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大明内阁制(1 / 2)
大明洪武年间的官儿,比起大明中后期来说,那是真的不容易。
平日里当差办事提心吊胆就不说了。
关键是大明初立,很多政策都是朱元璋拍着脑袋想出来的。
或许这里边有朱元璋的考虑在,但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朱元璋的搞法“很不传统”!
儒家千百年的传承,实际上就是官员们的传承。
对于官场、对于科举、对于学问,任凭朝代怎么更迭皇权怎么争斗,那一套东西实际上都没怎么变过。
哪怕是元朝时候,外族入主中原了,最终也只能按照之前的规矩弄科举、弄官制。
‘哦,还有监督之权,那这事儿有说道了啊!’
汤和、徐达,这二人代表的是勋贵,必须进!
毕竟很多时候,内阁代表的就是皇帝的意志,光放文官是几个意思
而后,章善稀里糊涂的进了内阁。
可以说,位极人臣这四个字,之前就是为丞相这个位子准备的。
而且,因为所有阁臣加在一起可能才原本丞相手中权力的一半。
既帮着六部迅速补充了一批堪用的人手,又让六部都参与了进去,从礼部手里分润了些许功劳。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清贵官”了,可那品级、职位可不是假的!
能参政国事、监督六部三司,这妥妥的天子近臣啊。
之前朱元璋取消丞相制,多少人夜不能寐。
而职责居然是看奏折、写条陈、督促六部办差!
天哪!
‘那三司呢该不会没人管吧哦,对应地方的还兼管这三司啊!’
因此几乎这些话刚从他们耳朵里进去,他们就明白这事儿的关键了。
要知道,这三条以前可是丞相的权利!
而朱元璋则是拉着自家胖儿子朱标琢磨了好长时间,然后终于定了下来。
‘这岂不就是把丞相之权拆分成七份了’
刚刚朱元璋也解释了,内阁直属于皇帝,上面没有专门的衙门管控。
‘哦,还得分责权啊,一人对应一个衙门不说,还有一人对应地方’
这职房就在皇宫,为的是方便他们能第一时间跟朱元璋交流。
接到圣旨的七人,几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朱元璋为他们准备的职房内。
你看,就这么简单!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整个大明朝堂慢慢的还真就习惯了朱元璋时不时弄出点事情来了。
之后再去翰林读书、修书,熬上几年以后才能放到六部去参政。
可如今,朱元璋直接把这事儿给改成了一年一次不说,关键是考试内容压根就不是以前他们所学的那些四书五经了啊。
他仅仅只是工部尚书而已,可偏生如今顶级朝臣凋零得厉害,然后他就捡漏了。
没二话可讲!
当然了,你也可以头铁不答应,甚至还可以暗戳戳的反对。
这固然是对他们职权的一种削弱,可反过来想,这何尝不是一种保护呢
对于这次的考试,所有人都觉着不错。
他憎恨的是这个位子,而不是某个人。
甚至他们中间不少人还亲自参与到了其中,哪怕不是主要经手人那也是知道内里的情况的。
但这些都是建立在这事儿是一次性的基础上的。
这些人可能干别的不行,但绝对看得清形势。
那如今内阁至少明面上的责任就小了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