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流于表面的严打(2 / 2)
村子的情况远比镇子和县城的情况简单的多。
处理村子里的毒瘤没有任何流程上的麻烦,确认了目标之后直接下杀手就行,根本无需跟其他官员进行通报。
唯一需要注意的点,就是斩草除根,务必将村子里那些和毒瘤有关的人全都杀光,不然的话,但凡留下来哪怕一个,都有可能给告状的村民带去灭门之危。
这使得苏清和跟余震在路过的那些村子里并未耽搁多久。
往往半个时辰左右,便能将一个村子从里到外的梳理干净,不留后患的继续启程。
赶路的途中清理村庄内的毒瘤,当天进行住宿的时候,则清理住宿所在城镇。
有着地方官员不加阻挠的全力配合,苏清和跟余震主导的这一波九原郡严打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摧枯拉朽的一路直接平趟了过去。
不过在严打的时候,苏清和跟余震都非常注意尺度的问题。
最多住在县城内严打,别说九原郡的郡城了,即便是九原郡内的三级城池,都没有去住过哪怕一座。
毕竟,九原郡不是九江郡,到了三级城池的层面,除非是像东武城那样的偏僻之所在,否则城池内往往都会出现真正的世家力量。
同时在城池里有能耐为非作歹的地方豪强,其背后官员的品级一定不低。
若是贸然跑到三级城池去严打、主持正义,很容易将矛盾扩大化,导致就算是这种止于表面的严打行动,随之莫名其妙的无疾而终。
苏清和其实就这个问题跟余震严肃的探讨过。
按照苏清和的想法,三级城池未尝不能去碰一碰,只要避开九原郡的郡城,有九原郡的郡守作为支持的话,下属三级城池的反抗力度肯定非常有限。
谁让九原郡境内并没有五姓七望这样的庞然大物呢?
郡守在这一郡之地里,拥有着绝对的权利!
下属或许敢在暗中阳奉阴违,却不敢明着抗命不遵,在苏清和看来,这已经足够了。
可余震完全是另外一种态度。
按照余震的判断,九原郡郡守对于他们这一行人的大力支持,实际上建立在他们始终将严打控制在不超过县城范围的前提之下。
一旦他们不再克制,妄图将严打扩大化,那九原郡郡守很可能会马上改变立场!
没办法,一郡之地所汇聚起来的庞大利益,郡守才是吃的最多的那个人。
吏治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之前,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
苏清和不得不承认,余震说的很有道理。
这让他对现实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越发清晰的感受到了大周官员自上而下所形成的这个食利阶层,其内部关系究竟有多么牢固!
一个人的成长之所以需要通过漫长的时间去积累,主要是因为正常状态下,每个人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经历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
正所谓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看一个人是否成熟,对世界的认识是否深刻,行为处事是否老辣,光靠年龄给予的第一印象去判断,显然过于片面。
经历的多寡,远比活的是否长久有用的多。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患难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
苏清和在这一个月的严打过程中,见识了太多太多的人间惨事。
他试图说服余震将严打范围扩大化的根由,实质上正是被那一件接着一件磨灭人性的惨事所影响,情绪上难以保持客观,有种想要尽可能多杀一些人渣的冲动,于是便尝试着去更改最初的计划。
虽然被余震劝住了,理智也告诉他余震是对的,可情绪上的波澜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平静。
近乎于极端的情绪刺激,让苏清和用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飞快成长着!
和后续见识到的那些惨事比起来,栖凤镇白家的所作所为,都称得上是与人为善了。
幸好苏清和二世为人,前一世里又经历过信息大爆炸的灌输,三观早已经成型,几乎不会再动摇。
如果换成那种尚未来得及定性的少年郎,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便密集的目睹了这么多的惨事,那说不准少年的心里会不会因此而滋生出对自身种族的憎恶和愤怒。
一旦受的刺激太大,甚至有可能产生对自身所属种族的认知障碍,觉得自身所属种族非常的肮脏。
苏清和没这么夸张。
起码不会认为这个世界非黑即白、非善即恶。
他知道世界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
接连不断的目睹了那些惨事后,他更多的是愤怒,并未因为自己是人类而感到羞愧。
只是以小见大,发生在九原郡的这些事情,一定也发生在大周的其他三十五郡!
就像谚语所说的那样,当你看到一只蟑螂的时候,肯定早有成窝的蟑螂在各种阴暗的角落里肆意攀爬了。
想到这一点,苏清和顿时倍感压抑。
大周烂成了这个样子,简直是全方位的腐化,若不尽快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妖魔突破边境‘结界’的限制,开始能够大规模的侵入大周领土,到时候‘带路党’怕不是会漫山遍野的出现吧?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换做是他遭遇了那些事情,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上告无门、下寻无果,估摸着同样会当场黑化的。
这时候妖魔入侵大周,有几个人能秉承大义,依旧把种族利益放在个人得失之前?
不会有多少……
至少苏清和扪心自问,他自己就做不到。
当然,一个月的严打也不是没有好消息。
随着一行人走出了九原郡地界、进入到了琅琊郡的范围,苏清和经过一整月的苦修,终于完成了丙等上境界的积累和沉淀。
‘壶中世界’里早便将突破乙等所需要的丹药准备好。
尽管由于没有乙等妖魔的存货,只能用堆积丙等上妖魔数量的方式来炼制丹药,导致为了炼出合格的丹药而造成了不小的浪费,但对苏清和来讲,这种浪费丝毫不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