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大章)啊?我反对!(2 / 2)
这一套迷惑性还是很大的。
按道理在国内发生的事情应该从道德站队,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国外的事情应该从利益站队,直接保护自己的利益。
但是儒家就是有这一手,能把利益和道德融为一体。
这下,无论是百姓还是有学识的人,都看懂了。
百姓痛心疾首,本来以为大汉以往几年已经够世风日下了,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悲惨的国家,咱们大汉的军队是没配马么怎么还不去拯救他们!
有学识的人一看:世界如此之大,要统治的人如此之多,大汉儒学毕业的大使缺口巨大,学了就能保当官是吧这就去学!!
本来大家都在看司马迁和文翁斗嘴的。
没想到司马迁停下了,反而附和文翁,甚至说的更详细了。
这个时候很多人才后知后觉,自己应该写文章了!
人家司马迁多聪明,在新思想一出来时,马上就上去把桃子画上记号了。
几年之后几十年后回头看,此时发生的,那可都是站在时代的前面,引领时代潮流的啊!
别看现在是隔了两天跟风,但是放在几十年几百年的维度,那不就是第一批有识之士么
陈安也是写了文章,号召工人要学习道德,学习法律,学习科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懂法律的人,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现在对国家是一分用,希望能通过学习后,对国家出十分力。
杨连成也发布了文章,号召研究员们在研究的同时,也积极归纳教材,将简单易懂的知识,中等级知识,高级知识,分门别类归类,做出教材。
不知道为什么,距离这儿远得很,一进去成都研究大炮去了的张道立也发了文章。
号召道士也可以学习科学去为国效力。
天文学泰斗拥有侯爵的落下闳也发布了文章,讲明学习星象的人,应该出山为国效力,大汉无论是在航海方面还是在西进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观星人才。
张汤都忍不住写了文章,《论法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杜绝怪力乱神的说法,一副我张汤也是读过儒的架势。
这要是搁在一年前,张汤绝对不会出来写任何一个字,因为写字就等于站队。
自己是一个酷吏,不应该站队。
但是,张汤在得到刘彻指点后,已经对御史的职务有了兴趣,而且知道刘彻又培养出了两个‘酷吏’,一个叫做杜周,一个叫做义纵。
杜周是宛城附近的人,查案手段很高明。
攻打匈奴时,杜周是作为武器查点去的,作为匈奴公司的雇员,只是一个普通雇员,却半年连升三级,成了匈奴公司内部的巡察使。
被刘彻看重,调了出来。
如果杜周培养成功,毫无疑问是廷尉的最佳接班人。
而义纵,是义妁的弟弟。
义纵和义妁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
这么说吧,义妁是灵珠子,义纵是魔丸。
当初刘彻要赏赐义妁,说要让义纵去当官,当时义妁就拒绝了,说自己的弟弟为人严苛,又性情乖张,喜欢严于待人,如果让他当官,当地百姓就惨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当初义妁的父母去治瘟疫,双双死了。
шwшǎn
留下义妁姐弟,那时候义妁都还不懂事,别说她弟弟了。
后来义妁年龄大了,开始跟养父学医,他弟弟对学医没兴趣,但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下,看惯了人的残肢和生老病死,更加养成了寒冰一样的心。
再后来义妁成了王太后的专属医官,有了这个权利之后,当了一辈子孤儿的义纵,能好的了
她不说还好,一说刘彻更有兴趣了。
刘彻本来就在寻找能做酷吏的苗子,一个刀匠,怎么可能在磨出了赵禹和张汤之后,就停手
所以,义纵也成了官员。
但是和张汤一样,他刚开始当官,也是没有爆发,而是谨小慎微的学习着规则。
他不往上爬一步,是不可能暴露酷吏的本质的。
但有时候,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如今有了道德、规则、科学这样的马缰后,烈马还会不会是烈马烈马会不会成为好马
而张汤还生怕刘彻找的人没法取代自己,还自己培养了一个王温舒。
截至目前为止,大汉酷吏团队,全员登场!
就是不知道在有了规则的约束,有了道德的约束,有了科学的约束后,他们会发展成什么样。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
纯酷吏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商鞅五马分尸,就是一代一代酷吏从入门时就该知道的事情。
除了这些人,还有很多人站出来号召。
说白了就是,号召自己这个学派的人出来当官,为大汉做贡献。
而隐藏的含义就是为自己学派的人呐喊,告诉朝廷自己这个学派能干什么活儿,让朝廷赶紧看自己一眼。
因为发文章的人太多了,大汉日报直接就变成请愿书合集了。
直接给干成了各行各业领袖振臂高呼呼吁同行为国效力!
没搞懂里面利益关系的人都看哭了。
这家伙,大家都这么踊跃吗
早干嘛去了
你们早几年出来,不都打到安息去了
连续六七天的呼吁之后,刘彻在大朝会上提起了这个事情,并且邀请了的诸多代表,进入大朝会论证。
要知道,理论上这个大朝会,应该要到宣帝时期的盐铁朝会才会发生请大量非官员学者进来吵架的。
朝堂上,几乎没有人阻拦。
理论上,能带头的人,就是李蔡和张欧。
李蔡从来都不出头。
张欧呢一年前就和霍海斗,败了,退走了。
如今谁站出来,声量都不够。
声量不够,那就只能比质量。质量你怎么和各行各业的专家比
甚至很多人的角度,刁钻到令人瞠目结舌。
金北站出来的时候,刘彻一边拍袖子,一边:“金北,你今天来,是代表橡胶行业的人发声吗”
金北现在已经是大汉橡胶公司的总经理了。
目前各种橡胶制品都在研究之中。
最重要的就是轮胎和密封圈。
如果两个中任何一个成了,这家公司就能立刻上市,为霍海和刘彻带来数百亿的收益,马上就能有钱开起新项目。
但,还没成。
所以金北目前主要是带着人研究轮胎和密封圈,同时用已经有的材料,尝试做鞋。
因为鞋和大部分人息息相关,目前针穿法导致所有的鞋防水性始终都差点,如果能做出真正防水的鞋,马上就能把橡胶的名头打响。
最近已经有了成果了,正在大量铺货。
金北嘿嘿一笑:“嘿嘿,陛下,臣不是代表橡胶行业来的。”
群臣都迷糊了。
橡胶是什么东西橡胶行业是什么行业没听说过啊
他自称臣他谁啊
不认识啊!
等一下,这人有点眼熟啊。
刘彻停下了拍袖子的手,疑惑的看着金北:“嗯你不代表橡胶行业来,代表谁来啊”
金北站直了:“臣作为史上挖到最大单体金块,天然金人的人,是代表黄金矿工们来的!”
此话一出,全场都反应了过来。
年中的时候,有人在匈奴金山,挖到了一个神似人形的天然金人。
这可太让人震惊了。
因为就算是挖到一颗金豆子,那都是吓死人的大好事儿了。
挖到一个人大的黄金
然后就有一种说法,说其实匈奴的龙兴之地虽然是大青山,但是祖脉却是祁连山,金山在祁连山南麓,是匈奴天命所在。
匈奴人以金人祭天的习惯久矣,所以天命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大金人。
当初骠骑将军把匈奴人祭天的金人给抢回来了,如今骠骑将军的麾下又在金山挖到了天然金人,就是把匈奴的天命挖回来了,以后匈奴就归大汉了。
也不知道是谁搞出的花花肠子,这咋一听还挺对。
于是刘彻迫不得已偷偷让霍去病把天然‘金人’身上的普通石块和泥土剔除出来,补上金子,看起来越天然越好。
然后运回长安。
而这时候霍海把金北找到了,让金北站出来做暴富代表,吸引人去金山,去西进。
所以金北才出名了。
要说,金北代表黄金矿工,那还真合适。
别说代表黄金矿工了,代表天下所有矿工,又有谁不服气的
刘彻:“哦你有什么建议,说说看。”
金北:“陛下,臣知道大汉有个政策,是所有贵族,每年必须缴纳一定的黄金给朝廷。”
刘彻点头:“是有这个规则,如果缴纳地黄金纯度不够或者重量不够,是要削去爵位的。”
说白了以前都没怎么执行过,刘彻以墓葬的理由,逼着所有贵族都要交够,实际上所有贵族都交不够,所以刘彻经常用这个理由削去一些侯爵的爵位。
也没人能说什么。
是真收集不够。
金北:“如今大汉发展工业,大量的人要去做煤矿工人纺织厂工人等,没有时间去淘金,而淘金这种专业的事情,应该在官学培养专业的学生,然后带动矿队去寻找,而不是让各个诸侯去寻找。”
“以前让诸侯们寻找,是因为要广撒网,才能收集够足够的黄金,现在看来,还是培养金矿研究学生最靠谱。”
贵族们一听,眼睛一亮。
刚刚那些人说的,自己可以不听,但是金北这个建议好啊!
自己永远都挖不够那么多金子,所以爵位一直在陛下手中,陛下哪天不爽了,就给自己下了。
要是用不着挖黄金,就没这回事儿了,也安全一些不是
刘光跳了出来:“陛下,这是良言啊,是良策啊!如今天下需要大量工人,很多地方工价都要暴涨了,都还是工人不够,而淘金是一个非常需要人手的工作,各个诸侯国派遣那么多人去淘金,还不如派遣他们去为朝廷修路呢!”
“是啊是啊!”曹襄站了出来:“陛下,咱们找几千人,一年到头的淘金,还不如专业矿工在金山挖一天的成果。”
“要培养能寻找金矿矿脉的人,次要培养职业矿工,才是正道啊。”
一个个都附和了起来。
刘彻:“哦你们也觉得,把建立官学,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比以前的制度合理”
曹襄一看,好家伙,在这儿等着呢!这个金北不会是个托儿吧!
曹襄其实并不怕丢爵位,但是有些人怕啊。
朝堂上全是:“臣觉得可以!”
“臣觉得官学好!官学妙啊!”
“官学,必须得推广,私学必须得以官学课程和课时完全挂钩!”
“考试好啊,咱家的以后也送去考试。”
也有人想要站出来反对,却被旁边的人拦住了。
“你拦着我干嘛,我要反对啊!如果都考试当官,那我儿子那种笨的,怎么当官啊”
旁边拦着他的人:“你说你儿子笨,你就不笨”
“考试政策,是为了让我们不要独占当官的通道,但也没说不让我们走啊。”
那反对的人:“你笨啊,全大汉几千万人读书,我儿子凭什么是几千万分之一”
旁边的人:“你糊涂啊,说是几千万人一起争,但咱们还就没有点自留地了把有些专业的入学条件订成贵族才能入学,不就完事儿了真以为有人来抢呢”
反对的人懵逼了:“啊还能这样那一开始怎么不在报纸上说,我以为咱家完蛋了呢。”
“说你笨你还感叹上了,这事儿能在报纸上说真以为考试了就完全公平了有些专业必须贵族才能学,有些专业学费超高,不是注定的么。真蠢啊你,后面去看着吧,今天别出声,不要节外生枝。”
刘彻看大部分贵族都同意了,心中笑了。
安排托儿就是好。
黄金这个命门,抓的真准啊。
刘彻左右看了看,看到了霍海,开口:“霍武侯,你怎么看啊”
霍海打瞌睡呢,突然被点名,抬头茫然:“啊谁我”
“对,你。”
“臣反对。”
此话一出,全场皆惊。
这新学难道不是你们霍家搞出来的
这新政不是你霍海在搞
现在大家都同意,你反对
搞什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