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梁太祖朱温(七十一)(2 / 2)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温下令在脸上刺字。这种刺字不仅是一种惩罚,更是一种标记。它让逃窜的士兵无法再隐藏自己的身份,也让他们无法再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从此,健壮士兵脸上刺字就成为了一种制度,被沿用了下来。
在《五代史阙文》中,关于朱温的故事又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细化。世人传说,梁太祖朱温在凤翔迎接唐昭宗时,曾经穿着素服等待治罪。这一举动,既表现了他对唐昭宗的敬畏之情,也展示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
当时,唐昭宗被朱温的势力所包围,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他深知自己的生死存亡都掌握在朱温的手中。为了保住性命,他不得不暂时向朱温低头。于是,他假装鞋带松了,叫朱温过来说:“全忠(朱温的字)为我系鞋。”
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朱温的一种羞辱和考验。朱温虽然心中不满,但碍于形势所迫,不得不跪下来为唐昭宗系鞋。他汗流浃背,心中充满了屈辱和愤怒。但他知道,这是自己必须承受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
然而,唐昭宗并未因此放过朱温。他趁机想让身边的护卫士兵擒住朱温杀掉他。但可惜的是,那些士兵都畏惧朱温的势力,没有人敢动手。这一事件,让朱温对唐昭宗产生了更深的戒备和敌意。从此,他被召见时大多不去,而是把昭宗的禁卫全都撤换,都用汴州人。这一举动,无疑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势力。
关于这段历史,《五代史阙文》的作者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补充。他指出,梁太祖在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在岐下迎接唐昭宗时,那一年是甲子年。后来改元天佑,到国初建隆庚申年(公元960年),才五十六年。因此,乾德年间七十岁的人都亲眼目睹了这件事。这一考证,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历史背景和时间线索。
同时,作者还指出,从唐懿宗失政开始,天下乱离,武宗以下的实录没有流传于世。昭宗一朝完全没有记注。这使得我们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更加困难。而梁太祖在位只有六年,均帝朝时诏令史臣修撰梁太祖实录时,岐下系鞋的事情因为羞耻而没有记载。这一遗漏,无疑是我们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重要遗憾。
然而,后晋天福年间史臣张昭重修《唐史》时,才开始有《昭宗本纪》。但其中只说即位之初有会昌年间的风气,岐阳的事迹却不能追补。这一记载,虽然简略,但却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唐昭宗和朱温之间关系的重要线索。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昭宗虽然有着英明睿智的气质,但无奈国家运势衰败,不能振兴。同时,他身边也缺乏忠义奋发的臣子,导致朱温能够实现他的志向。这一历史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依然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不仅取决于君主的智慧和才能,更取决于臣子的忠诚和奋发。只有君臣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