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想要富,先修路(1 / 2)
第480章想要富,先修路
如今虽然已经到了散值的时间,
但六部衙门、都督府的诸多官员以及吏员显然不会这么轻易离开。
而是在用过免费的饭菜后,继续忙活,以减少明日的工作压力。
武英殿中的明皇朱元璋以及太子朱标更是如此。
若是到了政务繁忙,事情紧急之时,
他们会通宵达旦,甚至不会离开武英殿。
蓝玉带着陆云逸,匆匆来到此地,
隔着很远就能看到那未熄灭的烛火,以及来回巡视的军卒。
二人自然也引起了军卒的注意,很快就禀报给了值守将领武定侯郭英。
原本正靠在立柱上无所事事的郭英愣了愣,
不明白二人如此匆匆前来是为了什么
二人很快来到殿前,武定侯郭英照例迎接。
蓝玉摆了摆手:“帮我们通报,有要事与陛下太子殿下相商。”
“是。”
郭英原本还想询问一二,
但见他们如此匆忙,就快速翻身进入大殿。
不一会儿他又急匆匆地走了出来:
“大将军,请。”
虽然有着蓝玉在身旁,但守卫军卒还是如以往那般细心检查。
二人匆匆进入大殿,内里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清。
明皇朱元璋与太子朱标正坐在圆桌前吃着今晚饭食,
一旁有两名太监侍候,大殿四角站着一些宫女。
“蓝玉啊,吃了吗一起吃。”
朱元璋将目光投了过来,不等二人回答,便看向一旁的大太监:
“拿两个凳子。”
“是”
大太监动作飞快,两张红木圆凳就摆放在了圆桌旁。
蓝玉与陆云逸也没有客气,拱了拱手便坐了下来。
紧接着,蓝玉便将刚刚在都督府中所说之事说了一遍,
听得朱元璋与太子朱标,脸色凝重,就连手中的饭食也放了下来。
宫中与民间合作开建商行在大明并不是先例,
朝廷最重要的盐、茶、,
虽然是朝廷专营,但其中有不少商贾参与。
甚至,就连应天城的修建,当初也是有商贾参与。
而陆云逸知道,在应天城东面的朝阳门外,过孝陵卫以东,就有著名的东郊马场。
按马的毛色分类蓄养,于是出现了“青马村”“黄马村”“红马村”“白马村”和“黑马营”等村落。
此外,还有负责种植苜蓿、饲养马匹等事务的“苜蓿园”,
以及草料汇集、贮备、管理、分拨和调运供应的专门场所“草场村”。
这一个个村落,当时修建时朝廷并没有银子,都是由商贾来修建完成。
作为回报,这些村落的衣食住行都归由各个商贾。
如此做,一方面是为了节省赢钱,
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快效率,行借鸡生蛋之事。
甚至,陆云逸还知道,
朝廷与民间合作共同办事,宫中非但没有抵触,反而乐见其成。
相反,是朝中的一些清流大臣总是嚷嚷着国不可与民争利,
吵的户部以及市舶司都不厌其烦,这才减少了一些合作堵住不少人的嘴,
而那些合作,自然是落到一些人手中。
现在,武英殿中重提旧事。
陛下与太子殿下都陷入了沉思。
太子朱标率先开口,看向蓝玉以及陆云逸。
他看得明白,此等精妙的事定然不是舅舅这等军伍中人所想,
而是三轮车以及手推车的开创者,陆云逸。
“若如此行事,所赚到的银钱如何保证能够投入修路之中”
朱标没有纠结于此事能不能赚到钱,
在他看来,以朝廷名义开设的任何工坊都能赚到钱,没有例外。
蓝玉看向陆云逸,意思是让他来回答。
陆云逸也不客气,拱了拱手,沉声道:
“太子殿下,恕臣直言,此等工坊看似是民间行当,
但实则是朝廷的新兴衙门,
如何管、如何做、钱财如何分、最后的钱财拿去做了什么,归根结底还是朝廷说了算。
只要朝廷想要修路,那钱财必然会投入修路之上。”
听到此言,太子朱标笑了起来,轻轻摆了摆手:
“商贾一事,门道诸多,本宫不懂。
但本宫知道人心,财帛动人心。
如此巨大的银钱摆在眼前,若是有人偷奸耍滑,总能找到门路,赚取一些银钱。”
“太子殿下英明。”
陆云逸拱了拱手,继续说道:
“在商行成立之时,可以确定好分子,以及日后的钱财去向,专款专用。”
说到这儿,陆云逸表情有些犹豫,欲言又止。
“哼,想说什么就说,年纪轻轻的怎么一股暮气。”一旁的朱元璋有些看不惯,出言呵斥。
此话一出,在场气氛非但没有凝重,反而舒缓了许多、蓝玉甚至都笑了起来。
“陛下,臣说得没错吧,此子心志远超旁人看起来尤为稳重。”
许久没有听到此话的陆云逸表情有些尴尬,
朝着陛下拱了拱手,沉声道:
“陛下,太子殿下,请恕臣直言。
成立商行的目的是修路以及
通过三轮车与自行车连通整个应天,赚钱只是其次。
此事若办,贪腐定然是少不了。
事情办成了,贪腐可以慢慢追嘛,总比现在什么也没有的好。”
在场几人的脸色都凝重起来,他们并没有纠结于贪腐之事,自古以来朝廷都是这么办事,先办事、事情落地后再追责。
他们关注的,是连通应天。
此举意味着什么,他们一清二楚。
连通乡下是所有古今帝王都希望做到的事,
但能够做成者,至今还未曾有。
朱标脸色凝重,看向陆云逸:
“为何这么执着于修路”
陆云逸嘴唇轻抿,眼神有些空洞,似是陷入了回忆。
“太子殿下,臣是北地边民。
若是不从军,可能一辈子都离不开庆州,
就在那么方圆十几里的地方度过一生。
臣无数次想要与好友刘黑鹰共同乘坐他家商行的马车,
前去北平看一看,但路途遥远,山路崎岖,仅仅是看到就让人望而生畏。
说来惭愧,在大军未抵达庆州之前,庆州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官道。
想要入关先要乘坐板车跑三日到达桔子山,
然后再换驴车登山,走两日到山顶,再换人背,一点一点走下山。
甚至,大雪封山或者下雨泥泞之时,
毛驴自己走,车还要人扛.
如此,翻过桔子山后,再乘坐驴车走两日,
这才能到达有马车的驿站,才真正进入官道.
那时候,臣好友家的商行贩卖瓜果,一路磕磕碰碰。
到了地方,折损两成到三成就已经是谢天谢地,
若是严重了,可能会折损那么七八成。
小时候,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庆州有一条直通官道的路,
后来,是朝廷的大军到来,
这才见山开山遇水搭桥,庆州才真正有了自己的路。”
这时,一旁的蓝玉提醒道:
“征讨纳哈出之时,在北边开辟了不少道路,一路走一路修。”
朱元璋凝重地点了点头,此事他知晓,甚至还为此表彰了都督府与工部。
陆云逸继续说道:
“在打赢胜仗之后,大军返程途中,臣才知道这世上居然有这么宽的路。
那时臣就在想,大明的一个个村落,何止十万。
他们也如臣一般被困在那狭小之地,终身无法走出。
有很多人没有臣这般运气,
一辈子也没有见到外面的世界,不知道外面的城池是什么模样。
臣在宜良县,见过了许多被乡绅士生蒙蔽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