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唐天将军 > 第200章 李林甫权势再减,太原城外的太子奴

第200章 李林甫权势再减,太原城外的太子奴(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少卿者,必为品行端正,父辈显赫的人担任,圣人殿陛的光辉,会让品行不端的人无处遁形。”

李林甫继续回道。

“那右相准备安排他为何”

李隆基听到李林甫的话,气怒渐消。

“如果是一柄普通的剑,臣会佩戴在身上,因为那是德行之剑;如果是一柄中等的剑,臣会弃于庭中,因为那是警示之剑;如果是一柄上等的剑,臣会埋于土内,因为那是伤人之剑。如果是诸葛亮的配剑,臣会双手奉给圣人,因为丞相是帝王所择,这样大不敬的事情,臣不敢去做,望圣人明鉴!”

说完,李林甫向李隆基再叩一头。

他将剑分为上中下,以锋利的程度去考虑如何用它。

最锋利的,埋在土里。

一般锋利,挂在庭中。

无刃之剑,携于身上。

代表他没有锋芒,也没有野心,对李隆基忠心耿耿。

经过李林甫这么一说,李隆基怒气全消。

右相应该没问题,都是范昌海的错。

“范昌海自作聪明,传令,不需回长安,立即杖杀在路上,家人充为奴婢!晋昌别驾鸩酒赐死。”

李隆基向内常侍黎敬仁吩咐道。

他将罪责全怪在范昌海身上。

一个郡守,竟能引起一地叛乱,真是岂有此理。

“遵旨!”

黎敬仁领命离去。

李林甫这才松一口气,内心更恨李瑄了。

还好他能揣摩圣意,逃过一劫。

李瑄这小贼,屡屡坑害他,想置他于死地。

又不得不忍气吞声。

就比如这一次,奏折上李瑄只提范昌海欲赠剑右相,但其他的言语,都在描述范昌海认定把剑送给右相,就一定可以飞黄腾达。

这不是在暗示他任人唯亲吗

关键是,他无法反击李瑄。

虽然圣人不再发怒,但李林甫能感觉到,这事必然会对他有影响。

“右相,这诸葛亮剑,你觉得自己有无资格佩戴”

李隆基将诸葛亮剑拔出一截,又推回剑鞘之中。

诸葛亮剑虽不错,可毕竟是臣子之剑,非帝王之剑。

他身为帝王,不可能去佩戴。

“……圣人若赐,臣能担负此剑,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林甫很挣扎地说道。

虽自认为比不上诸葛亮,但他又不能推脱。

圣人得诸葛亮剑,欲赐大臣。

他身为首席宰相,若未得诸葛亮剑,必会成为长安的笑柄。

“在国家的事务上,右相还要多努力一番!”

李隆基这么说,就是暂不打算将诸葛亮剑赐给李林甫。

他在天宝三载的时候,就有将政事托付给李林甫,高居无为的心思。

可偏偏李林甫一再让他失望,不得不将这种心思打消。

吏部尚书为什么空缺者,不就是想找机会,再交给李林甫吗

每一年产生这种心思的时候,李林甫总会犯下错误。

人生苦短。

他雄才伟略大半辈子,开辟煌煌文治,创造赫赫武功。

田舍翁还能颐养天年呢。他贵为天子,就不能享受几年吗

李林甫不合格,谁又能继任,让他高居无为呢

“臣……一定会完成圣人的嘱托。”

李林甫内心一叹。

圣人未赐他诸葛亮剑。

世人皆知这把剑的份量,如果赐给裴宽,谁才是首席宰相

李林甫知道有一种东西叫做“威势”。

如果诸葛亮剑在长安、洛阳传开,凭借诸葛亮的名气,一把剑可以让身份产生质变。

他的猜测是对的,不久后,一个典故,会因此而生……

关于对赫连成英的处置,李隆基和李瑄料想的一样,将其流放至黔中。

对于赫连成英来说,流放黔中比流放岭南好一点。

为彰显自己的恩德,李隆基听从李瑄的建议,赦免吐谷浑部的罪责。

这一次墨离吐谷浑叛乱,不及之前护输之乱。

护输杀死大唐节度使,其部落都能被赦免。

更何况墨离吐谷浑事出有因。

新任的晋昌太守和晋昌别驾,李隆基交给裴宽去委派。

……

长安,五天后,又出现一件令李隆基勃然大怒的事情。

还是李瑄的奏折!

李瑄将河西妇女、婢女失踪案,从头到尾呈现。

李瑄认为这种令人发指的事情,是为盛世抹黑,是轻视圣人之威,是侮辱泱泱大唐。

天朝上国,哪怕是平民百姓,都不能被欺辱。

像盛玉亮这样,不仅帮助贼商掳走大唐妇女,还阴谋造反,聚集豪强,欲杀大唐开国公。

“这样的官吏,为什么还能当一郡太守吏部是怎么考核的天宝年间,监察御史有没有去过敦煌上一任采访使是饭桶吗这么大的事情,朝廷竟然一点都不知,还是你们知道,并未告诉朕”

李隆基将裴宽和李林甫召到政事堂,劈头盖脸一顿骂。

裴宽和李林甫二人已经看过奏折,虽然两人看起来诚惶诚恐,心境却是不一样。

裴宽刚当宰相还没一年,之前他为户部尚书,再之前为范阳为节度使。

当宰相期间,他不管官吏的考核。

圣人不可能死抓着他不放。

但李林甫不一样,他当宰相这么多年,御史台的负责人杨慎矜是李林甫推荐。

而监察御史是杨慎矜派出。

采访使也多是李林甫举荐。

先不说贼商之事。

就一郡几年失踪七十几名良家妇女,敦煌太守竟不上报朝廷。

“回圣人,臣也是刚得知这件事。”

李林甫心里苦啊。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瑄这孙子也太能折腾的,走到哪,杀到哪,没有一点顾忌吗

李林甫当然知道,只要认真察,除新建的洮阳郡、九曲郡外的三百二十八个郡、府,最少有一半会出问题。

以前李林甫只以为诸郡是无伤大雅的小贪,为家族富贵,是人之常情。

李林甫见到李瑄关于盛玉亮的描述后,顿时觉得自己像是个清官。

虽然他的底线比普通人深个十来丈,但他没低到这种程度。

“以后采访使这样的官职,不要再推荐了,由德高望重的郡守兼任!”

李隆基向李林甫发出警告。

意味着剥夺李林甫推荐采访使的权力。

因为李林甫不是这一次了,吏部大案拿下的采访使,都是李林甫推荐的。

“臣…遵旨!”

李林甫低头领命。

这意味着什么,他最清楚不过。诸葛亮剑,他难以得到了。

“之前朕听说有人对七郎任采访使不满意难道他们对之前的采访使满意那些采访使还记得自己有节杖吗凡天宝二年以来在河西的采访使、监察御史,全部革职查办。”

李隆基又向裴宽命令道。

“臣遵旨……”

裴宽拱手。

“吩咐李将军,将玉门军使、玉门关阳关守将、敦煌太守、敦煌长史,全部腰斩于敦煌!将贼商全部斩首,首级摆在阳关三日,以儆效尤。涉事豪强一并斩首,奴仆、郡兵,为军之用。”

李隆基对李瑄无比信任,凭借这一道奏折,就给予李瑄大开杀戒的权力。

敦煌作为丝路重镇,豪强一定富有,能为他带来大量金银珠宝。

而且得罪豪强的恶名,全部由李瑄承担。

因此,李隆基很喜欢李瑄。

……

“我今天才知道,威望也能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再这样下去,我的脑袋就没了。”

“本来还想等等,现在不得不行动了。先除掉王忠嗣,将太子扳倒,再寻找李瑄的破绽。”

右相府中,李林甫握着拳头说道。

……

半个月后,太原城外,出现一具尸体。

此尸体像是被谋杀,身上财物不见。

这种事情,本应是地方小事。

但太原令手下的办案官在尸体身上找到证明身份的“籍牒”。

此竟然是太子府的奴仆!

得到消息后,太原令吓了一大跳,太子的奴仆,怎么会平白无故出现在太原

奴仆没有主人的命令,哪能出长安

更何况还是太子的奴仆!

在佐吏的提点下,太原令想起太原城内的河东、朔方两镇节度大使,王忠嗣!

王忠嗣自兼任河东节度使后,把办公地搬迁到河东节度使治所太原。

谁都知道,王忠嗣是圣人的干儿子,和太子李亨一起东宫长大,称太子李亨为“兄”。

想到此,太原令立刻写奏折,快马加鞭送往长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