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444章 君臣奏对

第444章 君臣奏对(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年太子也是这般想的。

认为朕每日坐在御书房里好生快活,可当他开始处理朝政之后,也是叫苦不迭。

你们这些孩子都是这样,

父辈走过的路不重新走一遍,不知道辛苦啊。”

朱元璋看向一旁的陆云逸,有些意味深长地打量着他,道:

“倒是你,年纪轻轻吃得了苦,心智也成熟,这是你父亲教的”

陆云逸心神凛然,微微躬身:

“回禀陛下,父亲乃洪武三年举人,行事古板沉迷书籍。

微臣耳濡目染之下,学到了几分。”

一旁的大太监有些怪异地看着陆云逸。

在他印象中,京中的年轻人除了曹国公之外,

对于陛下都显得诚惶诚恐,拘束无比。

眼前这来自边疆的将军,倒是大大方方。

他微微侧头,见皇帝脸颊上的皱纹舒展,心中大定,便知陛下此刻心情极好。

朱元璋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你父亲能以举人之身到关外传学,尽是如此,就比这天下不知多少读书人要好啊。”

陆云逸恭敬回答:

“启禀陛下,自麓川一战后,微臣算是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对待边民,一味地怀柔又或刀兵镇压都不可取。

而是要让他们通读经书,读书识字,明白道理,

知道大明乃天下中央王朝,让他们从见识上认同大明。”

此言一出,太子朱标有些诧异地看了眼陆云逸,旋即露出笑容:

“此言极好,如今边镇百姓对于大明略显懵懂,

甚至有一些山村到现在还不知外面改朝换代。

想要让他们归心,难如登天,

最好的办法就是传播王化,教化万民,

你能看到这一点,极好!”

朱元璋也有些欣慰,问道:

“你父走科举,行教化之道,为何你反而从军了”

陆云逸陡然变得尴尬起来,不自在地挠了挠头,支支吾吾开口:

“回禀陛下,微臣也只是能说一说大话,

若是让微臣去学那四书五经,也是一窍不通。

在庆州时,父亲就对微臣的字颇有争议,动辄打骂,

后来大概父亲也觉得微臣无药可救,便从军了。”

“严于律人,宽以待己,你倒是实诚。”朱元璋嘴角露出些许笑容。

这时,大将军蓝玉笑了起来,沉声开口:

“陛下,您这句话可就说错了,这小子只是不读四书五经,

但整日钻研兵书,于行军打仗一途天赋异禀。

臣觉得,陛下行武帝之事,威服四方,

而此子,亦有冠军侯之风,行军打仗从无败绩。”

“哈哈哈哈。”

朱元璋不知为何大笑起来:

“蓝玉啊,今个在场的都没有外人,说一说也就罢了,出去了就不要说了。

把朕说成武帝,朝野上下又要说朕穷兵黩武了。”

蓝玉却毫不在意,继续开口:

“陛下,那些书生懂什么家国天下,

天天拿着圣人书说事,殊不知,

圣人书是拿给人看的,拿来办事百无一用,

这次岳州之事,若是不干脆利索的杀人杀了,安定民心,

还指不定要生出什么乱子。”

朱元璋的眸光在蓝玉以及陆云逸身上来回扫动,轻笑一声:

“行了,事情办了也就办了,不要声张了。”

“是”

蓝玉拱了拱手。

李景隆与陆云逸长长地舒了口气,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双方眼中的放松。

朱元璋坐直身体,神情也有几分郑重,问道:

“甘薯的发现,你居功至伟,说说你是如何发现的。”

陆云逸笑意收敛,转而变得严肃。

他在心中组织好语言,沉声开口:

“启禀陛下,对于农事微臣了解甚慰,只能浅谈一二。”

“说。”

洪武皇帝摆了摆手,不远处的两位小太监提笔记录。

等到他们准备完全,陆云逸沉声开口:

“启禀陛下,甘薯的发现只是一个巧合。

那时甘薯被认为稀罕物件,只有麓川军中将领能够食用,

臣便想着,麓川人吃得,我也吃的。

臣又偶然发现,甘薯只需要放在水旁,

凭借自身就能发芽,而且嫩芽长得极快。

后来,臣觉得此等新奇物件需要钻研一二,

就找来了军中擅长农事的军卒看看,

这一看便发现了甘薯的端倪,才有了之后的事。”

洪武皇帝朱元璋点了点头:

“麓川人将甘薯种在了水里”

“回禀陛下,正是。

也正因为如此,甘薯才成了稀罕物。

在水里种植的甘薯个头不大,一株中也就只有那么一两个大的能够食用。”

朱元璋嘴角出现一丝讥讽:

“麓川人还真是抱着金山要饭啊。

此事你于国有功,甘薯钻研已经有了些成效,

高福生可是在奏疏中夸你有农学天赋,对于推广种植,你有什么打算”

陆云逸面露异色,想了想沉声开口:

“启禀陛下,大明地大物博,土壤、气候差异较大。

甘薯或许不着急全面铺开,可以在一地试种,

找出甘薯喜欢的土壤、肥力、降水、气温等,

另外还觉得,

甘薯对于大明朝来说是新物件,而通常的作物都有一些疾病,

稻谷、水田皆有,但已经被历朝历代的农学者解决,

而甘薯则还没有找到其疾病,

若是贸然铺开,可能会因为当地的一些作物,而使甘薯染病,

到时导致歉收、绝收,那就得不偿失。

至于如何种植还请陛下恕罪,臣对于种地一窍不通。”

“嗯,你的提议朕知道了,朕会命农政院的人操持此事。

到时候甘薯的试种地点中,会加上新城卫,

那里山地、平原、水田旱田都有。

旁人不知甘薯有多贵重,你知道,交给你来种,朕放心。”

陆云逸面露古怪,原来是在这等着他呢。

不过,就算是朝廷不下命令,

他也要在新城卫种,这一次来,他可是带了好多种子。

深吸了一口气,陆云逸微微躬身,沉声开口:

“多谢陛下信任,臣定不辱使命,将甘薯种植成功。”

“嗯,沐英再有十几日也到京城了。

等他到之后,此行麓川战事的叙功再行开始,你也不用着急。

犯错归犯错,立功归立功,一码归一码。”

说话间,朱元璋扫向李景隆,示意他放宽心。

“多谢陛下。”二人齐齐躬身。

“蓝玉。”

“臣在。”

朱元璋声音沉重,叮嘱道:

“此番回来的京军不少,都督府要好生照料,好吃好喝伺候着,

军卒打了胜仗,不能亏待了他们。”

“是,还请陛下放心,臣定然安排妥当。”

朱元璋挥了挥手:

“九江留下,你们退下吧。”

“是!”

蓝玉与陆云逸拱了拱手,

留下李景隆呆愣在原地,求救一般地看向二人。

蓝玉没理他,

陆云逸则给了他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表示自己没办法。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