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云南都护府,叶护太子,百国盛会开启(2 / 2)
侍从接过亲笔信,递给李瑄。
李瑄细细观之。阁罗凤在信件中表明早已将南诏战死士卒的尸体埋葬在太和城外,并建立德化功德碑,安抚英灵。
李瑄相信阁罗凤的话。
阁罗凤又言内心对天可汗仰慕到极点。
愿为大唐永镇南境,至死不变。
之所以让李瑄觉得态度诚恳,是因为南诏愿意像龟兹、疏勒一样,使大唐在太和城中驻军,建立云南都护府。
不论是阁罗凤出于敬佩李瑄,还是出于畏惧李瑄,还有有自知之明。
一旦大唐的兵马驻扎在太和城,就代表大唐将获得云南之地。
且南诏也一直在推崇汉字,进行汉化。
云南是华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现在的南诏版图还远未至历史巅峰时期,但大唐可以帮助南诏的疆域,推至印度洋,修通道路,建立出海口。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那里将是海上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一环。
“刀兵相向容易,但和平来之不易。自南诏建立之前,大唐与南诏的关系就亲密无间。唐与南诏的战争,也并非是南诏的过错。云南都护府的建立,将是我们友谊更上一层楼的见证。”
李瑄这么说,代表不会归罪于南诏。
南诏一直与大唐很亲密。
第一任云南王皮逻阁是罕见亲自到达长安拜见李隆基,并接受李隆基官职册封的国王。
第二任云南王阁罗凤也来过长安,并与大唐边境的太守交往甚密,多次拜见。
李瑄的出现,遏制住南诏四向扩张的野心。
吐蕃的灭亡,使阁罗凤看清形势。如果不真心臣服,南诏就会步入后尘。
因为南诏已经清楚剑南的大部分军队,布置在对抗南诏的战线上。
剑南的军队本是以对付吐蕃为主,现吐蕃亡了,压力全在南诏身上。
第二次唐与南诏大战,剑南军一度来到太和城下,惊险万分。
所以南诏才会有这样的抉择。
“臣代南诏拜谢至尊。”
凤伽异激动,向李瑄行一大礼。
南诏崛起的很突然,本是洱海地区极小的一个国家,在大唐的帮助下统一六诏。
大唐繁华和文化厚重,对南诏有巨大影响,使他们从不认为自己能与大唐抗衡。
“今后南诏就称云南国吧,云南王之位,尔家世袭罔替,与大唐同休。大唐也会尽可能地帮助云南南下,开拓疆域。”
李瑄向凤伽异承诺道。
现在南诏南面到海洋,都是一些蛮夷部落,可恩威并施。
“臣代家父再谢至尊。”
凤伽异心中已完全放心,作为大唐的附属,世袭罔替的云南王,他们的家族可以长存了。
随即,李瑄安抚凤伽异,宴请南诏使团。
能和平解决南诏,打通至南诏的商路,李瑄也很开心。
只要云南都护府建立,派遣云南大都护。大唐与云南的关系就是藕断丝连。
汉化的云南,未来只要有一点波折,就可能将都护府变为行省。
……
二月中旬,回纥的叶护太子携带价值不菲的金银珠宝,和精挑细选的十匹极品宝马,来到长安。
前年刚来,今年又是他来。
但这并不代表磨延啜对叶护太子的看重。
他是回纥的叶护,也是磨延啜亲自立下的太子,是为继承人。
但此时磨延啜更喜爱次子移地健,认为移地健更有乃父之风。
历史上的磨延啜,在叶护太子平定安史之乱回去后,随便找个理由将叶护太子杀死,立次子移地健为太子。
叶护太子也变成了悲催的代名词。
“我与令尊是故交,他现今可好”
李瑄同样在昭德殿召见叶护太子。
他与磨延啜在灵武的时候就认识,有过联盟,有过相遇,有过相杀,有过诈骗……
现在只有回纥对他的臣服。
天将军是压在英武可汗头上的大山。
“回禀伟大的天可汗,可汗身体不适,否则一定亲自来庆贺您灭亡吐蕃。”
叶护太子向李瑄回答道。
他明白他的父亲视李瑄为一生之敌。
奈何与李瑄的博弈中,全是被降维打击。
回纥在匈奴故地征服其他部落的时候顺风顺水,却不敢多看大唐一眼。
特别是面对天将军的时候,他们如同谈虎色变。
在回纥中,一直流传一个传说。
骑马持槊的天将军,如同苍鹰俯冲,猛虎扑食。
就算神灵来了,也无法战胜。
很难想象,这是外族对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的评价。
“还是要保重身体!有机会我还想与故友畅饮一番。”
李瑄似乎很想见磨延啜一般。
“可汗也为一直无法拜见天可汗而遗憾。”
叶护太子觉得李瑄不对劲。
现在大唐与回纥,根本就不是对等的关系。
“叶护太子在百国盛会后,切莫急着返回。朕今年要前往咸阳原秋狩,希望你这个故人之子能够陪同,我也想见识一番叶护太子的箭术。”
李瑄越说越来劲,竟然要进行登基以来第一次秋狩。
实则这是幌子。
按照历史的进程,今年回纥大可汗磨延啜会死于萨彦岭(唐努乌梁海与西伯利亚的界山)。
不论磨延啜是否如历史进程一样死亡,李瑄都会将叶护太子留下。
因为他知道,磨延啜八成会在他死前改立移地健为太子。
那移地健性格凶猛,就算不当太子,也会在叶护太子回单于城之前,完成夺权。
如此,叶护太子算何地位
权力争夺,可以子弑父、父屠子,弟杀兄,兄戮弟。
没有半点退让。
到那个时候,大唐的机会就来了。
大唐可以不承认移地健,给移地健扣一堆帽子,拥护叶护太子为回纥大可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东北已平。
西南已灭。
只余北方。
一个尽拥匈奴故地的回纥,只是名义上向大唐臣服。
这是游牧民族的一贯作风。
弱小的时候臣服,一旦发展强大,且中原王朝衰落,他们会立刻对中原王朝龇牙咧嘴。
在李瑄的心中,回纥的威胁,远远大于大食帝国。
在匈奴故地,要至少建立三个都护府。
汉人也可以逐水草而居,圈养牲畜。
同样的,回纥人也可以种地养蚕,他们本就能歌善舞。
“蒙天可汗抬爱,只怕骑射不入天可汗法眼,徒增耻笑!”
叶护太子赶紧向李瑄一拜,神情激动。
他没想到天可汗会邀请他打猎,这是莫大的殊荣。
叶护太子对李瑄的恨没有磨延啜那么强烈。
就像是磨延啜的祖父、伯父,为大唐的臣子一样。
其间的关系说不明白。
“无妨,无妨……朕也好久未拿起弓箭了。”
李瑄哈哈一笑。
“那臣就献丑了。”
叶护太子拱手一拜,遵从秋狩后再走。
天可汗亲自留他到秋后,是为唐与回纥友好关系的见证。
他怎么会拒绝呢
他并没有觉得哪里不对。
毕竟谁也未料到磨延啜会于今年死亡。
同样的,李瑄邀请叶护太子小宴,使叶护太子更加受宠若惊,五味杂陈。
……
伴随着新春的余韵,时间进入三月。
江河奔流,百盛开的季节,将长安点缀成春城。
百国使者、国王、酋长陆续到达长安。
盛会的帷幕,逐渐拉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