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确定路线问题!(嘿嘿,今日7k哈)(1 / 2)
第340章确定路线问题!(嘿嘿,今日7k哈)
魏春听得苏允这般说道,赶紧下车,在车旁肃立,然后大声道:“是!经略!”
苏允见状笑了起来。
魏春三人的到来倒是给了他一些思路,最近的他虽然沉浸在要当父亲的快乐之中,但依然在思考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便是他在思考如何救大宋的问题。
经过这些天的思索,他最终确立了一个指导思想,便是要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苏允并没有尝试过所有的道路,但前人已经替他趟了道路了。
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先后这两次变法已经证明了,想要依靠变法来救大宋朝是不可能的。
因为大宋朝的既得利益者乃是这文官地主集团,要靠文官地主集团来革自己的命,这样的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
之后苏允便尝试从军队变革之路,希望通过改革军队,先行击溃外国,让大宋减负,然后再进行国内的变革,但这一步在盐战那一战中直接破产了。
这个事情证明,大宋的武官勋贵集团也靠不住。
回到了朝中,苏允尝试着用工业革命来推动大宋发展,以技术来推动革命,以经济基础来改变上层建筑,但他只开了一个头,便被贪婪的文官地主集团连锅端走了。
到了这会,苏允才算是明白了,任何想要在大宋朝内部发起的改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宋朝从一开始的建国思路,便是扼杀一切从内部制度产生的威胁!
所以,想要成功救大宋,就得将大宋朝的君臣,或者说叫大宋地主集团,包括文官、勋贵、将门、士绅等,将这些当做敌人来对付,才有可能成功!
所以,苏允心里十分清楚,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只剩下最后一条道路,那便是——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嗯,俗称造反。
但是要怎么造反,这个问题困扰了苏允许久。
苏允回顾了历史上造反成功建立王朝的事件。
一是刘邦反抗秦朝建立汉朝,刘邦能够成功,是因为秦国灭六国,强行将六国捏合在一起,而没有一个完整的过渡,因此天下反秦,成就了汉朝。
与之类似的便是唐朝,唐朝亦是承接了隋朝的成果,这个跟宋朝当下的局面并不相符,因为宋朝立国已经百二十年,根基已经稳固,不是轻易可以推翻的。
二是王朝末年型的,比如说汉末、唐末、元末、明末、清末等,其中可供参考的造反案例便是元末的朱元璋,清末的民国。
然而因为北宋亦是不符合这种情况,因为宋朝虽然已经有些衰落,但还不到王朝末年,若是没有外敌入侵,以它这套制度,你还真不知道它能够延续多少年。
所以,要推翻这个宋朝的统治,说实话,这比在外族入侵的时候崛起还要难得多!
没错,我们这些后来人可以鄙夷宋朝对外的软弱,但要从宋朝内部起兵造反,这可能是地狱级别的难度,比其他朝代造反要难得多!
就算是朱元璋那般开局一个碗的难度,也没有比宋朝要难,因为元末毕竟是异族入主,起义军是有天生合理性的,天下百姓都会天然站在起义军一边。
而宋朝乃是正儿八经的汉人政权,而赵家经营得好啊,又是笼络读书人,又是以仁孝治天下,又经营出来一个亲民的形象,真宗与仁宗,可谓是给宋朝奠定了极致的统治基础,一个以劝学诗拉拢了天下读书人,一个以仁赢得了天下百姓的心。
读书人与百姓都心向赵家,有这样的统治基础想要撼动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苏允是想了又想,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但是魏春三人的到来,却是让他忽而有了新思路。
静塞军!
不仅仅是静塞军被压制,已经是成为了可以拉拢的对象,更因为静塞军乃是用后世教员思想教育出来的军队。
这给苏允的启示是:想要在宋朝造反,还得走教员的道路!
有了这个启示,苏允的思路忽然便打开了。
现在的他拥有的资本可不算少了。
有静塞军的存在,只要可以拉拢小部分,便可以倚之为根基,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
他手上有大量的经营,这可以在前期提供大量的资金。
他有自己的学说道统,如今的苏学在太学很受拥护,有不少坚定支持苏学的学子,这些人便是他可以争取的对象,甚至经过考察,可以发展为荣辱与共的师生关系,以后还可以拉进造反团队之中!
也就是说,现在的他已经具备了指导思想、军事基础以及经济基础!
只是具体要如何操作,他依然还是没有想得特别明白,这让他有些懊恼前世没有深入研究党史,若是将党史吃透的话,现在不至于只能确定一个大方向,细节方面还得不断的去探索尝试。
不过这倒是无所谓,只要有了一个大方向,那便积极探索下去便是。
苏允思考了数日,便定下来了两个当下必须该做的事情。
于是苏允唤来魏春一人来到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