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中秋夜宴(1 / 2)
第262章中秋夜宴
直到辰时时刻,此次朝会才结束。
李隆基离开兴庆殿,杨钊第一时间凑到李瑄面前:“天水王,李林甫奸诈,下官不得不那样说啊!”
杨钊害怕李瑄因刚才的事情抛弃他。
“没有确凿证据,我怎么会怪你呢,我们一起努力,杨度支大有可为。”
李瑄有料到这样的结果。
此事件正好让杨钊与李林甫的关系势同水火。
以后杨钊想跳到李林甫那里都难了。
“当新法实施,下官必全力支持天水王!”
杨钊一脸坚定地向李瑄说道。
出殿后,李林甫看到杨钊在李瑄面前卑躬屈膝,暗骂小人。
这几年他算是见识到人的各种卑鄙无耻,他远远不及。
从今往后,他不会再轻易相信任何一人。
“敢问天水王,天下兴盛,有什么图变的您不怕过犹不及吗”
此时,吏部员外郎裴遵庆在兴庆殿外向李瑄一拱手,然后询问。
“难道比开皇年间、贞观年间富庶,就能被称为兴盛了吗百姓也还远未到衣食无忧的地步。变法是为富国富民,这难道不是我们官吏该做的事情吗”
李瑄向裴遵庆反问道。
朝廷的小官中,李瑄对裴遵庆印象较为深刻。因为裴遵庆是后世著名的宰相。
“不是这样的!变法是一种对抗,势必会造成动荡,那时候百姓将更为苦难。”裴遵庆坚持这么认为。
变法是以新革旧。豪强大族不会任由李瑄摆布。
“如果你想着家族如何兼并土地,如何保住权势地位。就不要和我说话,因为我们不会走在同一条道上。”
李瑄缓缓说道。他不想浪费口水,早已决定的事情,不容更改。
“下官痛恶豪强之事,也不会行不义之举。只是好的政令,要徐徐图之,才可以拯救万民。天水王纳黄河源头为中国,应该清楚黄河能润泽万物,也能咆哮大怒。”
裴遵庆向李瑄回答道。
他虽无法与李瑄这样的大人物相比较,但他一心为国。
因为李瑄的性格强势,所颁布的法令一定非常激进。
李瑄敢在朝堂上公然戏弄首席宰相李林甫。
在法令的推行上,他已经预见腥风血雨。
“萧规曹随的事情,也只是汉代才会出现。一代宰相有一代的使命。法令想施展数代,如同天方夜谭。我们这一辈的人,就应该我们去解决,快刀斩乱麻,等策令颁布,你们好好看看是对是错。”
李瑄不与裴遵庆争执。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已经半只脚迈入宰相的门坎,他等今天已经等了好久。
裴遵庆无法说服他,也不能说服他。
“不论如何,下官相信天水王是爱护百姓的!”
裴遵庆叹一口气,向李瑄一礼离开。
李瑄虽年轻,但还从未有人动摇他的意志。
出兴庆宫,杨慎矜特意在兴庆门前等候。
此时大臣们已经走得七七八八。
“拜见天水王!”
杨慎矜小心翼翼地向李瑄一拜。
“你做出这样的事情还能活着,不觉得自己侥幸吗”
李瑄语气严厉地向杨慎矜说道。
“下官知罪!多谢天水王出面救下官一命,从今往后唯天水王马首是瞻。”
杨慎矜低头说道,在李瑄面前,他无比谦卑。
他在朝堂上才明白自己被史敬忠骗了。
那家伙骗他十两黄金,为亡父祈福。
一想到这件事情,他连死的心都有了。
他之前跟着了魔一样,相信史敬忠。
“不要去想着那些诡异的邪道,如果真有灾祸降临,你就算跑到天涯海角也没用。人定胜天,而非苍天胜人。”
“记住,下不为例!”
李瑄向杨慎矜警告道。
杨慎矜兼任的官职对他来说太重要了,接下来一段时间,他要用杨慎矜。
幸亏杨慎矜所做不是欺凌百姓,否则李瑄不会管他。
对于这些迷恋“预言”的官吏,李瑄很无语。
历史上这么多例子,都是饱读史书的人,怎么还能执迷不悟
李瑄没有过多训斥杨慎矜,好歹穿着紫衣,以免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
告别以后,李瑄坐马车回宋国公府。
李瑄决定以后在长安不骑马,那样太过招摇。
马车更安全一点!
回到宋国公府,李瑄见裴灵溪果然来宋国公府找裴璎。
此时裴灵溪佩戴上李瑄送她的步摇小蜻蜓。
没有珠光宝气,一大一小两个蜻蜓在裴灵溪款款行走的时候,展现出少女的灵动气质。
李瑄抛去朝堂上的不愉快,邀请裴灵溪到后园。
李适之得知李瑄主动叫一名未婚女子入宋国公府,十分高兴。
他认为李瑄开窍了,终于想起终身大事。
李适之装作不经意,来后园看看。
李瑄在后园抚琴,裴灵溪坐在一旁静静地倾听,如画一般宁静。
裴灵溪见李瑄弹奏的是她没听过的曲子,弹奏得非常好,不禁有些痴迷。
李瑄的文武双全,让无数少女贵妇,把持不住。
李适之到来后,裴灵溪拘谨地行礼。
当知晓裴灵溪是裴耀卿的孙女以后,李适之更觉得这是天作之合。
家庭落魄不要紧,只要有闻喜裴氏的身份即可。
以李瑄的权势,根本不需要女方家族显贵。
裴耀卿在世的时候,李适之见过裴耀卿多次。
裴耀卿留下的都是好名望。
三天后,李瑄为裴璎放假,让他回宜寿过中秋节。
裴灵溪与裴璎一起回去。
李适之迫不及待问李瑄何时结婚,他准备找媒人去说媒。
李瑄的回答是宰相以后。
临门一脚,不能因此分心。
李适之想想也是!
……
转眼间,时间来到八月十五,又到了休假的时候。
这几天,经过李隆基的一番警告后,朝堂上很安静。
一上朝就是处理中书门下和地方的事务。
也没有额外的大事要奏。
似乎文武百官十分和谐。
朝堂上的平静,让李隆基心情很好,不时传唤李瑄到兴庆宫玩乐。
中秋夜宴,他要大办特办。
龙池旁的灯火已经布置完成,可以照亮一夜。
此次宴会,除了祭月以外,还特令外国使节,如乌苏米施、尺带珠丹等有官职的俘虏参加。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长安有名的文人,诗人,欲在夜宴之上吟诗作对,一起欢乐。
中秋夜宴虽是晚上开始,但下午的时候,许多人已经到达兴庆宫。
宴会一个接着一个,李瑄不太喜欢,但李隆基喜欢,他也只能带着欢笑参加。
黄昏时刻,李瑄坐在马车上,还是与家人一起。
李瑄携带着他的九霄环佩,羽林郎只是稍微一检查,就放李瑄入兴庆宫。
在桂飘香的龙池旁,人们三五成群地汇聚在一起。
他们闻着令人陶醉的桂香,期待着宴会上的玩乐。
“南诏国王子阁罗凤见过天水王。”
李瑄刚到龙池,与大臣们问好。
这时,一名外国使节立刻到前来拜见李瑄。
李瑄与吐蕃的大战,对南诏的冲击力最大。
这些天阁罗凤一直想拜见李瑄,去宋国公府又不太合适,现终于有机会,在李瑄面前行礼。
“王子不必多礼!”
李瑄回礼道。
眼前的阁罗凤还未继承王位,历史上他比统一六诏,建立南诏的皮逻阁名气还大。
只可惜,最终与大唐决裂,兵戎相见。
皮逻阁身为南诏国王曾经入长安亲自拜见李隆基,被封为上柱国。
今儿子阁罗凤又来大唐,比其他的部落国家更显得有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