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捐款 捐物(2 / 2)
饮料大王许书标则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看《中华日报》的连载小说,竟然就在这里的角落,当场看了起来。
当他一看到《出路》小说的开头:几个逃难来的大陆年轻人,受尽了屈辱,不论是本地土著,还是白人和日本人,统统对华人猪猡们呼来喝去,极尽压榨之事……他顿时红了眼眶。
这写的不正是他们家吗许书标越翻越快,心里想到的回忆越来越多,他觉得他的脸发痒,冷不丁抽出手摸了一下,却是冰冰凉的,原来那是他自己流出来的泪!
许书标于是放下书,感慨道:“我原先从不看小说,但这一篇小说,实在是值得我来看,值得每一个南洋华人看!”
他家里原先是琼省的贫民,逃难来泰国靠养鸭和卖水果为生,不知道受了多少欺负,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守着自己的摊子,否则就会被人抢夺。
他旗下鼎鼎大名的“红牛”饮料,一开始就是为了倒班工人和卡车司机研发的抗疲劳饮料,是劳动者饮料,和什么极限运动、倒时差完全没关系。
许书标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抬头望去,才发现余切的身边已经围绕着许多人,大家神色肃穆为过去受过苦难的华人默哀,手里捧着的不是佛经,而是连载在《中华日报》上的小说。
许书标深深记住了这一刻:他家里全家信佛,唯独白手起家,通晓世事艰难的他一点也不信,但他却没有缺席过各种大型的宗教盛会;这个作家余切大概也不相信这些,但偏偏是余切最有功德。
原来,小说是这么一件事情!真是神奇!
许书标叫来自己秘书,嘱咐道:“我要给大陆来的访问团捐钱,五万美元,到底怎么转交到他们手里,我不管。”
他望着余切和大陆来的访问团,沉声道:“作家能写出小说,僧人们超度做法,我是个有钱人,总要做一些符合我身份的事情!”
这一场法事做下来,众人大汗淋漓,天都黑了,大家互相望着,却觉得自己没有白来,不约而同鼓起了掌。主持法事的赵朴初感慨万千:“我原先不了解南洋发生的这些苦难,反而是余切先来发现的,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今后不再忘记!”
“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传承,不能忘记交流,余切,请你来说还不能忘记什么”
余切当仁不让道:“不能忘记我们从哪里来,大陆现在已经开放了华人华侨探亲,欢迎各位来大陆看看。”
现场顿时又响起掌声,在随后的环节,华人富商们踊跃捐款。
金佛寺位于曼谷火车站附近,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内,另外,该寺之所以叫“金佛”,正因为主殿佛像的是用数吨重的黄金制作,是泰国的无价之宝。
访问团只占了金佛寺的其中一殿,其他地方还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致使这边发生的事情,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此后几天,来自国内的访问团一直收到华人自发组织的捐款,情况已经超过了正常的宗教交流活动,赵朴初不得不关闭了捐款渠道。
仅仅卜蜂集团的谢国民,就在当天捐献了十万美元,饮料大王又捐献了五万美元,其他华人华侨陆陆续续再捐献了二十多万美元。
发表《出路》小说的《中华日报》报社,竟然收到了曼谷本地许多华人的来信和捐款,也一并送到了访问团这边。
访问团的团长季线林因此和余切开玩笑:“你这小说一字万金比不上,一字千金肯定是有了。”
他把发生的这些事儿,写成了短篇汇报发到国内,请示这一笔外汇如何使用。
得到回复曰,“既然已经成为和南洋华人交流的典型案例,以后将会分文不挪的用于交流事项……请各地的华人来国内探亲走访,看看大陆现在的发展。”
又说:“这个余切,到哪里都能做出一番事情来,和他老师讲的一模一样,他不是一个规矩的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