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唐:带着小公主去旅行 > 第179章 游云龙山

第179章 游云龙山(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今天的天气不错,虽然还比较炎热,但稍微有点风。沿台阶拾级而上,不时能遇到三五成群的游人。置身于静谧的山林之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让人心旷神怡。

云龙山上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山上文化古迹众多,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

不多久张平安他们就爬到了山顶,就说山不太高,但在这里可以俯瞰云龙湖和徐州城。这里可以远眺彭城电视塔,据说上海东方明珠塔就是模仿它建造的,张平安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山寨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在彭城住下,云龙山北面就有乾隆行宫还曾经留下乾隆皇帝的御碑,为此还特意建造了一座御碑亭。御碑亭是为纪念康熙皇帝南巡而建,亭内立有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御碑,上面镌刻着对云龙山的赞美和题词。御碑亭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亭顶覆盖着琉璃瓦,四角翘起,显得轻盈而古朴。亭身四周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寓意着吉祥和富贵。御碑亭不仅是云龙山的重要景点,也是彭城的文化名片之一。教员也曾登临过云龙山,1952年,教员登临云龙山,极目四望而心生感慨,发出“绿化荒山,发动群众上山造林”的号召。从此,徐州打响了向荒山进军的冲锋号。

号角声声,穿越悠悠七十载。

一代又一代英雄的彭城儿女扎根荒山,在石头缝里种出森林城市,铺就了一层又一层绿意。

云龙山因苏轼的《放鹤亭记》而出名,《放鹤亭记》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彭城任知州期间。?

熙宁十年(1077年)秋天,彭城发生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被水淹没。次年春天,水退后,张君将住所迁至故居之东的山脚下,并在高处建造了一个亭子,命名为“放鹤亭”。这个亭子的名字来源于张君每天清晨在此放飞两只驯服且善于飞翔的仙鹤,这些鹤或立于田地,或翱翔于云表,傍晚则飞回东山。苏轼作为当时的郡守,经常与宾佐僚吏前往拜访张君,并在放鹤亭饮酒作乐?。

《放鹤亭记》不仅描绘了云龙山变幻莫测的景色,还称赞了张君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超凡出群的隐士形象。苏轼在文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生活的赞美,认为隐居之乐远胜于世俗的权力与享乐?。这篇记文因其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哲理,被选入《古文观止》,使得云龙山和放鹤亭更加闻名于世?。

张平安他们下山时,刚刚下山到山脚,忽然下起了雨,张平安他们就匆忙跑到利济亭避雨。等雨停后,张平安他们出了山门,直接去了云龙湖。漫步云龙湖东岸绿茵长堤,云龙湖微波荡漾,清风徐徐,此时此刻真正感悟到彭城的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寓意美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