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281章 论持久战(二)

第281章 论持久战(二)(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其每人每天的主食供应量,从战前的四百五十二克下降到了不足三百克。

而要维持正常的人体运转和营养及维生素供应,每日主食应需三百五十克、蔬菜三百克、水果三百克、肉、禽、鱼、蛋等动物性食物一百二十克,大豆及坚果类二十五克,奶及奶制品三百克。

在极度缺少其它食物的供应下,日本后期区区三百克的主食甚至已经不足以维持人的基本消耗和健康。

大米供应不上,就连芋头、南瓜,甚至是军马的饲料豆饼都被日本平民疯抢用以裹腹。

日本原本供应军队的精米和各种肉与水果罐头,到了后期也被替换成了糙米和用小麦粉与鱼粉制作的军粮,而所谓鱼粉实际是过去作为农田肥料的干鱼粉。

就是这样的军粮都还无法保障供应。

只能偶尔靠打猎、捕鱼或抢劫当地平民来获取肉食。

有些部队甚至偷偷用武器弹药与中国军队交换口粮,预感到战争注定失败的部分在华日本人,也会用武器弹药拿来换钱,给自己预留后路。

整个抗日战争过程,几乎与《论持久战》预言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一模一样。

而《论持久战》创作于1938年5月至6月,当时距离中日爆发全面战争仅相隔了十个月,抗战则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

《论持久战》的创作之初,便从知彼知己的这一基础,对中日双方的战争本质,早在战争结束的七年前便做出了精准而全面的过程和结果论述。

而《论持久战》的创作背景与给当时深陷绝望和迷茫的中国军民带去的意义和希望极其重要。

当时的中国全国上下都对接连的战败和既迅速又庞大的国土沦陷深陷绝望,以至于亡国论、投降论甚嚣尘上。

百姓在国家命运迷茫之际只想逃难求活,军人在巨大伤亡和渴望胜利又难以企及中动摇了信念和军心,不确定自己今天的牺牲是否能在国家成功战胜侵略的前提下具有意义。

整个中国都蒙上了一片看不到未来的迷雾。

而《论持久战》的出现,便是以有理有据的方式,给全中国都指明了抗战为什么必将胜利的原因。

就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般,为全国上下的抗战决心和信念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就连当时的国民党高层将领白崇禧都对其高度赞赏,并受到国民政府委员长认可,大量刊印和公开播报,在军队中大力推广,坚定了军心和抗战信念,军官级别将领几乎人手一本《论持久战》。

就连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敌对党派都能对此推崇备至,可以想象当时的国民党军政内部也是高度迷雾和绝望情绪包围,同时也是直接证明了《论持久战》的重要战略思想意义。

后续《论持久战》还被翻译成了日文和英文等语言,并大量刊印。

甚至连日本侵华战争的高级指挥官冈村宁次,都对《论持久战》中科学地论证中国必胜而日本必败深受触动,极大动摇了侵略信心。

而抗战之所以能够胜利,也与《论持久战》中提及的三大基础条件的实现,有着根本的关系。

若是这三大条件无法保障,抗战的结果或许将走向无法接受的结局。

《论持久战》所带来的稳定人心与信念,促成这三大条件的成熟,证明了其更深一层的意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