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围城打援(一)(2 / 2)
关于步兵骑马这件事,是千年后某个科西嘉的军事天才发扬光大的,他把这个叫做龙骑兵,就是把马当成代步工具,打仗的时候再步行,这样运动速度大大加快,至于说有人问,步兵骑马不就是骑兵吗?这个就有点傻了,骑兵是技术兵种,不是能骑上马就可以骑马打仗的,到时候马一跑起来,没碰见敌人你就掉下来被踩死了,这一点凡是在草原上真正骑过马的人都有体会,只要马愿意,一低头你就掉下来了,根本没有反抗力,十个骑马的二把刀也弄不过一个真正的骑手。
对于这一点,薛安都当然了解兵贵神速的道理,所以毫不犹豫的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给了马锺帮助运兵运物资,自己这一边有着后方的补给,马匹也会很快补充,不用担心什么,马锺可是在敌人的地盘,很危险的。
说的简单,实际上马锺足足走了一整天,这才到了前进的拓跋谭的身后,他是个急性子,立刻吩咐步兵部队寻找有利地形构筑防御阵地,方向自然是面对敌人援军的方向。这些步兵的统领是马锺的副手,来自瑶族十二大姓的黄泉,这个人也是杨小瓜收养的苗子之一,和盘小雷一样,只是性格更深沉些,所以被杨小瓜派过来和马锺搭档,来弥补马锺的不足。
黄泉得到了命令,也不犹豫,马上亲自去探查地形,对于瑶族人来说,爬山就和喝凉水一样简单,并不会觉得疲劳,一个时辰之后,就找到合适的山头,并不把营垒建在险要的路口,而是直接在半山腰扎营,这样更有利于阻击敌人的援兵,要不然敌人用大兵冲击营盘,那就麻烦了,至于说会不会像马谡一样给人家断了水道,那就不会了,山中的水源上游通常是半山腰的溪水泉水,而且黄泉的阻击阵地本身也是很奇特的,从山脚到山顶层层设伏,每一步都会叫敌人付出代价,再加上多个山头呼应配合,敌人一时半会儿只能干瞪眼。
等营垒布置好了也到了半夜了,黄泉这一边就原地不动开始生火做饭,养精蓄锐。半夜点火会不会给敌人发现呢,此地山峦重叠,外边根本看不出来火光来自何方,就算知道了也一时半会来不了,看山跑死马的。
就这样大家热乎乎的吃了一顿饱饭,布置好哨兵之后安然入睡。到了次日,马锺和黄泉分兵,自己带着精骑沿着拓跋谭行军的路线缓缓地前进,悄悄的跟踪了上去。他不急于发动进攻,总要等着敌人走近薛安都的伏击点才好,要不然吓跑了煮熟的鸭子咋办呢。
拓跋谭急于救回老爹,所以根本不惜马力,吩咐部队全速行进,就算是半夜也不停止,所以马锺费了好大劲儿,足足跑了一个时辰才追上他的后队,此时已经是接近辰时了,太阳升起来,照在雪地里暖洋洋的,深冬已经快要过去了,山间的石缝中隐隐透出一点点绿色,山顶上的涧水开始融化,滴答滴答,流淌下来,晶莹耀眼,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眼看着敌人已经接近了预估的伏击地点,马锺下令,点火箭,这种新式焰火自然是格格巫的发明,只有少量送给刘骏使用,算是自己人的优惠吧。马锺自然是有的,很充足,点着了药捻儿,嗖嗖嗖,好几支火箭冒着诡异的金色光芒飞上了天空,嘭嘭嘭爆出了绚烂的火花,宛如一只只绽放的凤凰,哨声凄厉,划破了长空,方圆数十里都能看到听到。
拓跋谭自然是看到了,但是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只是本能的觉得这东西和自己有关系,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
拓跋谭不清楚,薛安都自然是清楚的,他命令也放出焰火作为回应,于是,在拓跋谭的四周都是焰火升空,整个部队都停下来看热闹。这时候拓跋谭终于醒悟过来了,大叫不好,“全军戒备,敌袭!”鼓号之声齐鸣,但是此时的鲜卑人已经开始迷乱了,四面都是敌袭,怎么应对?这是被包围了呢。
“跟着我向前冲!”拓跋谭咬紧牙关,既然四面都是敌人的包围,那还不如孤注一掷,向前再向前,利用自己的勇猛冲破敌人的包围,来到长社与父皇汇合,自己就算是完成了任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的勇武?且不说他背后的马锺的骁勇天下无敌(能打得过他的人都在同一阵营,也从来没打过),就算是薛安都,号称南北朝时期的关云长,斩将夺旗的经历(此时还没发生)那也是不亚于白马坡前的关圣人的,拓跋谭算哪根葱呀。
首先发难的不是薛安都,也不是马锺而是在西侧的薛道标,薛道标作为薛家长子,火龙真人的嫡传,那武力值也是杠杠的,骑射的本事就算是陇西李氏的李猛也不占优势,他一马当先带着自己的三千骑兵就冲到了拓跋谭三万大军的腰部,一顿弓弩,打的鲜卑骑兵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大凡军队行军都很害怕敌人从侧后方攻击,根本没办法应对,所幸的是这支部队都是以小集团为单位前进的,所以可以变换队形,有一支五千人骑兵队伍在汉儿万夫长(通常汉人的官职比实际权力要大,万夫长就是几千人的一个空衔)潘骏的带领下迎着薛道标就冲了过来,薛道标也不答话,手里的方天画戟只是那么一挥,在空中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在洛阳一带小有名气的汉人将领潘骏就被薛道标斩了脑袋,秒杀呀!
就在这五千人还在被主将阵亡的消息弄晕,发呆的功夫,薛道标的三千精骑就已经把他们的阵型击穿了,余势未衰,狠狠地像一把尖刀插进了拓跋谭大军的腰眼里,所到之处人喊马嘶并没有一合之将,薛道标太勇猛了,颇有常山赵子龙的威风,只用了一顿饭的功夫就把拓跋谭的骑兵拦腰截断,而且还不满足,反复冲杀,把他的大军弄得首尾不能相顾,就像是砍瓜切菜一般,太残暴了。
薛道次一看老大得手了,自己也不能闲着呀,一声令下,自己的三千人就从另一个方向也穿插了进去,虽然没有薛道标那么厉害,但是薛道次和老爹在一起的时间最长,那本事也不是吹的,看着乱成一团的敌军,那是毫不客气,很快他也开了荤,拓跋谭的禁卫统领南勇,堂堂的虎贲中郎将,年轻一代的佼佼者,曾经在鲜卑内部的比武中连胜五场的猛士,被薛道次一戟刺中心窝,死于非命,不仅如此,他还好死不死的冲到了拓跋谭的中军,差一点完成斩首。本来拓跋谭是不服的,觉得自己很勇猛,不可能打不过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他自己才二十来岁就不说了),结果被几个贴身警卫硬是拽着缰绳躲开了,幸好薛道次不认识敌人的主帅,否则可能战斗就结束了。
看着战场上的乱哄哄的战斗,马锺知道自己也该动手了,敌人虽然弱小(他的眼前敌人都很弱小),但是也是三万人呢,按照某些说法,就是几万头猪,抓起来也费劲,何况是被四面包围无处可逃的鲜卑精锐,绝境中也能爆发出惊人力量的。
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声,“跟他们拼啦。”这些士兵突然间就莫名其妙的血灌瞳仁,爆发出疯狂战力了。其实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种恐惧症的具体体现,人到恐惧的极限的时候有的人会瘫软无力,有的人会疯狂,而这一次,因为是满眼的鲜血,刺激了他们,又加上群体的感召力,这支部队进入了狂化状态,竟然和包围他们的薛家军打了个旗鼓相当,这要是持续下去,那就不好玩了,极有可能给他们找到了破绽,从而重创薛家军,那就和战役目标背道而驰了,所以必须给他们以凌厉打击,把这种虚假的勇敢打回原形,完成这个任务的自然是马锺,号称冲阵无敌的马锺。
马锺骑上自己的披毛犀牛,从旁边的备用马匹上取下了自己的擂鼓嗡金锤,双锤在空中那么一撞,也不知道这锤是什么结构,这一撞发出了雷鸣一样的声音,声如雷,震动如鼓,所以叫擂鼓嗡金锤。在这震天的嗡鸣声中,马锺的一万骑兵已经如同一柄巨锤狠狠地砸进拓跋谭部队的后背中,这一下子就砸了个稀烂,一万匹战马,一万根狼牙棒,就这么一下子,马锺就像蒜锤砸蒜一样暴力砸向那些刚刚血气翻涌起来的鲜卑部队,雪花翻滚混在鲜血中,红的白的煞是好看,然而在他的冲击下的那些惨不忍睹的伤残士兵和尸体就不那么好看了,一瓢冷水,彻底的把拓跋谭士兵的狂化状态打回了原形。
马锺冲阵,拓跋谭也不能干看着,就想亲自上去打一架,给手下人又拉住了,只好派手下最勇猛的四个将领,范勇范猛范强范壮四个人去围攻马锺,马锺自然是不在乎的,当初十几岁的时候就凭借暴力破了巴米扬寺的罗汉阵,差一点把几十个罗汉级别的和尚锤死,这四个家伙算老几,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马锺连斩四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