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新任侍中(2 / 2)
谁也不傻,皇帝问了一个这么敏感的问题。封邑的多或少,不仅涉及到侯爵地位的比较,也涉及家族声望,更涉及财产收益。
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若是挡人增邑呢
而且现在有三名大臣在场,人多嘴杂、若是说了什么话,说不定十日之内、远在陈仓的曹真就会知晓了。
又不是自己切身利益之事,谁愿插嘴
更何况只涉及封赏多少与否,与朝廷大政实在无关紧要。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未出声。
曹睿笑道:“怎么诸卿也如朕一般顾虑了”
卫臻是个低调君子,向来明哲保身,对这种事一般不太掺和,曹睿也没指望卫臻说出些什么明显的意见来。
反倒是辛毗上前半步,拱手应道:“臣以为大将军比征西将军功大!”
曹睿问:“辛侍中是怎么考虑的朕也在疑难之中。”
辛毗道:“功劳分高低大小,实际上要先分清主次。”
“先不论诸将之功,臣想请问陛下,此番征蜀取得的成果中,何事最重、何事在次”
曹睿的神情也渐渐严肃了起来:“取汉中最重!损蜀军在次。”
辛毗道:“大将军督军三万急取汉中,三日而得阳平关。沮县、阳平关二将投降,皆是大将军率军亲至汉中的结果罢了。”
“得到汉中,大将军自是首功。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六月,大将军又每战不缺。”
“因而臣以为,大将军比征西将军功大!”
曹睿感慨道:“辛卿适才之言有理。不过朕还是觉得,若赤亭没有打得那般快,恐怕汉中也难得。因而稍稍属意于张郃。”
司马懿开口说道:“打赤亭之时,臣就在陛下身边,与陛下下了一整日的弹棋。”
“以臣来看,赤亭青泥水河谷之战,张郃只是统军指挥罢了,功劳与大将军不能等同。”
辛毗出了头,司马懿也随后跟上,实在是有趣。
曹睿当即伸手指向司马懿:“司空接着说!”
司马懿道:“那一战并无多少战略在内,哪一方调度得当、哪一方士气更高、哪一方能承受伤亡更多,胜负就会分明。”
“大魏天子亲自坐镇军中,而蜀军军中只不过是一伪丞相,士气高下立判,此一胜也。”
“大魏中军更精锐、人数更多,蜀军兵少势颓,此二胜也。”
“有这两胜,张郃安能打不赢不过是调度各部、稳步进攻罢了。张郃借的是陛下的威势。”
曹睿笑着说道:“司空真是好伶俐的言语!”
“司空与辛侍中所言有理,那此事朕也不再犹豫了。”
“此番得了汉中,实乃大胜、与去年征吴时相仿。大将军增邑两千户、征西将军增邑一千户,这个安排可还妥当”
辛毗略显迟疑的说道:“圣意如此,臣等安能置喙不过臣有一虑,去年大司马增邑两千五百户、今年大将军增邑两千户,是不是有些区分开了”
曹睿答道:“正是区分。二人都是首功,但在朕看来吴强蜀弱,攻吴之功比攻蜀要重些!”
“这也是朕给朝廷众臣的一个区分。”
辛毗拱手应下,再不多言。
曹睿点头:“那牵招、郭淮、陆逊三人呢”
司马懿道:“臣以为牵招可得八百户,郭淮五百户足矣。而陆逊不应增邑。”
曹睿看向卫臻辛毗:“你们二人觉得呢”
卫臻顿了一顿,也出言说道:“臣附议。”
辛毗接话道:“臣也附议。”
曹睿点头:“八百、五百之功合理。陆逊的功劳,朕拿吴侯之爵、千户封邑给陆逊兑现过了。”
“此番就不再赏他了。”
此时正值上午,徐庶、卢毓二人来的也快。就在曹睿与三名臣子论功之时,徐、卢二人已经到了书房外候着。
钟毓进来询问,曹睿招了招手、示意钟毓将徐庶与卢毓领进来。
两人拜见之后,曹睿开口问道:“徐卿为大魏操持农事和屯田事,卢卿在为大魏修律。洛阳城除了尚书台,如你们二人一般忙碌的恐怕不多吧”
徐庶拱手答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乃是臣的本分。去年陛下改制屯田以来,豫州屯田粮食征收之量少了一成定数、实际所得才少了百中取三。”
“陛下深谋远虑,屯田减租实乃利民的善政。”
曹睿点头,而后又问了卢毓修律之事。得知修律已经完成三分之一后,开口向徐、卢两人问道:
“徐卿、卢卿,愿不愿意到朕身边做一任侍中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