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弹指繁华百年归诸(2 / 2)
说,寡人喜欢打猎,有碍我称霸吗
管仲答:无碍。
齐桓公又问,寡人好色,有碍我称霸吗
管仲答:无碍。
齐桓公便问:这都不碍的话,那是什么才有碍我称霸呢管仲答,不能发现贤才,有碍霸业。
发现了贤才而不用,有碍霸业。
任用贤才而不放手使用,有碍霸业。
放手使用贤才而又同时用小人去牵制他,有碍霸业。
管仲不愧为世之奇才,一语便道破了称霸天下的关键所在。
他这番话说的非常透彻,一句句都在啪啪打袁术的脸。
这跟袁术喝不喝蜜水没关系。
(虽然喝蜜水确实对身体好)
但君主最重要的本事是知人善任。
君主不会打仗没关系,可以任用良将打仗。
像孙权再菜,但他有周瑜、鲁肃、陆逊、陆抗等名将。
君主不会治国也没关系,只要任用能臣治国就行了。
像备备就大胆放权给孔明,有“诸葛治蜀仓禀实”的美称。
袁术比之袁绍,先天条件更好,一度成为天下第一诸侯。
他拥有全天下最好的出身和人脉,门生故吏遍天下。
但袁术却不能任用贤才,反而和见利忘义的贼寇遥相呼应,同流合污。
领地内,有周瑜、鲁肃、诸葛亮这样的青年才俊却不知培养。
麾下有孙坚、孙策这样的猛将,却无法驾驭。
袁术巅峰时期的领土,一度横跨四个大州。
然而有一半的太守,都是孙家人,袁术却不知道防范。
部下将领去当山贼都不愿意带他玩。
袁术没有治理国家的能臣,也没有能带兵打仗的亲信良将。
当士兵饿得去河里摸鱼,百姓饿得人吃人时。
袁术却还活在“代汉者当涂高”的春秋大梦里面。
可以说,袁术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有人或许不清楚袁术手中的牌到底有多好。
就这么说吧,
假如你是一个穿越者,穿到了袁术身上。
首先你要做的就是重回豪族圈子,因为高级知识分子多出自豪族,他们只重出身。
而你拥有这个时代最好的出身,你能够凭此获得大量的人才。
之后,
你可以把手下的居巢长提拔为大将,而这个居巢长叫周瑜。
然后把领地内过来避乱的来富豪请出来治理淮南,而这个富豪叫鲁肃。
再之后,把手下将军刘勋的谋士,调到自己身边来出谋划策,而这个谋士叫刘晔。
再之后,善待自己的属下诸葛玄,并且一定要把他留在身边。
然后给他足够的钱,让他好好培养他的三个侄子。
等过几年,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三个侄子收为心腹。
而这三个侄子分别叫做,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
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只需要安心坐在寿春宝座上,等着平推天下就行了。
十五年之内,轻松统一。
这便是袁术的剧本。
比三国任何一个诸侯的剧本都要简单。
但袁术没能把握住机会,倒行逆施,虐流百姓。
他最后落下的悲惨结局,反倒是上天留给他最好的怜悯。
……
……
袁术身死,众女无有依靠,只盼黄猗能击败张闿。
不然她们几个弱女子,是断不能靠自己的双腿,走到庐江去的。
少时,忽闻北面一阵马蹄声传来。
为首旗帜打着“夏侯”旗号,乃曹操部将夏侯惇也。
夏侯惇勒马,围住众人,出声询问众女来历。
以冯方女为首,将自己的身份如实相告。
她知道,在这帮人面前没有必要隐瞒。
她们几个女子在这世道,若无背景庇护,是断难保全其身的。
倒不如将身份如实说了,至少还有一点政治价值。
夏侯惇见地上躺着袁术,惊问道:
“袁术死耶”
急命人前去验明正身,确实已经身死。
夏侯惇又问冯方女,“汝可知传国玉玺,现在何处”
冯方女未及开口,又听得北面蹄声如雷,一队骑兵赶来。
夏侯惇忙命人排开阵势,他亲自出马相迎。
原来是徐州的人马,为首之人,正是李翊,身边跟着赵云。
李翊看一眼夏侯惇,暗道这不是完体将军么,居然这么巧。
遂催马上前,主动打招呼,“这不是夏侯将军么,幸会幸会。”
夏侯惇见是李翊,身后又俱是精骑,心中倒也忌惮。
还是礼貌地拱手一礼,“原来是李先生。”
“久闻先生龙章凤姿,有天日之表。”
“今日一见,果真见之不俗。”
李翊与夏侯惇寒暄两句,又来到诸女身前,只扫一眼。
已大致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便问冯方女道:
“敢问夫人芳名”
冯方女乃是司隶人,出身名门。
据传是袁术当年在城墙看见城下冯方女于城下路过,只一眼便相中对方,将之掳进宫中,纳为平妻。
她穿一身淡雅罗裙,面未带妆,亦是精致可人,双目挑起,带着三分妩媚。
“妾身名冯妤。”
冯妤
李翊眉梢轻挑,若没记错的话,此女还是少见的在史书中载有“国色”的女子。
相传,袁术后宫诸夫人妒忌冯妤美貌,便向她进言说,袁术最敬爱有志向节操的人。
若你时时涕泣,必能得到他的敬重。
冯妤从其言,每见袁术必然啜泣。
结果袁术更加垂怜他。
诸夫人见此,便趁着冯妤有孕在身之时,将她吊死在了厕所的梁木上。
然后传言说冯妤是因为怨恨而自杀的。
由于冯妤之前经常在袁术面前哭泣,袁术便真以为她是自杀。
最后将她厚葬了。
而这些妇人,后来还被曹丕评价为恶妇。
“玉玺可在袁术身上吗”
李翊问冯妤道。
冯妤声似珠落玉盘,清脆动听。
“袁公玉玺身不离左右。”
李翊望着她,温声道:
“可与我取来。”
“喏。”
冯妤当真十分乖巧,眼眉低垂,不敢与李翊对视。
这是一种敬意。
俄顷,冯妤从袁术身上取下一个长条形的木盒子。
正要拿去给李翊,被赵云强行一步接过,然后才恭恭敬敬地双手奉给李翊。
“……嗯。”
李翊背着手,冲赵云点了点头,示意他打开。
赵云领命,由于盒子上了锁,又无钥匙。
盒子又小,若用刀斧,只恐伤到盒中之物。
于是赵云便用手将之扯开。
果然见着一枚石子大小的玉玺。
秦汉的玉玺就是盖章用的,个头很小,没有电视上那么夸张。
这么玉玺左下还缺了一角,以黄金补上。
李翊将之取出来,翻开一看,果然见到了八个大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此却确实是独一无二的传国玉玺。
李翊再三确认之后,将玉玺小心翼翼放在盒中,对赵云说道:
“此物甚是贵重,须将它带回去。”
赵云领命。
那边夏侯惇见了,顿时急了,上前问道:
“李先生且慢!”
“这传国玉玺先生莫非是想独吞”
此言一出,赵云及身后诸武士皆面有愠色。
李翊倒是显得很平静,弯唇笑道:
“夏侯将军何出此言”
夏侯惇大声道:
“袁术潜逃出寿春,曹公命我率精骑出来追赶,夺回玉玺。”
“袁术家眷,亦是某先发现。”
李翊牵唇一笑:
“夏侯将军此言差矣,今汝主与我主同为国家讨贼。”
“哪里还须分什么先来后到”
夏侯惇一怔,未及开言争辩,李翊的声音还在继续。
“况且这玉玺并非是李某想要独吞,只是此物干系重大。”
“我须将之交予刘将军处置,之后也是要上交朝廷的。”
“夏侯将军如此看重这玉玺,莫非是你想要独吞”
被李翊反将一军,倒打一耙,夏侯惇顿时急了。
“先生可莫要诬陷于我,既然先生适才也说了,大家都是为国家讨贼,何谈私吞”
“只是这玉玺须交由我,我会将它上交给曹司空。”
“待曹司空验明真伪之后,自会上交朝廷。”
替朝廷找回传国玉玺,这功绩丝毫不亚于讨灭袁术。
眼看玉玺近在眼前,夏侯惇怎能让它被刘备拿走。
由他来博得这不朽的功勋呢
何况在夏侯惇看来,本来就是他们想发现的袁术。
李翊比他们后来,怎么敢随意处置袁术家眷,抢夺玉玺
面对夏侯惇的咄咄逼人,李翊浑然不惧,扬唇笑道:
“天下乃大汉之天下,玉玺乃汉传国之玉玺,我主乃汉皇苗裔,帝室之胄。”
“当今皇帝,按谱赐爵。”
“现大军屯于淮南,远离陈地,玉玺暂由汉室宗亲保管,有何不妥”
要比宗亲,那老刘这边是真不惧,除了他还有个血统更纯的刘晔呢。
夏侯惇被怼的无言,按理说现在这年代汉室宗亲都已经烂大街了。
刘备这个宗室身份更是落魄到织席贩履了。
还不如他们曹家、夏侯家呢。
但偏偏刘备前不久又在皇帝面前认了亲,若是不承认,不等于是藐视朝廷吗
上一个藐视朝廷的袁术,才刚刚被曹操、刘备联手干掉。
这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不过,既然不好拿刘备的身份开涮。
夏侯惇倒是可以拿李翊的身份做做文章,他的底细之前曹公可是打听的一清二楚了。
“听闻李先生起于山野,未有功名在身。”
“今年不满三十,何得以据如此高位”
“某窃闻德不配位,才不堪任,力不及行,智不匹谋,必有灾殃。”
“不知先生占了几何”
此言一出,李翊身后众人,俱面有忿色。
夏侯惇这是赤果果的挑衅!
李翊却面色如常,扬唇笑道:
“公言差矣。”
“昔萧何、曹参,皆县吏也。“
“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出身山野,何足为辱乎”
夏侯惇冷笑一声,道:
“公乃舌辩之士,吾不欲与你多做口舌之争。”
“况汝适才所言多为强词夺理,并非正论。”
“人皆言你天下奇才,深有韬略,我却要问问你治何经典”
读书颇费时间,夏侯惇就不信以李翊这个年纪,读的书能比那些大儒还多。
李翊牵起唇角,温声言道:
“寻章摘句,乃世之腐儒也,何能够兴邦立事”
“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姜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
“也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
“若是效法书生,点墨于区区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
“何足道哉”
“公乃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可速退!”
李翊厉声一斥,转身直接掠过了夏侯惇,不再理会他。
夏侯惇被怼的愣在原地,无话可说。
举目去看李翊,见他来到冯妤等女面前。
“几位夫人、小姐受惊。”
“此间风寒,不是长留之所,不如随我回寿春何如”
诸女对视一眼,冯妤率先开口。
身姿仍旧绰约,拜倒亦是亭亭,“愿从先生之言。”
沉默许久,一直不发一言的袁术长女,也开口说道:
“寿春本就是我们的家,若能回去,再好不过。”
善
李翊一颔首,将二女虚扶起身。
一女又问道:“先生,此前我车架曾为张闿所截,黄猗将军为我等殿后,不知所踪。”
“不知先生沿路来可有看到”
李翊答道:
“张闿也为吾所破已,只是黄将军已力竭而死。”
“我已命人将之厚葬。”
正是为了处理张闿,李翊这才被耽误了时间,被夏侯惇抢了先。
诸女听罢,无不唏嘘。
袁女欠身向李翊道谢,李翊伸手虚扶她起身,便欲带诸女走。
夏侯惇见此,嗔道:
“公已抢走了玉玺,现在还要处置袁术家眷吗!”
也不怪夏侯惇愤怒。
本来袁术车驾就是他们先找到的,按理说从上至下都应该由他们来处置。
结果李翊横插一脚,先抢了玉玺。
现在更是直接掠过夏侯惇,擅自做主,安排了袁术的妻女。
尤其那冯妤长得国色天香,是阿瞒的菜。
加上她又是袁术的妻子,有未亡人buff,在阿瞒那里是加分项。
纵然不能抢来玉玺找阿瞒邀功,把这几位夫人献给他也是极好的。
至于那两个女儿,还没嫁人,估计阿瞒也不会喜欢。
那他们哥几个正好分了。
结果这李翊行事未免太过霸道,既要又要。
完全不把他们这帮人放在眼里。
“袁公路已经身死,其妻女尚需留活口,以待日后交予朝廷审问。”
“我将之安顿好,也只是防庸人之扰罢了。”
李翊淡淡回道。
夏侯惇勃然大怒,叱道,“汝说谁是庸人!”
话落,拔剑在手,便欲杀李翊。
赵云手持银枪,嗔目而视。
夏侯见赵云身材雄壮,威风凛凛,不敢轻动。
只是目视着李翊怀揣玉玺,带着袁术妻女,大摇大摆地走了。
“唔……”
直到李翊走远,夏侯惇这才捂住胸口,气得浑身发抖。
“将军,现在该怎么办”
有副将问道。
他们奉曹司空之命出来追赶袁术的。
不得不说,曹操对夏侯惇是真好。
因为袁术已经穷途末路,抓他易如反掌。
而抓到他的功劳,可是此役首功。
曹操把这个天大的功劳交给夏侯惇,结果夏侯惇却没能把握的住。
“唔,走,找曹司空去!”
夏侯惇咬牙切齿,愤恨的上了马。
众人也只得跟着夏侯惇,怏怏不乐地回了寿春。
另一边,
李翊找来了一辆还算大的马车,将诸女安置在车上。
自己则与赵云并马而行,在前头开路。
闲来无事,李翊主动与赵云聊天。
聊着聊着,赵云似是心中有问,李翊看出,让他主动说出来。
赵云这才拱手道,“是,只是恐此言有冒犯到先生。”
李翊闻言,牵唇笑道:
“窃闻唯德可以辱人,使子龙君子之人,若我以言受辱,非君子也。”
赵云这才放心,便道:
“先生此次出来,成功为国家找回玉玺,乃汉廷头功。”
“只是适才却得罪了夏侯惇。”
“哦”李翊眉梢一挑,“子龙亦惧此盲公耶”
赵云淡淡答:
“千刀万箭尚且不避,何惧一匹夫”
“只是夏侯惇乃曹营宿将,曹操重臣。”
“先生为了玉玺而开罪于他,子龙倒是能够理解。”
“可为何又要为了几名女眷,而再次相激”
毕竟曹刘明面上还是盟友,且才刚刚联手击败了袁术。
夏侯惇、李翊又分别是各自阵营的重臣。
直接把脸皮撕破,实在不太好看。
若是为了玉玺起争执,尚情有可原。
可之后为了袁术妻女,再起争执,却又是为何
这令赵云不能理解,只能大胆往那方面猜想。
“此诸女,的确国色天香。”
“先生亦是人品风流,恰好尊夫人无出,若能纳之。”
“料主公与尊夫人并无不允。”
在汉末,礼教对女子的约束并没有后世那么严重。
尤其乱世之中,妻女改嫁属于常事,曹操那个地位的人都不介意。
在赵云看来,李翊许是看上这几女了,才与夏侯惇起冲突。
毕竟直男如他,也不得不承认那几名女眷的确生的貌美。
恰好麋夫人无出,刘备生怕李翊无后,多次劝他纳妾。
但都以为工作太忙,而迁延了。
现在莫不是一个好机会
李翊闻言,忍俊不禁。
“子龙,你随我多少年了”
赵云正色答:
“有两年多了。”
李翊颔首,又道:
“我记得此前,曾让你去徐州地方做县令。”
“此举是为了磨炼你治理一方的能力,感觉如何”
赵云沉吟半晌,答:
“的确大有学问,比治军难多了。”
说着,又不免佩服李翊的能力。
他治理一个小县,尚觉压力山大。
而李翊却要治理一个大州,将来甚至还有治理数个州郡,想想都觉得可怕。
也不知李翊是怎么熬过来的。
所以适才对夏侯惇骂李翊徒有虚名的话,赵云感到无比气愤。
李翊的才能,他亲眼所见。
若无兴国安邦之才,刘将军何以有今日之天下
“……善,子龙的官途还很长。”
“我今日且再教你一个为官之道。”
赵云闻言,慌忙躬身。
“愿听先生明诲!”
李翊颔首,道:
“你记住,不管是做什么官。”
“只要你不贪财,就不会坐牢。”
“只要你不好色,就不会犯错。”
……
(写了一个月末总结,兄弟们可以看一下作者的话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