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子雄心(2 / 2)
谁不想搏一个青史留名!
像徐景昌这种,一心想着钓鱼听曲看
.
星星的,是理解不了这两位的状态。他现在只是担心朱棣会弄出什么幺蛾子,自己这个通政使的工作任务会不会增加?
如果太累了,就想办法辞官吧,不行就去找姑姑帮忙,她也不想徐家仅剩的独苗提前枯萎吧。
思索之间,他们已经返回了皇宫,君臣见礼之后,朱棣满脸笑容,目光落在了徐景昌身上。
「徐通政,你刚刚说的那番话,能不能再仔细讲讲,让大家伙听得更明白一些。」
徐景昌无奈,只有站出来,「回陛下的话,臣的意思就是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盛衰强弱,是不是单纯的太平无事?身为一国君主,又该坚守哪些东西……譬如说祖宗疆土,这是先人留给后代的,老百姓都知道当败家子不好,身为皇帝,更不该轻易丢弃土地,放弃祖宗基业。如果有人胆敢侵犯大明,觊觎大明疆土,那就必须坚决回击,要打疼打残打死。要学汉唐灭匈奴、突厥之勇毅血性,不可学两宋对契丹、金人、蒙古的妥协退让。」
「说得好!」
朱棣情不自禁拍起了巴掌,朗声大笑,「讲得太好了,太祖皇帝起身布衣,北赶大元,创立下赫赫大明。三代以下,得国之正,无过大明。朕如今继承大统,自当奋发有为,光大父皇基业。不光要守住江山,还要开疆拓土,成就远迈汉唐的盛世。这是上天给朕的职责,父皇在天之灵也在看着,朕此生必定矢志不渝,除死方休!」
完喽!
徐景昌眼前一黑,朱棣这是要进入打仗魔怔人状态了吗?
你自己疯魔吧,千万别带上我。
只可惜啊,你鼓动的朱棣热血沸腾,朱棣能放过你吗?
「徐通政,你觉得朕该怎么做,有什么妥当的建议?」
徐景昌怔了怔,低声道:「陛下……臣,以为无为而治就不错。」
「你说什么?」朱棣陡然大怒,你都把话说得那么明白了,怎么还无为而治啊?你想欺气死俺不成?
「那个……积极努力,很有魄力地……无为而治。」
朱棣瞪圆眼珠子,就要发火。
这时候蹇义慌忙站出来,「启奏陛下,臣以为徐通政所讲不无道理。眼下刚刚经历战乱,民生凋敝,国库空虚,急需恢复民力,此时确实需要休养生息,或是三年,或是五载,等到国力恢复,才好大展拳脚,有所作为。」
夏原吉也立刻附和道:「陛下,确实如此,就拿大宁都司的事情来说,实在是朝廷无力供养塞上十万甲士,不得不暂时内迁。臣身为户部尚书,可以在这里向陛下立军令状,三年之内,必定恢复民生,填满国库。做到足兵足食。如果臣没有这个本事,就请陛下砍下臣的脑袋,以儆效尤。」
朱棣听到这里,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又冲着徐景昌哼了一声,「你也是这个意思?」
徐景昌连忙道:「是,就是这个意思,臣不如两位尚书干练老诚。」
朱棣又笑了,「不够干练老诚,那就好好学着,你还年轻,有大把时间。」
说完之后,朱棣站起身,走到了文武众臣之间,朗声道:「接下来有几件大事,朕要部署一下;其一,就是过去四年间,建文年幼昏聩,被女干佞蒙蔽,更改太祖旧制,务必要尽快恢复过来,女干佞小人要铲除干净。山东,北平,南直隶,不少地方遭到了兵祸,尤其是山东,更是损失惨重,要尽快恢复民生,缉捕盗匪。吏部需要挑选合适的官吏下去,户部也要酌情减免税赋。」
两位尚书立刻答应,「臣等遵旨。」
「还有,建文招募了百万兵丁,现在要立刻整顿,裁汰老弱,留下青壮,严格整训,不可懈怠。如果谁要是觉得靖难成功,可以安享荣华富贵,纵容麾下将领,败坏国法,欺
.
凌百姓,朕必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朱棣扫视在场群臣,厉声道:「朕说了这么多,归结起来,就是要你们各司其职,所有人都忙碌起来,不要想着钓鱼听曲,玩物丧志。」
说最后一句的时候,朱棣的目光狠狠盯着徐景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