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流民安置(2 / 2)
“军屯便算了,生地划出来,让这些新来的去垦荒。”姜诚正说着,杨玉成和严子文先后进了门,对着二人示意落座,又将目光投向杨洪义,“四叔,延吉那边不是一直在搞朝族垦荒吗”
“这项工作的进展怎样”
一下被点到名了,杨洪义顿时有点慌了神。
“我,我这……”
眼看对方这言辞闪烁,姜诚顿时脸一沉,“怎么,有问题吗”
杨洪义垂下眼睑思索了大约一分钟,才是咬着后牙:“是——有点问题!你俩甭瞪我啊,成成……不墨迹,老实说!”
“姜爷啊,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对登记在册的朝族又进行了一次排查,我发现了,朝族人口流失了不少。”
“因为年中时候登记造册的时候,光延吉一地的朝族就接近八千人;可后来发现,竟然只剩下不到四千人了。”
又是人口流失问题姜诚追问着才知道,原来除了因为先前土地斗争的问题,在西伯利亚战事刚刚开打之后,有不少朝族竟被小日本子骗走当兵去了。
另外,因为北遣军大批离开朝鲜的关系,当地居民跟小鬼子矛盾少了很多,部份朝族还选择回乡去了。
“也就是说,压根没那么多人了”
姜诚笑了笑,“行啊,也算大浪淘沙,愿意在吉林讨生活的,也就留下来了——”
海如松茫然相顾两人,抓抓头皮道:“飞澜,我感觉这是好事啊延吉的朝族走了,不正好给外来户们腾地方吗”
姜诚摇头一笑。
他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
要人口引入,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的居民结构。
就比如一个城市,假设全是外来户,那么想管好这个城市的难度就很大。
所以,常驻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比例,就要把握一个度……短期之内,人口结构不适合发生大的改变。
另外还有个问题,就是外来户的适应能力。
与高度文明发展的近现代不同,民国年代的各种条件还是有限——
气候,生活习惯等等,也不太适合发生太大改变;朝族虽然相对于东北也是外来户,可他们毕竟比中原人熟悉东北的地形地貌,且更容易适应延吉和龙图们珲春这些边地——
之所以要把流动到吉林的首批中原人安排在四平长春等地,姜诚就是出于这些地方本地人更多,气候环境什么的也相对于边地更温和些,不会让这些千里迢迢的外地人,存在更大的不适应。
“延吉根本不适合安排中原人啊!”
杨洪义替姜诚开了口,为自家义兄把情况解释了一番,紧接着又道,“延吉在撵走日本人之后,本地的住户基本是中朝混合……”
“现在朝族人流失了大半,垦荒怕是有难度。”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