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万里长征(2 / 2)
11月27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以强行军先敌一步分别控制湘江两岸长达三十公里的区域,红五军团则为后卫掩护。
此时国民党的重兵也已陆续赶到。
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顽强阻击敌军,用以秒计的牺牲,为后续部队渡江创造条件,拖延时间。
可由于中央红军错误地采取“搬家式”的转移,舍不得丢弃瑞金的资产设备,导致红军携带大量辎重行军,严重迟滞了速度,行进缓慢。
这让前线以巨大兵力和武器差距的阻击部队,遭受了巨大牺牲。
直至三天后,红军大部队才得以缓慢渡江。
此战红军虽然突破了湘江封锁线,但付出的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牺牲。
如负责后卫掩护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几千红军被敌人截在了东岸,没有退路的他们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还有红八军团由出发时的一万余人,战后减员至一千多人,战损达到九成,连建制都被撤销。
此次战役,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余人,渡江后仅剩三万余人,短短时间里就锐减高达五万多人。
巨大的损失和错误的指挥,让红军们从上到下都严重质疑起了共产国际所派领导人的路线问题。
12月12日,中共领导层于湖南通道县召开了紧急会议。
会议上毛提出,根据截获的敌电报信息,国民党已经在北上的必经之路再次构筑了四道碉堡封锁线。
如果红军继续北上,必定会进入敌人布设的口袋阵深陷重围。
建议放弃原定北上计划,应该转道向西,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到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
贵州敌军兵力单薄、武器装备差、缺乏训练、纪律涣散且派系林立,便于红军各个击破,争取主动,同时入黔还可与红四方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形成鼎足之势,有广阔的机动发展空间。
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仍然坚持按原计划继续北上。
经过激烈的争论,大多数人都支持了毛的建议,否决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的独断指挥。
通道会议是红军命运转机的开端,为后续红军更换领导班子走上正确路线奠定了重要基础。
绝境逢生的红军,自此处处有“通道”。
1935年1月2日至6日,中央红军渡过乌江,将国民党数十万追兵甩在了乌江以东等地。
7日,红军进占遵义。
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教训,严厉批评了此前领导人的错误指挥,确立了毛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结束了此前左倾教条主义(可理解为纸上谈兵)在中央的统治,成为了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但此时红军仍在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之下,情况依然极为严峻。
但在更换了领导班子后的红军,将在毛的指挥下,创造了以少胜多,将运动战、信息战发挥至巅峰的重要战役,即“四渡赤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