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崇文明理(2 / 2)
而一旁的卢毓抿了抿嘴,似有未尽之言。
曹睿看到了卢毓的神情,问道:“卢卿有何想说的”卢毓心中已经酝酿了许久,到了此刻却开始犹豫起来了。
陛下对于占卜、看相这类神异的事情,历来都是作为调剂,主要用以消遣和解闷,倒不是当真信这些。
就如同武帝将左慈等人召到邺城、文帝找朱建平相面一般。非有所求,娱其耳目罢了。
若自己依着管辂的卦象来说……
还是说吧!
卢毓下定决心,拱手说道:“禀陛下,方才管辂占出涣卦来,卦辞为‘王假有庙,利涉大川’。”
“大魏宗庙在洛阳,可武帝的高陵、文昭皇后的朝阳陵都在邺城。陛下此前只遣了徐宣往祭高陵、司空往祭朝阳陵。”
卢毓有些紧张了起来:“王假有庙,祖陵亦如宗庙一般。陛下何不亲往祭祀高陵,以作禳解”
曹睿看了一眼卢毓:“卢卿是怕了管辂卦象,还是真想让朕亲自去一趟”
卢毓拱手一礼,认真以对:“陛下,臣两个心思都有。”
曹睿又看向徐庶:“徐侍中又怎么说”
徐庶答道:“信则有,不信则无,陛下可依心意决之。卦辞可以从邺城祖陵来论,也可以从洛阳太庙来论。陛下出征之前,不是在洛阳祭拜过太庙了吗”
“臣以为无虞。”
很显然,徐庶并非儒生,并不愿在这种进言上消耗自己和皇帝间的好感度。
反倒显得卢毓更体贴、更为皇帝本人着想了似的。
曹睿心下会意:“朕知晓了。高陵、朝阳陵都在邺城以西,南北不过十里远。三日后,朕亲往高陵、朝阳陵祭拜,日内往返就是。”
……
三日后,曹睿亲自西往祭陵,新任的崇文观学士管辂也一并随行。
五日后,铜雀台上,司马懿、满宠二人都将各自属下紧急赶制的预案拿了过来。
两份文书都是厚厚一叠,拿在手中均有一指多厚。不论里面写的东西如何,这份态度倒是值得肯定的。
曹睿拿起尚书台的文书来,一边认真翻看,一边问道:“尚书台的办法虽然土了些,但朕看来应是能奏效的。”
司马懿拱手道:“臣等以豫州、扬州为例。”
“汝水、颍水、涡水、睢水、肥水、沘水等各处水系陂堰众多,若雨季到来,宁多放水、不可蓄水。各地守臣可以自行决断,若雨水势大难测,需及时毁坏陂堰水门,太守县令无需担责。若迟延不毁水门,反要受罪。”
曹睿点头:“虽然朕是皇帝、卿是司空,朝廷也管着整个天下。可具体细琐政事还是要由各州郡官员来执行的。”
“政事之要,首在管理官员。”
“朕不甚懂水利,既然尚书台已经拿了方略出来,看起来大略无差,朕也未必做得更好。且发下去执行吧。”
“遵旨。”司马懿拱手答道。
尚书台的文件看毕,满宠又将枢密院的文书拿了过来。
满宠连忙禀称:“禀陛下,河北各处道路整修、河渠监管之事臣等已经做了安排。但具体幽州雨情水情如何,臣等也无法在邺城就做出判断。”
“臣数日前已经快马派使者前往幽州刘子扬处,让他协助使者收集右北平、辽西等郡的历年的雨情水情。”
曹睿并未责备:“据实而论是对的,你们在邺城埋头苦想也想不出来什么。”
“船只、雨具、药物、军械,朕看枢密院的预案都提到了,该准备的物什都遣人盯好,勿要出纰漏就是。”
眼看好不容易过了关,满宠悬着的心也稍稍放下来了一些。方才抬眼小心留意皇帝的神情,现在也轻松了些。
“陛下,”满宠拱手说道:“今日已是二月十四日,臣于昨夜收到雁门田豫处的回讯,称其已经给临近的匈奴、乌桓都发了使者,依照陛下之令征召各部出兵。”
曹睿淡定问道:“轲比能呢”
满宠答道:“田豫也给轲比能传讯了,据田豫所说,他估计以轲比能这两年的恭顺,此人有七成的可能性会应诏而来。”
曹睿反问道:“都已经恭顺了,却只有七成吗”
满宠点头:“彼辈夷狄不知礼义,若非大兵压境、他们是不会晓得利害的。田豫说,如果中军精骑亲至雁门,轲比能应诏的可能性就有九成九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