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AI无人机时代和激烈市场竞争(1 / 2)
第394章ai无人机时代和激烈市场竞争
前山国际会议中心,这个智云集团历次举办重要发布会的御用场地,早已经被智云集团费巨资收购,平日里对外承接各种商务会议、活动。
同时内部也有一座智云集团的对外公开的展览馆,展出了智云集团的诸多历史产品,包括一些从来没有投入量产阶段的实验性产品以及内部竞争失败后的产品。
比如其中的机器人展馆里,就展出了智云集团研发机器人以来,先后研发出来的五十多种机器人,从最开始的程序控制的常规机器人,液压机器人,再到初代ai电动机器人,多个型号的改进机器人。
除上述这些之前根本就没有公开过,也没有量产推向市场,处于探索阶段的机器人外。
还有多种已经生产并投向市场的机器人。
包括最早推向市场的各种工业机器人,如最早承载了智云集团机器人业务的餐营业服务机器人,然后是运输型号的机器人,从事精密加工的机器人,这些面向生产领域的机器人,实际上很多都是一个或两个的机械臂而已。
并不是所有的机器人都会有移动平台的,不管是轮式还是双足或四足模式……很多用于生产领域的机器人都是在固定平台部署,只使用机械臂进行活动工作。
机器人展馆里,最显眼的还是成功量产上市,并获得巨大成功,上市半年来总销量已经突破十五万台的第一代量产型通用服务机器人:yunrobot。
一款两款,分别是a型轮式平台以及b型双足平台的机器人非常的显眼。
同时在这里展出的还是原型机呢,收藏展出的意义还是比较大的。
机器人展馆的隔壁,则是智云集团里的核心业务“手机”的展馆。
在这个展馆里,展出了智云集团历年来所研发的诸多手机型号,包括最早的c1手机联通版,然后是c1移动版,电信版。
整个c1系列,虽然今天看起来已经落后,风头也远不如后来的s系列大,但是对于智云集团而言,却是意义极为重大。
智云集团正是靠着c1系列手机的巨大成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第二家可以拿出来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的厂商,进而顺利开辟了国内外的市场。
c1上市初期,其月销量一度突破百万台,成为了当时仅次于水果手机之后,最畅销的智能手机。
整个c1系列,在两年的销售周期里,各型号一共卖出去了总计一千五百万台,彻底奠定了智云集团的基础,让智云集团在当年成为了和水果并肩的智能手机厂商、
有了c1系列的成功,后续智云集团才有足够的资金完成s9手机的研发,并推动s9手机的全球上市,最终奠定了智云集团在智能手机行业里龙头老大的地位。
所以,c1系列手机,对于智云集团而言是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的。
所以该型手机的原型机,也成为了整个手机展馆里最中央,最显眼的位置上。
就算是同样获得巨大的成功的s9手机,还有首款搭载指纹技术的s10手机,都只能排在后面。
手机展览馆里,除了展出众多已经推向市场的手机机型外,也展出了一些在研发阶段就已经终止的手机项目,所以人们可以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智能手机机型。
甚至人们在这里,都还可以找到s10的两款孪生兄弟……当年智云集团开发s10手机的时候,是有三个项目组同时推进……也就是说,其实智云集团当年是研发了三款s10手机,但是最后只有一款推向了市场,成为人们所熟悉的s10手机。
其他两款内部竞争失败的机型,从来都没有投入过量产并进入市场,甚至智云集团在把它们拿出来进行展出之前,外界根本就不知道。
现在,来到这个展览馆的人们就可以发现这一段历史。
不少的科技博主都来探索过这些内部竞争失败的机型,有个博主就为s10手机的两个失败的孪生兄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当年的s10有三个项目,而且设计理念都不太一样。
其中的a项目采用的是玻璃后盖板,外观设计相对更加柔和一些,看起来有点像是缩小版的a系列手机……展馆里对该项目的介绍是,该项目内部竞争失败后,并没有停下研发,而是继续推进,最终经过技术的持续推进后成功转化为a系列手机的原型机。
而b的项目,就是成功推向市场的项目,人们对此已经非常熟悉了,四寸屏幕,加上三段式铝合金机身加正面的扁圆形的按压指纹,智云s系列里最经典的设计,没有之一,以至于后续好多年里,在全球范围内培养了一群小屏幕手机的忠实粉丝,智云集团在后续多年里,都为此而展开了小屏旗舰机计划,也就是sx系列。
c项目的话,这个手机更加特殊,它是一款采用了类似现在很广泛使用的后置指纹技术加全面屏概念的手机,当然,并不是真的全面屏,屏幕上方和下方依旧是有留空的,但是这种大屏占比加后置指纹的设计概念对于当时而言,依旧称得上是一种非常前卫的设计概念……
所以人们就会发现,现在很多手机厂商玩的全面屏加后置指纹技术方案,人家智云集团在10年的时候就已经玩过了。
不过最后,智云集团内部经过详细的市场分析,内部使用体验后抛弃了后置指纹概念,继而选择了正面指纹方案。
这也导致了s10的c项目失败,然后转为技术储备。
而这还仅仅是s10项目,实际上智云集团的每一代s系列手机的研发,都是同时有两个乃至三个项目组同时进行开发。
智云集团里的s系列手机的研发,从来都不是单独一个项目,而是好几个项目组之间进行内部竞争。
原因很简单……智云集团的s系列手机,可是当代最著名的手机品牌,年出货超过两亿五千万台,并且销售均价逐年上涨,其营收已经达到了两千亿美元。
面对这样的超级工业单品,智云集团内部再重视都不为过。
所以智云集团专门为s系列手机的研发,搞了三个项目组,然后彼此进行竞争,生出的项目组,就会成为当年智云集团公开推出的新款s系列手机,失败项目要么转为技术储备,要么继续打磨改进,然后竞争明年的项目。
而这三个项目组,也只是设计方案整合项目组而已,他们本身其实不进行子系统或零部件的技术研发……也做不到。
围绕着这三个手机设计团队,智云集团建立了超过十万人的各种研发团队,从材料到各种零部件,新技术,新工艺等等。
这十万人组成的庞大研发团队,基本上都是专门为了s系列手机而服务的……当然,a系列手机项目组,c系列手机项目组以及sx系列,sxl系列项目组也能够跟在后面喝汤。
之所以要这么多的研发人员,涉足如此多的研发领域,那是因为s系列手机这种超级单品,从来都不是单独一个项目组,几千人的研发团队能够搞定的。
毕竟当下的s系列手机,里头的诸多技术都是全球范围内最顶级的,甚至是独创性的,它代表的就是当代地球上最顶级的电子消费乃至半导体技术……是一种诸多顶级工业领域的集大成者。
并且还在持续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的过程里。
这种东西,就不是什么小公司,小企业可以搞的。
放眼全球范围,也就只有智云集团能够依靠一己之力把这种顶级工业产品搞出来了……
毕竟智云集团有最顶级的半导体制造业,有最顶级的半导体设计业,还有最顶级的智能终端供应链,如屏幕,电池……甚至就连玻璃盖板技术也是全球最顶级的。
它拥有智能手机的所有核心技术,而且基本都达到了顶级水准。
水果那边,他们只是拥有芯片设计能力以及手机设计能力,同时用于零部件的技术,但是他们依旧需要依靠的大量供应商来完成手机的设计研发以及后续的生产,比如通讯基带则是长期受限于高通,屏幕需要依靠四星,最近也在和华星科技进行谈判,试图获得华星科技的顶级oled屏幕……
而四星那边也类似,只能独自搞定一部分核心零配件,但是soc领域包括通讯基带就无能为力的,他们是找高通和智云同时合作进行采购,此外指纹识别领域也是依赖前顶科技。
在当下的智能终端行业里,其实只有智云集团一家真正实现了全产业链,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能自主生产,哪怕无法自主生产的零配件也是属于重要性不大,随时都能找到备选方案的类型。
只不过这样做的智云集团,也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过大,研发投资过大等一系列影响利润的负面情况,进而导致智云集团的市盈率长期都不高。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样做的智云集团也给了投资者们更大的安全感……所有核心领域都能自给自足,无法自给自足的部分又能有众多备选方案,同时这样做的智云集团,也把智能终端产品所带来的诸多利润都能掌控在自己手里,进而实现超高的利润率。
智云集团的智能终端产品,出了名的高毛利率,其中的s系列手机的毛利率,更是被外界的一些分析机构认为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并且价格越高的机型,毛利率也就越高。
这相当之夸张!
这就是全产业链带来的好处,所有利润都能自己抓在手里。
不像是很多没有核心技术的手机厂商一样,看似手机卖的挺多的,营收也高,但是毛利率很低,净利润更低!
威酷电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年的销量也有两亿多台,加上其他的智能终端以及软件等业务的营收也有几百亿美元,但是每年的净利润只有区区几十亿美元……还没智云集团的零头多。
这是因为威酷电子缺乏核心技术,所有零配件都是采购,他们只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手机设计厂商而已,因此整体毛利率比较低。
当今智能终端行业里,但凡能大把赚钱的基本都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也就是智云、水果、四星这三家。
至于全球排名第四的威酷电子,则是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利润就非常低。
当然,这种低,也只是和智云、水果、四星进行对比……对比其他手机厂商,威酷电子又能把腰杆给挺直了。
不管如何,威酷电子都是全球第四大智能终端企业,手机业务的营收也好,甚至利润,都是排名全球第四,然后还有完善的各种智能终端生产链。
比不过上面的三家世界级一线厂商,但是却是依旧能压住一大群二线手机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