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谈古论今(1 / 2)
“玉屑”曹睿哑然失笑:“玉乃是佩戴之物,又岂能吃入腹中”
曹植耸了耸肩:“臣是没有吃过、也不信服玉能得道成仙。玉石不过寻常之物,又不是什么希有的仙家饵药。”
曹睿看了曹植一眼,这个分析的角度虽说有些独特,但并非没有道理。
玉在百姓手里算得上是稀罕之物,在公卿贵族眼里只是寻常的东西。若是服玉就能成仙,那这仙也太不值钱了。
曹睿点头说道:“走,看过了这个承露盘,诸卿再随朕在长安四处转转,今晚随朕至行宫一同饮宴。”
众人尽皆应下。
长安城对于在场的众多臣子们,都是已经来过许多次的地方。曹睿见这些汉朝的宫殿新鲜,可其他人却未必。
陪皇帝一同游览,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在于‘陪皇帝’,而非‘游览’本身。
傍晚,长安城的行宫中设下酒宴,随行的重臣们一并赴宴。
长安是大城,和陈仓、沔阳那种小地方是不能比的。
曹睿住进了行宫,臣子们也都在城内住进了大房子。吃穿用度等等,直接上了一个等级。
这些随军半年的将领们,在野外营帐中住了足足半年,如今宿到长安城里,一时还有些不太适应。
衣食住行,住是一方面,食更是大大改观了。
包括酒宴也是如此。由于皇帝在此,今晚的酒宴的规格也是极高,足足有二十八道菜。
毕竟是得胜归来,饮宴丰盛了‘些许’倒也无妨,并没有人在旁说怪话扰人兴致,也没有御史说什么节俭、浪费之事。
宴席渐渐开始,除了没什么歌舞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很完美。
酒过三旬,曹睿渐渐有些微醺了,言语之间不知怎的,就又聊到了白日看见的那个承露盘。
曹睿说道:“汉武帝听信方士之言,耗费甚巨、建造了这个承露盘,实属无稽之事。”
“哪有在坐在长安城里的宫里,就能这般容易就成仙的道理呢”
辛毗坐在自己的桌案后,放下酒樽、拱手说道:“禀陛下,臣今年倒是听闻了一件颇为神异之事。若陛下愿听,臣愿与陛下说一说。”
曹睿点头:“辛卿知道的多,说来与众人一同听听。”
听到皇帝这番话,饮宴中的众人纷纷将目光凑了过来。在皇帝带着陈矫、杨阜二人出征之后,整个大魏的校事都由辛毗掌管。
若说奇闻轶事,从辛毗口中说出的、肯定是第一手的秘闻。
不论公卿抑或黔首,喜欢八卦的天性总是一致的。
辛毗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不知陛下记得渤海太守孙邕吗”
曹睿道:“朕知道这个孙邕,北海人,黄初二年赴任渤海郡,政绩颇佳。”
辛毗继续说道:“臣早就认识孙邕,但却不知孙邕曾经跟随一名唤作王和平的方士学道。”
“四月的时候,臣听闻这个王和平年初在南皮病殁,而且在死后尸解成仙。而且还给孙邕留下了道书百余卷。”
“颇为神异。”
曹睿皱眉:“尸解此话应作何解”
一旁的曹植出言应道:“陛下,臣知道这个尸解之论。”
“说来。”曹睿道。
曹植看向皇帝:“所谓尸解,乃是死而复生,将躯壳作为蝉蜕一般舍去,从而飘飘然登仙之举。”
“还是今日说的汉武帝。”曹植解释道:“汉武帝时有方士名为李少君,就是尸解后成仙而去。”
“又是汉武帝。”曹睿摇了摇头:“人无完人,天尚不全。都已经为人间帝王了,哪里还有再让他成仙长生的道理呢”
曹植接话道:“陛下说得对。昔日汉武帝夜晚做梦,梦见与李少君一同游览嵩山。在山路上有仙童持节骑龙从天上而来,称太乙真仙请李少君去仙界。”
“没过多久,李少君便辞世了。此人入殓之时,尸体忽然不见了,衣服依旧在原地完整、如同蝉蜕一般。”
曹睿端起酒樽抿了一口,借着酒意嗤笑道:“依朕来看,说不定这个李少君无法为汉武帝弄来仙药,设了这么一个骗局、从而脱身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朕也做过一个梦,不知有何预兆。”
曹植出言问道:“不知陛下梦到何事了”
曹睿说道:“朕梦到了在略阳和赤亭两处,天为血色、地尽雄黄,士卒搏杀不止、死前都以怨愤的眼神向朕望来……”
一幕一幕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