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朕就是万历帝 > 第659章 你们这些虫豸!

第659章 你们这些虫豸!(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659章你们这些虫豸!

通惠河上有悲有喜,西苑的朱翊钧却接到了大喜讯。

“好!”朱翊钧把急报狠狠摔到案面上,腾起站起身来,兴奋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吴兑、叶梦熊和高策的收国之策已成,好啊,眼看就到万历二年正旦,他们给朕送上这么一番大礼,好啊!”

祁言带着一干内侍,跪拜齐声贺道:“奴婢恭贺皇上,开疆扩土,再创不世之功。”

朱翊钧哈哈一笑,“不要喊得这么大声,朝献国主还在京师里住着,你们喊得这么大声,传出去被他听到了,多尴尬啊。

等正旦大朝会,他亲自奉图献印,纳土归明,我们再好好庆祝。都起来。”

“遵旨。”

“去把鸿胪寺正卿刘应节叫来,朕要请他跟李昖好好谈谈,叫李昖在正旦大朝会上,好好演一出。”

“遵旨。”

朱翊钧踱步走到窗户前,看着东边风景。

朝献,终于纳入大明版图。按照安南例,肯定不能再叫朝献布政司,那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呢

一个多月前,朝献王京汉城的气氛越发地浮躁。

戊辰之变,汉城被贼军占据了近两年,搞得狼藉一片、满地膻腥。明军平叛时,守军负隅顽抗了一阵子。

明军水陆两师的火炮,不要钱似向汉城倾泻,把它打得残破不堪。

等到城破时,贼军残部又放了几把大火,好掩护自己逃走。冲天的大火,把整个汉城烧成了白地。

当初李昖和王大妃沈氏带着群臣们回王京,是流着眼泪进城。

满地的断瓦残垣,不要说人,连活的野物都看不到几只。

王宫是重灾区,早就被烧得只剩下点点的石头地基。

这么荒凉,晚上住哪里!

看着这场景,李昖在心里大骂李山海和金孝元等人,你们吃饱了撑得没事做!

老子在江华岛住得多舒服,就是你们上蹿下跳,说王京收复,应该尽快回京,召开朝会,安抚四方。

老子说不着急,缓一缓,你们就天天堵在老子门口,硬是逼得老子没办法,只好腆着脸找到吴兑和叶梦熊。

人家说汉城还是一片废墟,不着急。

你们就在背地里说明国人居心叵测,别有用心。

要你们自己去跟观国政使司说,你们一个二个全都怂了,吹着胡子说老子是一国之君,要勇敢地承担起责任来。

老子是一国之君又如何,还不是跟你们一样在江华岛乞食

你们不敢面对明国官员,只知道逼老子。

你们逼老子不说,那个老孤婆,老子名义上的母妃,王大妃沈氏也用孝道压老子。

玛德,老子做了几世的孽,才被你们忽悠地做了朝献国主,然后被你们当牛马使唤。

老子好话说尽,明国官员这才同意整队还京。

现在好了。

汉城里全是废墟,明国人正在征集民夫,努力赶修,可是要修的地方太多了。

城墙要修,水渠要修,河堤要修,这都是要命的所在,必须先修。

然后才是修房子。百姓的房子要修,王宫要修,百官的房子也要修,怎么修得过来

李昖看着连茅草屋都没有几座的王京,心里那个气啊。

开朝会,在哪里开

人家丐帮开会都还有个破庙,我们朝献君臣开朝会,在茅屋开

还你娘的安抚万民,你们这些虫豸,有这本事吗

李昖君臣实在没地方住,只好在明军帐篷里住了两三个月,终于住上有屋顶的房子。

有了宽敞场所,三百多位硕果仅存的官员们为了各自的官职,开始大吵起来。

戊辰之变,我家破人亡还一心报国,为君上复国和明军平叛任劳任怨,凭什么不能做礼曹判书

就你家破人亡好像谁没家破人亡似的当初是我背着君上逃到江华岛的,是我第一个联络明军,给大家找到安身之处的,我又是朝献君臣第一个踏上本土土地的。

我这么高的功劳,就不该做兵曹判书吗

李昖的脑仁子都要被吵沸了,干脆寻了个入朝觐见的理由,带着沈义谦和郑仁弘等被痛骂为卖国贼的臣子们,离开汉城。

他们一走,加上明军不停地撤军,观国政使司又驻在城外,汉城的气氛顿时活跃浮躁起来。

这天冬日暖和,一群心怀大志的朝献大臣们相聚在小沧亭。

小沧亭位于城北员山。

这里离汉城十五里,原本是一位官员致仕修建的,只有五间屋子,一处阁厅。靠近汉江,有山有水,景致还不错。

但它有些偏远,太平时朝献的达官显贵、名士大儒们,有更好的去处聚会,这里根本不屑一顾。

戊辰之变,小沧亭因为地处偏远,侥幸从贼军和战火下保存下来。

物以稀为贵,作为硕果仅存的汉城附近风雅之地,小沧亭成了朝献大臣们经常相聚的地方。

五间屋子被扩建为十几间屋子,阁厅被修成两层楼,每层可分为内外两间。厨子仆人都安排上了。

朝献各地的稻米和鸡鸭牛羊豚兔,还有明国海商运来的各色海鲜、瓜果和美酒,这里都能找到。

今朝有酒今朝醉!

二楼的外厅里,领政李山海坐在上首位置。

他是北人党党首,也是朝献知名家,名气都飘到明国去了。

左边上首位是左议政金孝元,东人党党首。他是朝献性理学者,程朱理学的狂热分子。坐在他下首的是同党大司宪崔永庆。

右边上首位是右赞成沈忠谦,西人党党首,他不仅是王大妃沈氏的弟弟,也是沈义谦的弟弟。

沈忠谦也是著名性理学者,但是跟金孝元理念不同,所以势不两立。

下首坐着他的同党礼曹判书郑澈。

再。

“诸公,现在是大好时机!”柳成龙跪坐在蒲团上,双手撑着地面,身子向前,语气非常焦急,也非常诚恳。

“我们必须奋起勇进,恢复两班,安抚万民,再造朝献。”

李山海捋着稀疏的胡须,不急不缓地问道:“好时机柳承旨怎么知道是好时机”

“而今明军撤走大半,只剩下不到五千人,驻扎在城外观国政使司。现在维持汉城和地方的,全是朝献新军,足足五个团,一万六千人。

我们只需振臂一呼,拿出王大妃的令书,另立新君,再关闭城门,明军就奈何不了我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