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恐怖的吸金能力(1 / 2)
另一边会议室中,白溪正在和销售部门进行会议,制定下一个阶段,白泽通明的销售策略。
谁都知道,“青鸾”不是老板的心头好,“勾芒”才是,但这玩意确实赚钱,而且赚钱很恐怖。
所以会议的主题还是围绕着“青鸾”进行的。
销售部门的估算,“青鸾”系列的月销售量,有能力达到60-65万架,当然全力投放会使得市场热度快速降温,不是一个好选择。
最终商议,月出货量控制在40万架以内,这样无论是生产压力,还是维持市场热度,都会比较合理。
40万架。
意味着根据“青鸾-01”和“青鸾-02”的售价估算,月销售额能达到24亿。
这还没算上勾芒和军方的订单,这两要是加上,翻个倍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虽然这对于白溪的身家来说九牛一毛,但也感觉有些膨胀了。
不是内心膨胀,而是有种公司膨胀太快的感觉。
当下正是电子消费品需求急速上涨,疯狂吸金的年代,大的品类如智能手机类、电脑类,小的品类如声学类、阅读类等等。
每一款都大赚特赚。
只要做出了市场认可的产品,就不愁没有现金流,有点像是早先家电类,或者汽车类。
这不单单是国内市场特有的情况,全球市场的电子消费品需求,都在急速增长。
前世里,许多享有盛誉的公司,都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养起来的。
而“白泽通明”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开拓了独一份的类目,目前是正儿八经的独占赛道,哪怕仿生飞行器不像手机受众那么广,但没对手怎么办么?
有这样恐怖的吸金能力,倒也不奇怪。
“白总,线下旗舰店和线上发售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子,虽然我们线下门店的销量有天板,还有额外的运营成本,但带来的传播效应,品牌效应远远高于常规广告投放,我建议在国内主要城市,都可以复制这个模式。”
白溪看了一眼情绪激动的销售部主管,说道:“全国开店的话,人员管理培训、技术支持,都是不小的考验,可以先把魔都增加两到三个点。”
步子太大,容易劈叉。
说到底还是人手不够,“白泽通明”至今只有60人,一大半还都是技术人员。
白溪其实一直有压着人员扩张的速度,否则以现在公司的业务规模,适配200人都没问题。
最后商议决定,魔都会新增三个直营店,全都设在最好的商圈和商场,面积再大一点,牌子再显眼一点,看似增加了运营成本,但带来了流量效益更大。
另外要开始从平台销售,引导到官网直售,降低渠道费用。
最后聊到的“勾芒”的问题,这个销售部门就无能为力了,毕竟没货。
订单已经积压了几十台了.但交货量只有可怜的两台......
比亚狄新厂那里,最快也要到明年一月份才有出产。
尤其是之前仅有的交付,两台都给了江省,现在浙省各地农业部门几乎每天都在问。
白溪揉了揉眉心,说道:“公司剩余的两台可以先交付出去,至少表个态。”
至于剩下的订单......
别催了......
回头她就拎着白泽加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