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直趋汉中(2 / 2)
若细细论起来,这次出兵接近半年的时间,比上次征淮南还要更久一些。皇帝久在京城洛阳之外,仅凭卫臻三日一次的通报,又如何能将政事照顾的细致呢
就拿几日前、青泥水河谷中交战之时来说,曹睿与曹真、司马懿、陈矫三人一起玩了一天的弹棋。
坐于后方、等待前线决战结果的精神压力,足以令人心中焦灼。只能玩一玩弹棋、搞一些赌注消磨时间,哪有心力处理政事呢
司马懿本就是录尚书事、又是东阁重臣,梳理朝政本就是他的分内之事。
“陛下,辛侍中处有许多积压未决的事项。”司马懿在帐中拱手说道:“臣选了其中最重要的三项,还请陛下示下。”
“司空请说。”曹睿点头。
“第一件是临晋、万年两县百姓逃役一案。”
司马懿抬眼看了眼皇帝,继续说道:“二月底之时,临晋、万年两县百姓第二次被征发、前往陇右运粮。”
“行至雍县之时,三千余百姓在为首之人陈大、胡宁的带领下,弃辎重而逃、欲要返回本县,杀了监督运粮的县吏。”
“辛侍中遣人将陈大、胡宁抓获,三千百姓也发回本县、着各乡各里看管起来。”
司马懿将辛毗原本的文书递给皇帝:“辛侍中建议将陈、胡二人夷三族,三千百姓皆流一千里。”
曹睿翻看了几眼文书,叹道:“冬日运粮不易啊!走了一遭、还要走第二遭!”
“司空,辛侍中处有没有统计过,各地运粮百姓死了多少”
司马懿答道:“近半年来,雍州和河东、平阳二郡服徭役的百姓死了两千余。或是因寒冷、或是因疾病、或是因意外。”
“辛侍中只负责关中和河东、平阳,其余各州督运粮草由尚书台负责,辛侍中并不清楚。”
“卫师傅也没给朕说。”曹睿轻声道:“十二月至三月底,就按四个月、一百二十天来算,光运粮每日就死二十多人。”
“朕已经令各郡各县悉加防护了,却还是难免这种事情。”
司马懿拱手道:“陛下勿要心忧,这也是难免之事。历来大军出征都要征发徭役,冬日死伤根本就是难以避免的。”
“即使陛下不发徭役,冬日该死人还是要死人的。”
曹睿瞥了司马懿一眼:“虽说是这个道理,但朕还是不能这般处置。”
“告诉辛侍中,为首两名杀官造反之人夷三族,手中沾过血的斩首,其余百姓就不要流千里了,免其他罪行,但要人人抽十鞭子以作警戒!”
“若是流千里,不知还要死多少人诛首恶也就够了。”
“遵旨。”司马懿毫不经意般的领命,接着说起第二件事来。
“第二件事,三月初、迁至关中的陇右羌人陆续抵达,辛侍中遣人将其屯在池阳、武功、蓝田、雍县、郑县五地。”
“但新迁入关中的羌人普遍有些不稳的倾向。虽然在迁入羌人之时,已经将其原本的种落尽量打乱,还是在各屯田处所内、时有争斗甚至死伤之事发生。”
“辛侍中向陛下请示,该用什么标准处理。”
曹睿抬眼看向司马懿:“司空以为该用什么方法处置”
司马懿拱手答道:“臣以为应该从严、从重处理!”
“羌人不服王化,虽然种落首领领了大魏好处,但大多羌人百姓却还是积习难返。”
“若争斗致人死伤,首恶判斩,其余皆应严惩!”
“司空的意思朕听明白了。”曹睿点头:“对待这些羌人百姓应该恩威并施,但是朕的‘恩’,他们一时半会也感受不到、也体会不到朕的深意。”
“但是论‘威’,来的更快也更管用,是也不是”
“陛下圣明。”司马懿拱手道。
“那就告诉辛侍中吧,”曹睿吩咐道:“虽然是朕将他们迁来的,但羌人犯法并无特权,该杀就杀、该惩罚就惩罚,且要从重!”
“威慑他们几年,习性也能渐渐改过来了。”
“还有第三件事……”
……
政事处理起来千头万绪,但曹睿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爱惜民力、尽快恢复生产。
而曹真八日到的沮县,九日下午便进发到了阳平关外,从容扎下营来。
张郃抛下步军由郭淮在后统领,亲自向前与曹真汇合,商量起进军的军略来。
“张将军,这两日发生的事情都上表陛下了吗”
张郃点头应道:“已经悉数禀报过了。不过从沮县来的仓促,还未收到陛下的回信。”
曹真点了点头:“不过你说,我们从汉中退走这么些年,阳平关却还是这个阳平关。如今再取阳平关要几日”
张郃看着曹真带笑的神情,略微想了一想:“五日”
曹真哈哈大笑:“张将军还真是与我想到一起去了!五日已经足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