意味着,曹刘两家可以通过水路,相互运送士兵、粮秣。”

众人静静地听着,袁绍有条不紊地分析。

“我以为,曹操惯于用兵,刘备有雄略,能得人死力,两人手下俱是爪牙无数。”

“今合力抗我,的确棘手。”

“冀州毗邻兖州,既然要取河南,当先破曹操。”

微微一顿,袁绍眉头忽又蹙起,感到有些愁闷。

继续背着手踱步:

“只是不想曹刘同盟如此牢固,任我如何拉拢,彼二人仍是不肯向我投诚。”

“徐州虽然忙于青州战事,然刘备用李翊为谋主,屯田重地,编户齐民。”

“据说还得了不少荆州的钱粮。”

“只要不灭刘备,徐州纵然腾不出兵来,也会源源不断地向兖州输送钱粮。”

“此为操之所弊,备之所利也。”

袁绍不愧为征战多年的军事家,很快便意识到了河南同盟战略部署的妙处。

许攸出声谏言道:

“既然短时间内灭不了刘备,那么就只能是先切断兖、徐之间的联系了。”

许攸的建议最为中肯。

徐州一直在给兖州输血,这使得前线的颜良推进得十分缓慢。

“欲断兖、徐之联系,当先下白马。”

许攸接着补充说道。

白马津,也就是扼守濮水、济水的渡口。

拿下它,就能切断兖、徐之间的水路。

尽管刘备之后仍然可以走陆路给曹操输血,但陆路的消耗无疑是远胜过水路的。

这会加剧徐州仓禀的负担。

“正该如此!”

袁绍一拍大腿,从善如流。

“传孤令,命前线的颜良、郭图会合淳于琼所部,全力攻打白马!”

命令下达完之后,众人又问,颜良那边攻打白马,咱们往哪里打

袁绍将手往地图上一指:

“我们去攻打延津!”

延津算是另一个白马了,都是扼守水路的重要交通枢纽。

但不同的是,一旦攻破延津,袁绍便能一路南下,直取许昌。

许昌是曹操的老巢,老家被端了,曹操就很难再掀起什么风浪来。

解决完曹操,再会合青州兵马,两路夹攻徐州。

则河南可定,天下可一统也。

这便是袁绍定下的战略方针。

商议既定,袁绍命诸部各自依计行事。

又想起来青州战事,便随口问道:

“青州那边战况如何”

许攸躬身道:

“请大将军放心,高将军所部,会合青州之兵,有三、四万众。”

“足以坚守到大将军平定兖州。”

话甫方落,一流星探马赶到。

“报——”

“青州急报!”

袁绍、许攸俱是一惊。

“怎么样!”

“李翊联合臧霸,自琅琊北上,连克齐国、北海、东莱!”

唔……

听到这个消息,袁绍身躯一震。

他知道相较于兖州战场,青州方面,是袁守刘攻。

袁绍也不指望高览能够击败徐州军,只要他拖延时间,坚持到自己平定完兖州之后就行了。

结果这才多久,就沦陷了这么多城池。

虽然说袁绍对齐国、北海、东莱的控制力本身就很薄弱。

袁氏主要控制的是平原、乐安、济南一带。

虽然如此,但也不至于被下的这么快吧

你一个河北名将,愣生生把对面打成乐毅了。

呼吸间下齐七十余城……

报事兵的话还在继续。

“……高将军由于轻敌冒进,在临淄被李翊生擒。”

什么

袁绍又是一惊,但又马上定住了心神,暗道这就不奇怪了。

堂堂三军主帅,被生擒了,前线将士的士气肯定会崩坏。

李翊想必便是趁着这个当头,猛烈向北进攻的。

“高将军可有遇害”袁绍再问。

“并没有,而是被放回了。”报事兵如实答。

放回了

袁绍一皱眉,再问:

“高览与那李翊有旧还是与刘备有旧”

“……这,属下不知。”

袁绍面色一沉,挥了挥手,示意他下去。

“无怪李翊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下青州数座城池。”

时有逄纪在侧,抚须感慨。

袁绍眸子一凛,冷声问道:

“元图之意,是说高览与徐州暗通款曲”

“在下不敢断言,只是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青州是挡住徐州军的主战场,万一有失……”

袁绍面色铁青,取下符节,即对逄纪说道:

“元图,汝即刻持我符节,将高览捉来问罪。”

许攸在一旁劝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