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战争背后的政治(1 / 2)
魏迈德微微颔首,用一种表示赞同的语气说道:“解放比利时无疑将是盟军在近期面临的最大一次战役。依我之见,英军应当全力以赴,而美军第2集团军的实力也应当得到增强,如此方能确保这次战役的顺利开展。”
蒙巴顿早已明晰美英两国对于这场战斗的定位,他接过话头,说道:“我打算将驻扎在伦敦的英印17军调配给第14集团军,以推动战事的顺利进行。”
尼米兹随即附和道:“那么,登陆加莱和奥斯坦德的作战任务就交由海军来承担吧。”
艾森豪威尔对众人的回应颇为满意,他将目光转向杨洪,问道:“小家伙,你对此有何看法?”
杨洪并未直接作答,而是将视线转向魏迈德,说道:“总参谋长,我提议由巴顿将军担任美军总指挥,第2集团军有能力完成此次行动。此外,我认为可以将第82、101空降师划归第2集团军,在战役伊始空投至朗斯,夺取这座至关重要的桥梁。”
杨洪接着说道:“种花家的几个陆航旅尚未调去意大利,同样可以调配给第2集团军,为空降师提供火力支援。”
艾森豪威尔所期望的正是这样的结果,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很好,就这么定了!此战过后,盟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将转移至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尼米兹将军,我建议你在完成登陆作战后,将海军陆战支援部队调往该地区。在山地作战中,直升机的作用将更为显着。总而言之,切断德国人的矿产资源供应,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陆军作战的首要重点!”
在这段对话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不同的隐喻。魏迈德对于战役的重视和对美军力量的认可,显示出他的战略眼光和对胜利的渴望。蒙巴顿的提议则体现了他对局势的清晰判断和果断决策。尼米兹的积极响应表明他对任务的信心和责任感。而艾森豪威尔作为最高指挥官,他的满意和果断决策反映出他的领导能力和对整体战略的把握。杨洪的建议则显示出他的智慧和对军事策略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暗示了种花家在这场战役和欧洲战事的一种姿态。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领袖通过达德洛夫获得了盟军第一手作战情报。他将朱可夫等高级将领召集起来,由新任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向在座的各位传达了盟军西线作战的大体计划。同时,根据各方情报,将盟军西线作战的几个预测作了分析,总结分析出盟军可能在攻占比利时,解放法国中部后,将采取消极作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